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逗小孩都有哪些呢?這4種情況很常見!

【導讀】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一位寶爸寶媽可謂是操醉了心。即中國式教育、中國式過馬路後,又一個熱詞——中國式逗小孩兒成為人們吐槽的“中國式”詬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幾種常見的中國式逗小孩的行為以及其弊端吧”。

NO.1灌孩子酒

中國式逗小孩都有哪些呢?這4種情況很常見!

印象中在自己小的時候也有過被灌過白酒,當時辛辣、燒喉的味道讓人頓時面紅耳赤並作出各種誇張的動作,也許就是小孩兒這種怪誕的表情才是大人們想要達到的取樂結果吧。然而就在去年一位廣西的寶寶就因被長輩兒們灌酒以至於大腦出現不可逆性損傷而成為後天性腦癱患者。

NO.1愛爸爸還是愛媽媽

中國式逗小孩都有哪些呢?這4種情況很常見!

“你是愛爸爸還是愛媽媽”這個問題想必很多孩子都有遇到過。有些家長問孩子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只是考驗孩子的情商,考驗孩子在面對兩難抉擇的情況下是如何巧妙回答的;有些家長則是源於“醋意”大發,認為孩子跟自己呆的時間長應該跟自己親,或者是男孩子就該跟媽媽貼心,女孩兒就應該跟爸爸貼心。然而無論哪一個出發點,都會給孩子傳遞負面的信息——攀比以及投機取巧的心理。

NO.3是從垃圾桶裡撿回來的

中國式逗小孩都有哪些呢?這4種情況很常見!

“我來自哪裡,要嚮往何處”這是每個人都在探尋的哲學問題。然而對於孩子而言,受好奇心的驅使,他們也會向家長提問“我是如何來的呢?”、“我是怎麼從媽媽的肚子裡蹦出來的呢?”、“為什麼是媽媽能生孩子而爸爸不能呢?”面對孩子喋喋不休的問題,很多家長要麼敷衍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等你長大後自然就明白了”,要麼來一句中國式經典逗娃——“你哪裡是從媽媽肚裡蹦回來的,你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

中國式逗小孩都有哪些呢?這4種情況很常見!

你的一句無心的話卻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不小的傷害,讓孩子從內心缺乏安全感。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孩子行為偏頗,富有攻擊性的原因.

NO.4你媽媽生了弟弟或妹妹就不愛你了

中國式逗小孩都有哪些呢?這4種情況很常見!

這句話大概是很多二胎媽媽最仇視的一句話來吧,在他人眼裡看來這原本就是一句玩笑話,然而對於孩子而言,他們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誤把家長或長輩兒的玩笑話當真而釀成悲劇。畢竟有了二胎後,很多寶爸寶媽的精力和焦點都會不由自主的向小的那邊傾斜,之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大寶自然是氣不過,再加上他人的撩撥,這種不平衡感便會被無限放大,直至爆發!

中國式逗小孩都有哪些呢?這4種情況很常見!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中國式逗娃兒的行為和言語,諸如將孩子舉起來拋、撥弄男孩子的小丁丁、教唆孩子說髒話等等。大人像耍猴一樣都弄孩子取樂,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結果只能是讓原本純淨的心靈被汙染,讓孩子不能辨別真善美,變得容易混淆是非。當遇到親朋好友採用“中國式逗娃”的方式戲弄自己的孩子時,我們一定要及時、理性、妥當的去制止這種行為,並且給予UI孩子積極向上的引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時刻把孩子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擺在首位。

中國式逗小孩都有哪些呢?這4種情況很常見!

各位親愛的網友,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中國式逗娃兒,你還遇到過哪些讓你反感的逗娃兒方式呢?遇到中國式逗娃你又是如何處理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