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排名第一的“武圣”孙禄堂的武功如何?

小小嬴政


对于现代武学,很多人都认为要么是沽名钓誉之辈,要么就是清居雅士不肯出手,对于现代的武学,究竟能够达到一种什么的程度,所有人都表示怀疑。

就如同当初的教皇一样不断的鼓吹神学,现如今科学的发展,使得神学成为的一张废纸,他们又在不断的追求神学和科学之间的联系,维护住现如今教廷的存在。

那么现代的武学究竟能够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地步呢?他们在面对现如今的洋枪大炮面前是否有能反击的余地呢?

在北京城里面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当时有一个著名的武学大师跑在大街上看见十几个外国士兵在那里抢劫,一怒之下自己出手打着十几个带着枪的外国士兵给撂倒了。

但是很快在内奸的出卖之下,外国人知道抽手的人是谁了,蹲在他们家门口,结果这一位武学大师刚刚走到自己家门口,被乱枪给打死,后来他的尸体被吊了,算是一种另类的示众了吧。

我为什么会了解这件事情?原因就是当时他的尸首被其他的武学家看着有点儿痛心疾首,因此半夜组织了一些人去把他的尸体给抢了回来,其中有一个人特别注明,他就是霍元甲。

现代的武学在面临着步枪的前提之下,确实已经没落,这些武术学家训练自己一生可能都比不过一个士兵接近半个小时的训练,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不可能练到刀枪不入,钢筋铁骨。

至于说这个武圣,我真的没听过他什么传闻。


漩涡鸣人yy


要说孙禄堂,则不得不提他在中华武学历史上的地位;作为天下第一手、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堪称中华武术历史上最后一个集各家武学于大成的一代宗师,孙禄堂脱胎于形意拳,他更是把太极拳、八卦拳和形意拳三者融为一体,达到了融会贯通、内外合一的地步。要真论及武学境界,或许只有张三丰能与之比肩。


孙禄堂早年在武学上便展现出极高的天赋,而每逢孙禄堂拜师学艺,便可于武学造诣上超越师傅达到了另一个境界。孙禄堂从形意拳学习,随后更领域到了八卦拳的真谛;而在不断地对武学考证和演变中,孙禄堂更是脱胎换骨,达到了由武学入道的境界,孙禄堂把武学和易经先天之处,并完成了自我内功上的大成,成为了第一位把内家拳融会贯通的民国武林高手。


当然孙禄堂的成功除了自身的悟性之外,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太极、形意和八卦经过他之手不断演化和革新,终于能成为一门内外兼修的武学,而孙禄堂本人也被冠位天下第一手的称号。至于说到孙禄堂的实战,那更是不用多说;孙禄堂武功从江湖镖客脱胎而成,战斗力与绿林好汉只高不低。

关键的是孙禄堂练成内家拳巅峰之后,外在更是一幅平和瘦小的姿态;在孙禄堂在面对日本第一高手板垣一雄的挑战时,只用三招便已彻底降服对手;面对5位绝顶高手攻击时,孙禄堂更一招制敌。在后来孙禄堂由武学入道过程中,亦达到了炼神化虚的地步;

在30年代初,孙禄堂驾鹤西去、白日飞升,成为了张三丰之后又一位破碎虚空的武林神话。

而孙禄堂的成就至今仍未能有武林中人与之比肩。


关注头条号武侠小王子,我陪各位一起聊武侠。


武侠小王子李言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曾经看过一本连环画《孙禄堂云游记》,那里面记载的就是孙禄堂云游天下打抱不平的故事。


孙禄堂确实是中国近代武学届的顶尖人物,他自幼习武,先后师从形意拳和八卦掌名师,苦练武艺,学成后云游四方,遍览武学圣地,此后回乡广收门徒。

民国成立后孙禄堂又得到了太极名家郝和指点,领悟到了太极学的真谛,并成功的将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极融会贯通,创立了孙氏太极拳终成一代宗师。

孙禄堂的武功究竟如何?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代师出战一击扬名

当年孙禄堂苦练了八年形意拳终于学成,师傅郭云深将其推荐到北京,跟随八卦掌名师程廷华学习八卦掌,当时有一位南方的拳师北上“踢馆”所向披靡,孙禄堂代师出战,一出手便将对手从屋内击出窗外,从此扬名。

孙禄堂战绩

1、曾在比武中轻松击败有武圣之称的武术家武林志。

2、曾单独面对对方持械者十余人,大获全胜。

3、因武艺高超被徐世昌聘为幕僚,曾在比武中轻松击败欧洲格斗冠军彼得洛夫。

4、参加“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以全胜战绩获得冠军。

5、轻取日本柔术冠军坂垣一雄,这个需要详细说明一下。

坂垣一雄是日本武学届的象征,曾被授予“大正天皇特级勋章”,号称“天下第一”,此人身高超过一米八,身材魁梧,体重超过200磅。而此时的孙禄堂已经年逾花甲,却在比武中轻取坂垣一雄,坂垣一雄折服愿拜师,被孙禄堂婉拒。

孙禄堂在武学届影响很大,当时的很多主流报纸都介绍过孙禄堂的事迹,此外孙禄堂还著有《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等许多武学专著,孙禄堂也被誉为集

武学大成之人,武学登峰造极者,被称为武圣。

下面说说我的想法,清末民国时期国内确实涌现了一大批武林高手,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手中总是少不了三种人,俄罗斯大力士,欧洲格斗家,以及日本武士,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瘦弱的老者面对职业格斗冠军,并轻松将其击败是什么情形,或许这其中蕴含着国人的美好愿望。


一点点历史


孙禄堂(1860—1933),直隶完县(今保定市顺平县)人,号称“民国第一高手”。他的武功传承复杂,曾师从李魁元,复从郭云深学形意拳;随程廷华学八卦掌;随郝为真学太极拳。

年轻时的孙禄堂是个好斗之人,在保定、京津等地踢馆六七百家从末落败。26岁时,即只身闯荡江湖,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历经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广东、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省,遇到精通武术者必较量一番,鲜逢敌手。

三年的游历生活让孙禄堂收获颇丰,也幸会了不少奇人异士。其中一位奇人,是位云游道士,传了孙禄堂一种修心养气之法,后来孙禄常将此方法融入拳术修习之中。同时,为了提高武术境界,他还在四川跟从一位高僧研修《易经》数月,并于武当山从陈姓隐道一同结庐,听讲丹经。


后人记载:“先生遨游方外,登云天、造九极,逐虎豹、入林莽,一路行侠奇事极多,曾多次遇匪、独斗群枭,所向披靡。南方有碑文记载。历时三年余,先生于武道臻造极至境。行止坐卧、一念一应,无不依乎天理合于道。“


最终,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派,创立孙氏太极拳,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在民国的武术界可谓风头无二,也成为传媒界的宠儿,经常登上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


那么,孙禄堂的功夫究竟有多高?

对于现在来说,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时代毕竟久远,而且以现代武术的发展来衡量也有失偏颇,在此见仁见智。以下仅摘取几则逸闻以供赏签:


在上海的一次武林聚会上,孙禄堂让人拿来五个方凳摆在院子里,每个凳子之间相距三四尺。孙先生摘下帽子放在一端的凳子上,自己走到另一端的凳子上坐好,让在场的人站在自己身边,说:“有人说开始,我起身取那帽子,谁能趁我起身时坐在我这凳子上,就算他赢。“ 大家认为这事太容易了,一声开始,众人只觉跟前一闪,孙先生已拿帽子坐回原处,而众人竟都没反应过来。

江苏国术馆成立庆典,大厅里有上百位国术馆的师父和弟子,大家一再邀请孙禄堂先生表演一下功夫。孙禄堂讲:”就在这个大厅里,你们一起来抓我,谁能碰到我的衣服,就算我输。“ 游戏开始,有几个与孙禄堂熟悉些的,走过来将他围住,伸手欲抓时,忽然孙禄堂不见了,不知何时已到圈外。众人又一拥而上,孙禄堂又不知道用了什么功夫,跳出了圈外。


孙禄堂的弟子杨世垣回忆,20年代他在南开大学上学,拜在孙老师门下。有一年寒假,禄堂先师带杨世垣回到北京家中。一天清晨天降大雪,杨世垣走出厢房,正好禄堂先师提着灯笼从前院回来,似不忍心脚破坏雪景,虎形纵身一跃,竟到了北房的台阶上。杨世垣目测,这段距离竟有三丈五尺之远。


孙禄堂最传奇的功夫,是“墙上贴画“。1907年,孙禄堂47岁时,被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聘为幕宾。徐世昌在家中做寿,请孙禄堂现场展示技艺。孙禄堂走到墙壁前,身体一用力,沿着墙窜起一丈余高,随后整个身子骤然凌空旋转,双臂伸展,后背紧贴在墙壁上,10秒后跃下。众人被惊得目瞪口呆。

孙禄堂在东北时,俄国格斗冠军彼得洛夫到沈阳,孙禄堂应邀前往比武。比试中,孙禄堂以守为攻,让彼得洛夫先充分施展其能,但就是打不着。十几个回合后,孙禄堂出手,一掌击倒对手。


1918年10月,徐世昌当选民国总统,孙禄堂随他到北京任总统府武承宣官。此时日本柔术高手阪垣来到中国,凭借其柔术与国人交手,所向无敌。后来他专门来访孙禄堂,孙禄堂从容应战。 阪垣在客厅中铺上一张地毯,二人并卧,阪垣以双腿夹住孙禄堂双腿,双手抱住孙的左臂,说:”我两手一搓,你的左臂就断了。“孙说:”你试试。“阪垣开始用力,谁知刚一发力,两臂如受重力打击,全身一震,被弹出两丈以外,只好灰溜溜地认输。

后来,又有日本五位格斗高手带着翻译来到孙禄堂住处,提出挑战。孙禄堂说:”我躺在地上,你们五个人可以以任意方法按住我,你们另一个人喊三下,三下之内我起不来,就算你们赢。“日本人同意。孙禄堂平躺地上,一个日本人骑在孙身上,两腿将孙禄堂身体盘住,双手锁住孙禄堂的头,其他四人各自锁住孙的四肢。翻译喊:一、二。。。孙禄堂一跃而起,五个日本人都被弹出两丈以外。


日本武士两次被孙禄堂打蒙。回国后把孙禄堂的武功传得神乎其神,尊称孙禄堂为”

武圣“。至此,孙禄堂”武圣“的名号不胫而走,传播开来。



孙禄堂发现了技击运动的根本规律,和民国间许多其他的开宗立派的武术大师一起构建了拳与道合的中华武学体系。他们相信,只要人的身体仍是人生百年不可逾越的平台、基础,把握精气神的能量或劲力运用就仍是人们所能成就的最为完善的领域之一。


遗憾的是,孙禄堂等人在中华国术领域修成正果时,正是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劲冲击乃至分崩离析之时,孙禄堂等人的价值变得难为世人所知。

因此,孙禄堂的武学体系从其完成建构的那天起,就面临着被湮没、淘汰、后断乏人的窘境。孙禄堂曾感慨道:”吾言虽详而尽,犹虑能解者百分中无一二人。吾惧此术之绝其传也。“


和很多未能传承下来的武术一样,领悟的精髓其实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当我们的文化不能很好的传承下来时,武术,这种构建在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内涵自然也无法得到很好的传承而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正如孙禄堂在《拳意述真》中所说: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


八零印記


孙禄堂是假的包装出来的!传统武术不过就是跳舞表演,是不能实战的!

中国传统就是一个无奇不有的领域,只要利用外部条件,任何假冒伪劣的东西都能成神。“中国功夫”的很多流派不仅玩弄花活儿,也开始掺杂各类玄乎又玄的东西,套路还没演,五行八卦先整一套,小周天先转个几圈,动不动还搞个心法和气功,空手入白刃,四两拨千斤,隔山打牛,大石碎胸……

关于中国武术是假的,我一些文章论述:

今日头条链接:

反正,就是和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作对,越是违法常识才越是牛逼。“晚清十大高手”就是其中的产物。尤其是

徐晓冬指出传武99%是假的

孙禄堂:

年逾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5名技术高手的联合挑战,故在武林中不虚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称。板垣一雄 - 搜狗百科按照广为流传的说法,板垣一雄是:日本武术界曾三夺金牌 大正天皇特级勋章但是:请问这金牌是什么比赛的金牌,分别在哪一年?大正天皇特级勋章是不存在的,我可以说的再详细一点,因为日本天皇去授予的勋章都是要按照皇室典范和日本国宪法来规定,在大正年代的重要勋章,旭日大绶章,是据1875年(明治8年)4月10日勋章制定文件(明治8年太政官布告第54号)所制定,到现在所有人名单一个不差1220的名字都有。何况,天皇在战前日本是神,绶勋是神圣的荣誉,获得殊荣全部都是高级官员,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军队高级将领,不可能给予一个武术家。

(板垣一雄)与忍术大师傅伊藤男、水月流田村尚义等六名日本武术大师一起去挑战有“天下第一手”之称的孙禄堂老前辈,孙前辈在庭院里与之相会,吟出一首:“日午树荫正,独呤池上亭。静看蜂教悔,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入灵性。浩然机以息,几仗复何铭?”后突然出手,在一瞬间将包括板垣一雄在内的所有人击飞,回国后苦思冥想、郁郁而终。

田村尚义 - 搜狗百科伊藤男 - 搜狗百科这两个人估计又是瞎编出来的,除了“和孙禄堂对决”一事,前无来处,后无去向。活脱脱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两个人,除了用来吹捧以外,没有任何用处。并且连天皇勋章,三次金牌都懒得编了,这龙套跑得都不够用心。其次,编故事的人没文化真可怕:忍术不是一种武术,而是在日本割据分裂时代,搞谍报,破坏,暗杀的团体——忍者的技术,照现在的说法,属于军事情报技术。并且在日本江户时代天下太平时期就逐渐消亡了。

忍者(にんじゃ)とは、鎌倉時代から江戸時代の日本で、大名や領主に仕え、または独立して諜報活動、破壊活動、浸透戦術、暗殺などを仕事としていたとされる、個人ないし集団の名称。

泽井建一这样的武术家,都有wiki词条,板垣一雄,田村尚义,伊藤男都是连词条都没有的。这只能说明他们基本是虚构的人物。有人告诉我去看松田隆智的《中国武术史略》答复如下:很抱歉,松田隆智恰恰是最不能够采信的所谓“武术史”专家之一,他本身和武术研究有严重的利益关联和利益冲突,因为他长期以为“武术史”写书为生,并且一直给吹嘘古典武术的日本花边杂志《月刊秘伝》撰稿,88-92年,他是漫画《拳儿》(以中国武术为题材的漫画,漫画)的主笔,很多夸大的内容最早就是从他这里流出的,和中国的童旭东大概有的一拼。所以,从“利益冲突”角度来看,松田的东西是有很大问题的。我不知道他是否读过这本书,我读过。举一段关于通背拳张策的吧:“日本武田熙在1924年到中国留学,在北京大学上学,武说他曾亲眼见到已到晚年的张楚有一次大喝一声飞上屋檐,,还有一次,轻轻一指用指尖就把争吵的对手推倒。”,这是原文,118页。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可信详实的史料么?

再看其真实的武术历史:

孙氏出生于河北农村一个贫苦家庭,据完县北关任兰芬先生(任兰芬是孙式太极拳创立人孙禄堂的第三代传继人,他的父亲任彦之是孙禄堂先生的高徒,他本人也曾受过孙禄堂的指点,所以对孙禄堂的生平比较了解)在《“孙式太极拳”的创立与发展》一文中说:“ 孙禄堂先生,名福全,字禄堂,是河北省完县东任家疃村(今属望都县)人,生于1861年(即清咸丰十一年)。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但幼年丧父,家中一贫如洗。十三岁时,因年关将至,家无粒米,母亲又贫病交加,无力奉养,于是便产生轻生的年头,夜间至村外树林中自缢,幸遇过路人将他救下,给以资助,才绝路逢生。从此便更加勤奋努力,事奉母亲。”(显而易见,这段时间的孙禄堂没有任何条件习文学武。)

大概十二、十三岁时,孙禄堂拜在一位少李姓拳师门下,学习少林拳术(孙禄堂《形意拳学》自序“余习艺四十余年”)。此时的孙禄堂应该是一边学拳,一边给师父干活做事,以弥补无钱交学费给师父的遗憾,即用干活来替代交学费。过去农村十二、三岁时已经是庄家把式了。这不仅与孙禄堂“自序”的习武年数吻合,也与当时孙的实际情况吻合。孙剑云说:“十二岁时,于邻村李各庄村,拜李姓拳师习花拳,兼做零工,维持生活,三年艺成。”可见,当时孙禄堂学的是花拳,给师父干活作为学费外,还能“兼做零工,维持生活”。孙出生于1861年,12、3岁时是1873、1874年,到了1915年出书写自序时,正好四十一、二年,即与“余习艺四十余年“相吻合。

离开李姓拳师,在家务农二、三年后,十八岁时,孙禄堂携母去了保定,在一家毛笔店当学徒。用微薄的工资奉养母亲,并有机会学习书法,练得一手好字。工作之余,仍外出结交武林中的朋友,学会各种拳术及轻功、点穴等特技。“(与孙禄堂向邻村李姓师傅学少林拳3年吻合,即孙从李学了3年后,又过了2、3年,已经是17、18岁了,也长大成人了,于是“孙禄堂携母去了保定,在一家毛笔店当学徒”。)

这种情况持续了约十年,这段时间在学武上他干了什么?其女孙剑云说:“十八岁,徒步去保定,于之姑夫经营毛笔作坊,习制笔技术,收入渐裕,结友拜师,习查拳、螳螂、少林各门武艺,尤其于轻功上狠下功夫,并精习点穴之术。”至于那十年间,孙禄堂在保定向谁“结友拜师,习查拳、螳螂、少林各门武艺”都无记载,在保定的“查拳、螳螂、少林各门武艺”的传承表中也没有孙禄堂的名字,所以可能由于经济上的局限,只是一般随意学几天,爱学不学的串场子的普通学员。遗憾的是被描述成“精习点穴之术”的孙禄堂,自己没有使过一手,后来却被人点了穴,并因此而名赴黄泉,而一般精于点穴之术的人,也会解穴。所以孙禄堂点穴之术应该是学而不精,可能与他的花拳、查拳、螳螂、少林、轻功水平相仿。

但这期间孙禄堂依然因家贫、养母、结友“拜师”,无资以娶妻。那年代,年近30尚未娶妻生子的,只有非常贫寒的人家,足见孙禄堂那十年生活的穷困,也说明孙禄堂确实没有经济条件好好拜师学艺,他的查拳、螳螂、少林拳所以没有什么成绩。但那十年的结友“拜师”,虽然在武术上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但却给他带来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即到了1888年,孙禄堂已经27岁了,在保定,孙禄堂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张瑞。张瑞见孙禄堂勤勉伶俐,十分喜欢,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即“后来有位武术好手张瑞,见孙禄堂‘武功出众’,前途不可限量,便将女儿张昭贤许配与他为妻。婚后3年,孙禄堂又拜形意拳高手李魁元为师,开始练内家拳。”(孙禄堂的徒孙童旭东等,后来根据孙本人的篡改,即“自幼随李魁元学形意”。。。故改成“李魁元的好友把女儿许配给了李魁元的弟子孙禄堂”。事实上,张瑞把女儿许配给孙时,孙还不知李魁元是何许人。而更可能是因为同为武术爱好者的张氏因为武术活动而得知孙氏,见孙禄堂虚年龄近30岁了,尚未能娶妻,对其9岁丧父、因贫穷而曾上吊、一人赡养老母的身世现状极为同情,又见孙氏人虽穷,但有孝心、为人机警、善察言观色,所以将女儿许配给了一直娶不起老婆的孙禄堂。可见张瑞家境较好,不在乎孙禄堂有没有、给不给娶妻的资金。不难想象,倘若不遇张瑞,孙非但娶不起老婆,更无条件后来去拜李魁元为师。)

有文说孙禄堂是虚岁21岁即1881年成亲的,24岁拜李魁元的。这不仅与孙禄堂女儿说法不同,也与事实情况不符。因为孙存周生于1894年(卒于1963年,享年69岁。孙禄堂享年72岁),很难相信孙禄堂成亲十余年后才生孩子。所以孙禄堂女儿说的1888年孙禄堂成亲是正确的。三年后的1891年拜李魁元学形意,那时孙禄堂通过女方家庭的资助,生活已经不那么贫困了。

胡编乱造的童旭东在孙禄堂结婚年龄上与孙禄堂女儿说法基本保持一致,也不得不保持一致,即“1889年与张昭贤女士完婚。1890年,先生得长子。。。1893年,先生得次子”(见百度百科童编写的词条“孙禄堂”),“次子”即生于1894年的孙存周。但童旭东却无耻地不顾与孙剑云的“孙禄堂婚后第三年始拜李魁元”之说,硬把孙禄堂说成是“11岁拜李魁元”。

至于怎么会拜李魁元的,任兰芬先生说是“后来由笔店掌柜介绍,拜得形意拳高手李魁元为师,文武兼学,开始练内家功夫”。

可见,笔店掌柜见孙禄堂婚后三年,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便介绍李魁元。即1891年31岁始拜李氏学形意拳,他内家拳起步是很晚的。

学形意拳三年后的1894年,孙禄堂即离开李氏赴北京谋生,并拜程廷华学八卦(按照形意拳练习的传统要求,未开拳先练桩,一个三体式桩就要求站三年。可见孙氏学内家拳,不仅年龄很大了,而且是“速成班‘似的,三年中,桩还没有站成,便已经学了五行、十二形。缺乏扎实基础。好在李氏没有传孙氏任何形意门器械,不然,更会消化不良!)程廷华1900年死于八国联军枪口下。孙氏如果一直在北京的话,随程廷华学八卦最多也不过5、6年,算是他学艺时间最长的了,期间除了老八掌、64掌外,还学了八卦剑。不过对于八卦门原始器械:双头枪、八卦刀、子母鸳鸯钺,都没有来得及学。

1915年,孙氏五十五岁时在京城随郝为真学太极拳“数月”。但据郝为真传人撰文说孙氏随郝为真学拳不足一月。可见孙氏不仅学太极拳时已经是个老人,而且非常短暂。有人或许会说,武禹襄随陈清萍学太极拳也是一个月,武能学成,孙氏为何不能?这里武、孙二人是有不同情况的,武氏去陈清萍处,年龄不到30岁,而且在永年家乡已经随杨露缠学了多年的太极拳。而孙氏学太极拳时已经55岁,而且之前孙氏没有学过太极拳。武氏不仅富有,且社会地位很高,能够帮上陈氏的忙。而孙氏那时是个干苦力的“打工仔”,每天为自己吃饱肚子在奋斗,对郝氏的孝敬很有限,所以郝也不可能尽心传授。因此,孙氏的太极拳无疑是催大剂催成的,不是实实在在自然长成的。

1924年春,陈志进致向恺然书:“孙禄堂之太极拳,学非纯粹的,杂有形意、八卦在内。许禹生亦然。太极拳者,专门之拳术也。岂浅尝者所能知其旨趣。”(此书信当时登载在《金钢钻报》,后刊载于《金钢钻月刊》1933年第1卷第2期)

陈志进另外在《拳术名家小传——杨少侯》(见《金钢钻月刊》1933年第1卷第4期)文中写道:“然孙禄堂先生甚赞美先生之拳也”。

陈志进是田兆麟弟子,也是陈微明的挚友,致柔太极拳社的教授,他认为孙禄堂的太极拳并不纯正,是不如杨少侯的。他敢于在孙禄堂生前公开发表这样的言论,说明这种观点是当时很多人的共识(张义尚《养生蠡测》也有类似说法)。再看陈微明,他先师从孙禄堂,却转拜杨澄甫为师学太极拳。可见,孙禄堂的太极拳在当时并不获认同。

现代孙门为了 孙禄堂,而胡吹孙存周。当陈志进公开批评孙禄堂的太极拳不纯正时,孙禄堂尚在世,或许其年老体衰,只能装聋作哑,那么那个号称喜欢无事挑战别人的孙存周呢?孙存周不正在上海吗?他不可能不认识致柔拳社的教授陈志进。他是自知打不过呢,还是压根就没有胆呢?(摘自图破壁博文)

55岁还没有摆脱贫困的孙禄堂因既不是来自武术世家、或科班出身,又是将近成老人了也没有与谁动过手,所以在武林界没有名气,自然也没有人跟他学。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1913年、1914年京城成立体育研究社所聘请的名家中,没有孙禄堂名字、以及之前他为什么没有弟子的原因了!

不过他终于琢磨出一条捷径:出书进行炒作宣传,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

孙禄堂很会动小脑筋,他率先开始写书炒作:

孙著《形意拳学》1915年、《八卦拳学》1916年、《太极拳学》1919年、《拳意述真》1923年、《八卦剑学》1925年。。。尤其是1915年孙一面向郝为真学太极,一面忙着写书《形意拳学》、《八卦拳学》。。。于是他出名了,官方、民间都被他糊弄住,纷纷聘请他,虽然他从来没有与人交过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弥补孙氏历史上这个缺憾,他的徒子、徒孙们编造了一个故事:孙氏躺在地上,让挑战他的日本天皇派来的五个日本人武士按住他的五端:头、两腿、两臂,孙氏一发劲,五人全部倒下。。。日本天皇邀请,孙氏未去。。。所谓要编就捡大的编。孙氏那么爱炒作宣传,如果真的发生过,恐怕民国时期大大小小报纸都会竞相报道了。可惜,没有任何记载,唯独在上世纪末才出现在孙氏徒孙的文章里)

向恺然:

向恺然

早在民国初期就撰文说孙禄堂“近年著了八卦拳学、形意拳学、太极拳学三部书,凡是研究这三种拳术的人没有不拿他这三种书当参考资料的。他的声名当初原只拳术界中人知道,自这三种书印行,声名就渐渐的扬溢了。”

向恺然的意思很明白,孙禄堂由于出了几本书,所以声名越来越大了。童旭东删去这一段,就是害怕向恺然道出了孙禄堂名气较大的真相。民国时武术家有文化者不多,能够出书且文字古雅的极少,独独孙禄堂不仅文字古雅,更三拳连通三教,这让当时传统文人的幻想空间无限扩大。故孙禄堂名气之盛,几本书的功劳是第一位的(摘自“图破壁”博文)。

后来还当上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长,于是进一步肆无忌惮地大吹特吹起来,惹恼了少林门长的王子平,非要扯下假神孙禄堂的画皮不可,于是王子平向孙提出领教几手。。。吓得孙氏赶紧躲入内室与“假二神”的儿子孙存周、弟子李玉林等商议对策,结果假大、假二神及弟子们都无人敢迎战,连夜去时在上海的高氏。而孙氏神话也被灭了,中央国术馆自然也待不下去了,只好去江苏国术馆。

在中央国术馆孙不敢接王子平的挑战、而是让高振东接战。结果被王子平打到医院去了。【见张之江、杨松山回忆录】在江苏国术馆。河北吴桥人八卦名家孙锡堃屡屡找孙禄堂的切磋。孙不敢应。也没见那个徒弟出面将此事摆平。最后,是以孙禄堂突然不辞而别、回到了北京算是结局。

至于为什么孙锡堃会找孙禄堂试手,是因为孙锡堃是得程廷华长子程海亭先生的传授,孙 锡堃先生禀性忠厚,悟性颇高,勤学苦练数年后尽得真传,名扬武林,其后在津办道德武学社,公开授徒。后去南京、镇江,彼时对孙禄堂产生不满的原因主要有两条:1,孙禄堂自称“孙派八卦”,对此孙 锡堃(1889—1952)为维护八卦门的声誉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八卦掌八大派系由第二代八大弟子所创,门内所公认,第三代不能再开山立派。2,认为孙禄堂的八卦掌不纯,不仅认为孙禄堂的八卦掌与程亭华传子程海亭先生的八卦掌有较大区别,没有得内传、真传(所以后来孙 锡堃著“八卦拳真传”一书),而且实以形意、太极等为里,不伦不类,有损程派八卦掌声誉。对孙锡堃当面提出的“微词”,已经沽得大名钓得大誉的孙禄堂自然不乐意,而孙 锡堃先生是个讲究道德,追求真实的禀性忠厚的爽快人,既然如此,大家切磋一下,谁对谁错,可以立判,并表示可以是孙禄堂本人,也可以是他的儿子、弟子。结果没有人应战,孙禄堂只好离开江苏国术馆。

我们也可以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在南京、上海、杭州的几次全国性的武术比赛上不见孙存周、李玉林参赛的影子,可以看出孙禄堂的狡猾。因为一旦参赛,孙存周、李玉林必败,孙禄堂的“画皮”就会被扯下。

所以有人问当代孙氏徒孙中有个以伪造文献及“孙氏神迹”出名的童旭东氏,为何孙存周、李玉林当年不上擂台显示一下他父亲、师父传的神功时,童氏无言以对。可能心想:孙氏父子的神功是俺吹出来的,孙存周跟人家耍玩就被弄瞎一只眼睛,真上擂台,还不是两只眼睛都完蛋?当然不能上擂台!

孙禄堂的最得意弟子李玉林也没有参赛。但这些难不倒童旭东,他把参赛胜者如朱国福、曹晏海、马承智等纷纷胡编成孙禄堂的弟子,还好没有把“拳王王润生”编为孙禄堂的弟子。

在万天石先生(1913--1989,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有《武林怪杰》、《神腿杜心五》、《武林传奇》等)的《武林传奇》一书中,记载了1880年出生的湖南拳王王润生(14岁拜八拳名师何文广学拳,35岁又拜吴鉴泉宗师学吴氏太极拳,上海大东书局曾出版发行其编著的《太极操》),在杭州时他的功夫得到孙禄堂的极大称赞,孙禄堂曾十分热情地留王住其家中,求教并探讨武学事宜,缘孙禄堂把王润生请到家,原本以为像其他武林名手一样,可以让王对自己喊一声“老师”,以便以后作吹嘘之资用,许多人就是这样“变成孙氏弟子”的,可是,作为两次留过东洋、任湖南大学体育教授的王润生与那些不识字的武术名手不一样,根本不吃孙禄堂的那一套,反而提出切磋,结果孙禄堂对王润生的高超技艺,推崇备至。武术史家万天右对王润生评价极高,称王是当时可以打遍天下 无敌手的人。

为了把孙禄堂编造成“五百年来武林第一人、武神”等神话,童氏篡改文献、编造文献,还编造孙禄堂、孙存周 打败了所有的武林名师,还打败了历史上没有存在过、虚拟出来的人物如“解铁夫”等。其无耻编造、伪造量之大,足以称海量!

我们来看看孙禄堂的一些事实:

1,不断篡改开始学形意拳的时间、年龄:关于孙禄堂拜李魁元为师的时间,孙于民国乙卯年正月望日(即1915年)在《形意拳学》自序中说是“光绪甲申年(即1884年)11月中旬”,即其24岁始学形意拳。孙先生对此后来又改说为“自幼”,即12岁(1872年)。实际上是“孙公婚后第三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辛卯,31岁时于保定,始拜李公殿英(魁元)为师,习形意拳。”(见《孙公福全大宗师行谊》评注/郭华东 )

2,篡改形意师承:“关于孙先生是否曾从郭云深学,孙先生在1915年的《形意拳学》初版自序及1916年4月作的《八卦拳学》自序中均未提及,1931年金警钟所著《国术名人录》中亦未提及,此说首见于1923年《拳意述真》,当为不实之辞。” (见《孙公福全大宗师行谊》评注/郭华东 )

3,不断篡改学八卦的时间:“关于孙先生从学于程廷华的时间,孙先生于《八卦拳学》原序中说为“丁亥年”,即1887年,后弃而不用,后人据孙12岁从李魁元、15岁从郭云深8年之说推定为1883年。

查《国术名人录》中说:“(孙禄堂)复拜程廷华、李忠元二师学艺,悉心研究,日以继夜,程李二师,复详加教诲。”“甲午年(1894年),(李存义) 立万通镖局,籍广交结,今日之孙禄堂、艾永春皆忠元当时之入室弟子。”考1894年李存义、程廷华等人始合形意、八卦为一门,不分门派,互传弟子,则孙禄堂学八卦拳当始于1894年,其它说法均为虚构。” (见《孙公福全大宗师行谊》评注/郭华东 )

4,篡改学太极拳时间:“关于孙先生从郝为真学太极拳的时间,据其《八卦拳学》自序中说为民国元年,《太极孙》一文中说为1918年,另有民国三年之说,具体何者为是,实无从判定,暂存疑待考。”

然而从王嘉祥先生的文章及孙剑云早年口述,即:“民国乙卯(1915年),五十五岁,居于北京时,遇郝公为真宗师。。。随即请至家中,朝夕受教数月,尽得其艺。”

5,孙在“31岁时于保定,始拜李公殿英(魁元)为师”前学的是外家拳,并没有读过书(见附文)

6,而上述三孙在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所学都未全,尤其三门的源头兵器:形意、太极的大枪、刀,八卦的双头枪、长刀及子母鸳鸯钺都未学过,便匆匆创拳、写书,出了名。孙著《形意拳学》1915年、《八卦拳学》1916年、《太极拳学》1919年、《拳意述真》1923年、《八卦剑学》1925年。。。尤其是1915年孙一面向郝为真学太极,一面忙着写书《形意拳学》、《八卦拳学》,竟然“受教数月”后,“尽得其艺。”着实令“三下陈家沟前后十七余年、一心一意学拳、没有同时著书的杨露禅”羞愧得无地自容了!而且孙一面多产,两三年后还创了”孙氏太极拳”并完成著述《太极拳学》!这又让教了许多年太极拳也不敢创自己拳派的、被称为“杨无敌”的杨露缠先师情何以堪?!

所以孙禄堂的这个“孙氏太极拳”是如此的一份快餐、方便面,功利性极强,以致学杨氏太极拳的褚桂亭看了就会练,而且让从13岁就跟着孙禄堂练的王禧奎,对褚桂亭看了就会练的孙氏太极“叹服之至”!(见褚玉成纸条)。这个王禧奎不是成了冤大头,早知如此,那么多年化了那么多钱、精力。。。唉!

7,不要说孙禄堂没练过三门的源头兵器,及对心意、十三势软手、阴阳八盘掌的内功心法、身法、战法毫无所知,就是拿他的《形意拳学》中的拳照与他的师叔、刘奇兰之子刘殿琛《形意拳决微》一书中的拳照对比,凡懂一点拳术的人就能立即发现,孙的身法、精气神远远差与刘。这并不奇怪,因为在形意拳上,孙31岁始学,是半路出家,而刘则自幼得父传,怎么能一样?!

8,孙禄堂沽名钓誉的方法高超:首先不停地著书出版,没读过书并没有妨碍他“大跃进”式地多产书(有善文的学生帮忙写),是民国初无人能及的“武术书”产品商,就是后来相类的姜容樵、裴锡荣也望尘莫及、自叹不如!孙禄堂又对小报说:“必须是博士学历才会被他选为衣钵传人。。。”对此,本人始终不解其逻辑:自己没念过书,连小学毕业证书都无,却要人博士学历,这是什嘛逻辑???他的儿子、女儿、徒弟李玉林等等又是什么学位?请孙门徒子徒孙帮助解释解释。

9,名气响了,还进一步利用特殊方法得来的名气去骗更多的名誉,使名誉极大化:自己的徒弟被打败,儿子也不参赛,却让参赛打赢的选手如曹晏海、马承智等,喊自己一声“老师”,竟然算是他培养出来的“弟子”了。可见,如果孙生活在今天,无疑是位“天下传销第一人”!这还不够,孙门徒孙为了抬高这位“五百年第一人”,还糟蹋曹晏海、马承智等,说虽然他们获胜,但“时论曹晏海、马承智等不及孙禄堂功夫的万分之一”。本人让孙徒孙门把“时论”拿出来晾凉,却至今无答复。

10,孙禄堂被胡吹成天下武林第一高手,可他三门东西都未学全,是事实,就同是一个高中生,大学还未上,就要编研究生院的教学内容,这可笑吧?

11,孙禄堂不仅炒作本领天下无敌,剽窃本领也毫不逊色!他把学来不久的武氏太极拳稍加变更,就成了“孙氏太极拳”创始人了。拳术上的剽窃还不算,把武氏得自舞阳盐店谱中出自唐村李春茂的《无极养生功论》也改个名字变成自己所著。把别人辛苦培养出来的弟子打胜后窃为己有。

12,孙禄堂被卢嵩高:

一招制服:本人九十年代初请卢嵩高之子卢少君吃饭,在场的还有王书文、张兆元老师,卢先生亲口说:

某次在上海南市公共体育场武术部(创办人刘德生1875 - 1969)的聚会上,已入座的孙禄堂见到上海拳王卢嵩高走来,立即欲起身,以示敬意,而卢先师步快、手快是出了名的,嘴里说着请坐、请坐,孙禄堂先生尚未站直,已被还未看清就已到跟前的卢客气地又按下座位,竟然不得动弹,孙惊愕不已。

孙禄堂被卢嵩高按在座位上动弹不得,所以他后来派存周持礼物到英华里拜见卢,还要学几手,被卢连续打抛出去三次,却还未看清是怎么回事。

所以事情后来传到存周的师叔、孙禄堂的师兄弟郝湛如耳中,故郝湛如去卢老处求被打时,便带着同伴徐文忠在边上看,然后告诉郝是如何被抛出去的。

郝湛如,山西榆次人(1900年8月—1971年3月),宋氏形意拳一代名师,拜宋氏形意名师贾蕴高为师,并得到宋世荣祖师的精心指点。

孙禄堂经过被卢老露一手制服后的惊愕与当年在太谷县车毅斋、宋世荣、李广亨等见到买状图的心意六合拳功夫时的惊愕程度一样,只是孙比师爷辈的功夫差了许多。

12,一日见孙剑云表演形意拳之劈拳,那时我已练了几年形意(本人原来练得形意、八卦早已不练,取而代之练得是心意六合、阴阳八盘掌),见孙的身架不正,毫无劲力,就是纸头糊的人放在她跟前,她那种拳也不一定能放倒,其徒儿竟然恬不知耻说她吓走马岳梁。

13,孙禄堂生于1861,活了72岁,他的徒孙们本可为他像吴图南等一样篡改出生年,可他孙书出的太早,可能未料到活得年岁不长,已经向世人告知出生年,以致他死了半个多世纪后为他 的徒孙门,只得写上“卒于1932年”,死亡原因不是练功不得法而卒,而是“被人点了穴而不幸身亡。。。”(不知这是抬举孙还是贬低他???天下第一人就这么被人点了,那点他的人是天下第几?)


蔡智骁的评论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当年孙禄堂可以说是没遇到过对手。孙禄堂是孙氏太极拳的创始人,在近代素来有武圣之称,除此之外,还有人称其为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等。

孙禄堂曾经去京城探访过八卦掌门人程庭华,两人日日切磋武功,几日之后孙禄堂回去。程庭华的同门问他,孙禄堂的水平如何?程庭华说道:“神乎哉!神乎哉!独步绝伦矣!”

这是当代武林中人对孙禄堂的评价,而且程庭华在武林中也很有名望,他还比孙禄堂大12岁,能这样夸赞孙禄堂,足以见识孙禄堂的功夫了得!

晚清和民国时期,大多数人学武是为了保命,在那样的乱世里,武林高手层出不穷,比如剑仙李景林、神枪李书文,半步崩拳郭云深,太极宗师杨露禅等等。

这些人都是在乱世中,杀出来的名号,而孙禄堂能在这么多高手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还位居榜首,说明孙禄堂的武功真的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

另外,孙禄堂当年曾经赤手空拳对打一百多手拿兵器的武林高手,打伤几十人自身毫发无损,轻而易举秒杀欧洲格斗王,什么日本首位武术大师虐的跟虐小鸡似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那个乱世,整天打打杀杀,不知道结了多少仇家的人,最后还能够善终,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孙禄堂的功夫真的是非常厉害了。

所以既然孙禄堂能在那个乱世中,被人尊称为武圣,说明他的功夫是非常厉害的,可能真的到天下第一的地步了。


魏青衣


上海滩杜月笙就十分敬畏孙禄堂,告诫手下不容许与孙及其弟子冲突,否则帮规处理。没点真功夫是不会让风云人物忌惮的。据说有一次杜过生曰请孙,孙空手而去杜有点不高兴,就问孙带了什么礼物给他,这时恰巧地上跑过一只老鼠距孙几米远,现场没有人见孙动,可老鼠却已拿在孙的手上,孙说这就是我送你的礼物。杜大惊失色。


老骥伏枥12


孙只活了七十三岁。老年手不离杖旦容颜苍老,武功能高到哪里去?门人为了圈钱,把孙吹成半人半妖的怪物,以前有很多人信(我信了几十年),现在信息这么发达,骗不了几个人了。


1589798


孙禄堂的确被神化了,三拳合一看起来很厉害,其实是不可能的,真正练出功夫的人只能通过一门拳法深入练出来的,比较靠谱的还是八极拳李书文。几门拳法一起出现只能是拼凑,说明其中有拳法没有得到真传才会继续练其他拳法。

孙禄堂最大的名气在于文化水平高,写了几本武术书籍,还将神秘的内丹修炼杂合进去,使得武术无限神话,再加上后人吹捧,也就登上了神坛。

今人关于孙禄堂的实际功夫水平确实无从考证,再看孙门后人,最直接的女儿孙剑云,功夫也就那样吧。

所以前人的神话不要去想,练好自己的就行了


念仙72387081


一看到孙禄堂练的是太极拳,就想笑,雷雷当年凭雷功太极被央视称为中间民间十大高手,结果被徐晓冬十秒就打趴在地,从此太极成为笑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