当你睡着了,大脑就不接受外界刺激吗?

当你睡着了,大脑就不接受外界刺激吗?

当你睡着了,大脑在做什么呢?我们收集了一些梦来分析:

——初中的时候有个印象深刻的梦,梦到一个很好看的女人正在摸我的手掌,伴随着背景中嗡嗡的冰箱声音。其实,当我醒过来的时候,一只巨大的嗡嗡作响的黄蜂落在我的右手上,它懒散地停了一会儿,然后刺了我。

在惊吓消退后,我想到这个梦是用来提醒我外在的危险的。

——在有了孩子以后,无论睡得多么深沉,都会被孩子的哭声打断,相信很多宝妈宝爸都有相似的经历。

——如果尿了床,我就会做下雨或者发大水的梦。

梦的研究也和人们的经验相吻合,即使在梦中,大脑也有接收外界刺激的能力,并将外界的刺激转化成梦来唤醒你。

当你睡着了,大脑就不接受外界刺激吗?

Thomas Andrillon和他的同事做了一系列的试验

研究者让参与者做了一系列识别字义和按钮的试验,然后让他们睡觉,并检测大脑的活动,发现当参与者进入轻度睡眠时,即使身体已经停止反应了,大脑的中应对字词语义的部分信号也在持续存在,表明在浅睡阶段,人们的大脑仍在研究词语的含义及如何回应。

但进入深度睡眠快速眼动阶段(REM眼动睡眠阶段),研究人员发现了相反的关系——大脑活动水平越高,对应完成词义实验任务的脑信号越弱。也许暗示在梦中,人们为了更好地与外面的世界分离,大脑抑制了外部活动的影响。

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在浅睡阶段,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而进入深睡阶段,大脑需要保持睡眠和与外部环境隔离,外界的刺激就只能压缩成梦提醒外部的危险,黄蜂被伪装成一个美丽女人的手指。

一方面大脑在睡眠中需要保证机体休息,完成重要的神经再生和记忆巩固的任务,需要和外部环境隔离;另一方面,如果发生危险,还需要准备好提醒个体醒来,以免受到伤害,所以不是完全的隔离。

当你睡着了,大脑就不接受外界刺激吗?

睡眠的状态

睡眠是人类一种有规律的休息状态,身体活动减少,对周围事物的知觉降低,但是睡眠又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冬眠或是昏迷状态,容易被外来的刺激干扰。1953年美国的生理学家Eugene Aserinsky和 Nathaniel Rleitman 确定了睡眠是由两种状态“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构成。

快速眼动阶段的特征是闭合的眼睑下急速的眼球运动,REM睡眠中脑电波和清醒状态相似,心跳和呼吸相对较快,做梦,眨眼,梦游,说梦话都在这个阶段。

而非快速眼动阶段,NREM又称“安静睡眠”,是从清醒状态进入的第一个典型状态,身体和大脑都处于休息状态,从昏昏欲睡到深睡分为四个阶段,对外界刺激灵敏。

在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里,我们都处于不断循环的NREM睡眠和REM睡眠中。每一个循环大约持续90分钟左右,而我们需要完成5个这样的循环来结束睡眠。第一阶段的REM睡眠可能只持续5到10分钟。但是在其后的循环中,REM阶段的持续时间明显变长,而深层睡眠阶段持续的时间则减少。

如果处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或是快速眼动睡眠向非快速眼动睡眠的阶段,就容易被惊醒。即使在半夜,处于非快速眼动阶段的个体也容易被惊醒。

当你睡着了,大脑就不接受外界刺激吗?

睡眠中对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

睡眠时对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听觉最灵敏,触觉其次,视觉再次(睡眠的时候闭上了眼睛),嗅觉最次。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父母听到婴儿的哭声,或者半夜听到楼下情侣的争吵声醒来。触压觉,有人会因为夜晚睡觉的姿势不对,盖的被子太厚,做噩梦惊醒,这是大脑在提醒你换个正确的睡觉姿势啦。有的人睡觉对光线明暗变化敏感,而嗅觉就比较不明显。可能有的人会说在早餐的香气中醒来,哈哈,难道不是睡够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