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上台的第一功臣——能伸不能屈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把大唐王朝帶到開元盛世的皇帝。但是,如果按照正常的皇位繼承次序,是怎麼也輪不到他上臺做皇位的。李隆基能上臺,靠的是他結交了一幫文武死黨,發動政變上臺的。在李隆基的這班死黨中,劉幽求是非常傑出的一位。此人有才華、有謀略、有魄力,然而李隆基上臺不就,竟然“恚憤卒於道”——因為滿肚子怨恨,在赴任的路上鬱悶死了。這很可惜,又很值得借鑑。

01.小小縣尉,政變高手

唐玄宗上臺的第一功臣——能伸不能屈

劉幽求(655-715)

先認識一下這位劉幽求:

他是冀州武強人,武則天聖歷(698-700)年間,已經40多歲了才考中進士,官職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尉(縣公安局局長)。他的本事,最早顯現出來的是對政變很內行。

說起政變,也不要誤解。唐朝有李世民開創的“玄武門之變”的政變傳統,所以嘛,他的後人們也時不時地來一次。有的政變固然是爭權奪利,有時候也不免是為了誅除奸佞,推明主上臺。

705年,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發動“神龍政變”,逼武則天退位,殺掉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張昌宗,扶武則天的兒子李顯(唐中宗)上臺。但是武則天的侄子、大權在握的武三思卻沒受追究。劉幽求對敬暉和桓彥範說:“武三思還或者,你們早晚會死無葬身之地。如果不早作打算,到時候就來不及了。”這五位政變功臣沒聽進去,不久就被武三思陷害而死。

李顯,就是史上著名的“六味帝皇丸”之一,是位平庸懦弱的皇帝,一輩子受制於女人。早年被親媽武則天管的戰戰兢兢,成年娶了一位野心勃勃的妃子韋氏,韋氏又給他生了為同樣驕橫的女兒安樂公主。李顯被扶上皇位後,韋皇后野心爆棚,覺得自己的婆婆武則天當女皇帝挺過癮,想自己也效仿一番。於是,韋后和安樂公主這娘倆兒一商量,用一塊毒餅要了李顯的命,立李顯的小兒子、剛剛15歲的李重茂為帝,韋氏以皇太后的身份攝政,相王李旦以皇叔的身份輔政。至此,唐朝第二位女皇似乎呼之欲出了。

但是,她還別以為老李家沒人了。相王李旦性格和哥哥李顯差不多,但他還有一群兒子,其中的老三臨淄王李隆基可是個狠角色。李隆基已經結交了一群文武死黨,並和姑姑太平公主聯合,準備出手了。在這場政變中,劉幽求扮演了李隆基首席智囊和協助指揮的角色。

唐玄宗上臺的第一功臣——能伸不能屈

唐中宗李顯和韋后(劇照)

710年6月20日下午,李隆基和劉幽求穿著便裝進入禁苑。禁苑是一片面積廣闊的皇家園林,與皇宮連接,裡面駐有禁軍,是皇宮的天然屏障。禁苑總監鍾紹京原本說好了給開門的,這時候卻想反悔——也難怪,這搞不好是要掉頭滅族的啊。幸虧鍾夫人開導了他幾句,這才放李隆基等人進來。

等待動手的幾小時,李隆基是很緊張的,畢竟第一次做這樣的事兒。所以天黑以後,禁軍都尉葛福順和李仙鳧跑來請示什麼時候動手,他沒有馬上回答。接近二更天的時候,天上出現流星。劉幽求說:“天意如此,機不可失!”於是,禁軍的軍官們拔劍衝出,殺向皇宮。韋后、安樂公主以及她們的親信稀裡糊塗地就死於禁軍之手。天剛破曉,李隆基的政變部隊完全控制了皇宮。這次政變,史稱“唐隆政變”。

當李隆基和劉幽求帶人殺入太極殿的時候,少帝李重茂嚇傻了。劉幽求說:“大家約好擁立相王為帝,為什麼不早點兒定下來呢?”李隆基擺手制止了他,那意思是說,戲要做足了。天亮後,李隆基出宮拜見父親相王李旦。既然木已成舟,李旦還能有什麼可說的呢?他流著眼淚慰勞兒子一番,跟著李隆基入宮。

這時候,李隆基的人馬在宮外搜捕韋氏集團的親屬、親信大臣。李重茂下臺雖已成定局,但一道道詔書還是以他的名義發出。史載,政變期間發出的一百多道詔書,都出自劉幽求之手。

這些詔書內容各異:有安撫各地官員的,有大赦天下罪囚的,有貶斥韋氏集團親信大臣的,有加封李隆基集團功臣的等等。比如,先加封李隆基為平王,掌管左右廂萬騎兵,第二天又加封為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封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為左衛大將軍,二哥李成義為右衛在將軍,弟弟李隆範為左羽林大將軍,李隆業為右羽林大將軍,京城禁軍全部掌握在李隆基兄弟之手。

當然,劉幽求在徵得李隆基同意後,加封自己為中書舍人,參與機要,賜爵中山縣男,食邑二百戶。至此,一個縣尉,進入了帝國最高決策層。

劉幽求很有政治頭腦。有宮中的女官和太監看劉幽求起草詔書很帶勁,就勸他起草一份冊立皇太后的詔書。結果被劉幽求一句話頂回去:“國有大難,民心不穩,先帝還沒安葬,不可冊立太后!”李隆基聽到非常讚許,說:“對,不要輕易談論此事。”為什麼?皇帝是誰還沒定呢,冊封什麼皇太后啊!

02.位極人臣,卻被流放

唐玄宗上臺的第一功臣——能伸不能屈

唐代皇宮模型

唐隆政變勝利結束,下一步就是把相王李旦推上皇位了。劉幽求與李成器、李隆基哥倆兒商議,讓他們勸李旦早日登基以安定天下。李隆基說:“相王生性淡泊,不把世事放在心上,他就是當皇帝也要把帝位讓給別人,何況當今天子是他親哥哥之子,他怎麼肯取而代之呢!”劉幽求說:“民心不可違背,相王雖想獨善其身,可大唐的宗廟社稷又怎麼辦呢!”於是,這哥倆兒進去拜見父親,經過一番勸說,李旦才答應。

6月24日,太極殿內,少帝坐在皇帝的寶座上,李旦站在哥哥的靈柩旁。太平公主對說:“皇帝想把帝位讓給叔父,可以嗎?”劉幽求立刻跪倒回答:“在這國家多災多難之際,皇帝仁愛孝順,效法堯舜禪位的傳統,是出於至公無私之心;相王替皇帝挑起重擔,是叔叔對侄兒慈愛備至的表現。”說完,刷刷幾筆,就把少帝讓位的詔書寫好了。少帝還坐著,太平公主上去一把給拉下來。至此,李旦第二次登基為帝,是為唐睿宗,唐朝第二位“六味帝皇丸”上臺。

至此,事兒還沒完。李旦也是要立太子的,按傳統是要立嫡長子李成器的。但李成器大概被弟弟那股子狠勁嚇壞了,天天哭著說不想當太子,李旦也猶豫不決,只好與大臣們商量。劉幽求說:“臣聽說剷除天下禍患的人,應當享有天下。平王使大唐社稷免遭傾覆,拯救君親於危難之中,講功勞沒有誰比他更大的,論德行又最為賢良,立他為太子是沒有什麼可懷疑的?”此話一出,李旦再不遲疑。6月24日,李旦上臺僅僅三天,李隆基順利成為太子

唐玄宗上臺的第一功臣——能伸不能屈

唐睿宗李旦(劇照)

劉幽求是李旦上臺、李隆基當太子的頭號功臣,李旦是清楚的。他登基後,立刻把劉幽求提拔為副宰相、掛宰相銜(知政事),進封徐國公,食邑達七百戶。一個多月後,又提拔為侍中(唐代宰相之一)。李旦親筆給他寫了一份詔書,高度評價他的功績,並賜予鐵券,免十次死罪。劉幽求這個升官速度,堪稱是坐直升機上來的。

李旦當了兩年多皇帝,就把皇位禪讓給李隆基,自己去當太上皇了。劉幽求出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李隆基剛剛上臺,就遇到了一個嚴重的挑戰——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愛女、李旦的妹妹、李隆基的姑姑。史載這位公主“沉敏多權略”。從武則天時期開始,許多重大政治事件中都有太平公主的影子。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太平公主也是支持的,她的兒子薛崇簡還是政變的功臣。李旦也很信任這個妹妹,當宰相奏事的時候,常常先問:“和太平公主商量過嗎?”然後再問:“和三郎商量過嗎?”三郎,就是李隆基,可見太平公主地位之高。史載:“公主所欲,上(李旦)無不聽,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

李隆基上臺時,太平公主已是權傾朝野,七位宰相中有五位出自她的門下。李旦在位時曾考慮解決這個問題,讓太平公主到離開京城去蒲州居住。但公主一番哭訴,李旦心一軟,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唐玄宗上臺的第一功臣——能伸不能屈

太平公主(劇照)

太平公主覺得強勢的李隆基不好控制,就與親信密謀廢掉他,找個比較軟弱好控制的人當皇帝。政變專家劉幽求早就看出來了,他與右羽林將軍張暐商量帶羽林軍除掉太平公主。張暐把兩人的計劃彙報給李隆基,李隆基深以為然。可惜的是,張暐是位有點“豬”的隊友,這邊還沒和皇帝計劃好,他就把消息洩露出去了。

李隆基還沒準備好,太平公主如果反擊,他恐怕扛不住。史載“上(李隆基)大懼”,竟然主動到太上皇李旦那裡告發了。這下,劉幽求、張暐都被捕入獄。司法官審理後回報太上皇:“劉幽求挑撥離間陛下骨肉,應當判處死刑。”李隆基急了,幾次三番到太上皇那裡為劉幽求等人求情,說劉幽求立過大功,不能處死,等等。於是,劉幽求被判流放封州(今廣東新興縣一帶),不過命總算是保住了。

劉幽求被流放,是否到了流放地,史書裡沒說。但很可能沒到,因為僅僅一年多的時間,李隆基就除掉了太平公主集團。如果大膽推測一下,劉幽求甚至很可能被李隆基藏在京城某個地方,幕後幫助皇帝謀劃政變。因為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的當天,就下詔書為劉幽求平反,而且在詔書中高度評價他的功績,還提拔為尚書左僕射,知軍國事,監修國史,恢復以前的爵位。

03.能伸不能屈,憤恚而死

唐玄宗上臺的第一功臣——能伸不能屈

唐玄宗(劇照)

這時候,劉幽求已經59歲,深得皇帝信任,又有出眾的才能,按理說應該幫助李隆基好好治理國家就是了。但事與願違,他性格中的弱點害了他:他心胸狹窄,脾氣大。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他做到宰相的位置,卻沒有宰相的胸懷。史書中記載了一些劉幽求脾氣大的事蹟:

他考中進士後,任閬中縣尉,由於他的上級刺史對他不禮貌,竟然棄官而去——不幹了。老兄,您也四十好幾的人了,至於這樣啊?

李隆基上臺後,太平公主的人竊取了大部分宰相職位。劉幽求雖然也是宰相之一,但非常氣憤,“殊不平,見於顏面”。這種憤怒天天掛在臉上,流露在言語之中。這——和宰相的修養有點差距吧。

除掉太平公主集團後,劉幽求的臭脾氣還是不改,特別是由宰相調任太子少保後,覺得自己被放在一個閒職上了,結果被人告發“有怨望語”——發表對皇帝不滿的言論。李隆基也無法庇護了,只好下令讓中書省的宰相們去審審他。

唐玄宗上臺的第一功臣——能伸不能屈

姚崇(651-721)畫像

劉幽求大概是把宰相們都得罪光了:《舊唐書》記載說,宰相姚崇嫉妒他,上奏說他因為擔任閒職悶悶不樂,有怨言;《新唐書》記載說,宰相盧懷慎等上奏說他輕浮放肆不恭敬,有失大臣體統;《資治通鑑》記載說,姚崇、盧懷慎等人勸李隆基說,劉幽求是功臣,突然擔任閒職,有點沮喪也是人之常情。功勳大,獲恩寵深,如果因點小事就下獄,影響很不好。——呵呵,這是求情嗎?

李隆基也就坡下驢,貶劉幽求為睦州(今杭州淳安)刺史——京官就別幹了,到外地換個環境,調整一下心態吧。一年以後,又調任杭州刺史。不久,又升任他為桂陽郡刺史。

劉幽求調整心態的效果如何呢?可以說沒有一點效果。在去桂陽郡赴任的路上,“在道憤恚而卒”,竟然活活鬱悶死了,時年61歲。李隆基沒有忘記這位當年的老謀士,追贈他為禮部尚書,讓他配享在唐睿宗李旦的廟庭裡。

一代偉人毛澤東在讀《舊唐書·劉幽求傳》時,寫了這樣一個批註:“劉幽求能伸不能屈,年六十一,以恚死。”

“能伸不能屈”,可以說是對劉幽求悲劇根源的最好概括。“大丈夫能屈能伸”這句話,對每個想做些事業的人來說,都要用來時時警醒自己。

“能伸”——伸,就是要發揮才幹,實現人生目標。人生順、逆無常,在順境中固然要這樣去做;在逆境中更應該調整心態,追求“屈中求伸”、“死中求生”的境界。

“能屈”——屈,不是委曲求全,而是放大自己的胸懷,在遇到挫折、遭受委屈、陷入逆境的時候,懂得暫時退讓,以“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姿態,保持自己的平和心態,達到“屈以為伸,讓以為得”的目的。

毛澤東在批註中還專門寫上“年六十一,以恚死”。這說明,劉幽求當時已經不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了,而是已經過了耳順之年。到這個年紀還因為官場失意鬱悶而死,這就更加說不過去了。

從劉幽求的故事,從身邊一些人的經歷中,我們不能不說:

“能伸”的水平容易達到,

“能屈”的境界不易修煉。

那麼,我們該去怎樣修煉呢?一句話,就是“修煉”我們的“心”。在中國傳統的心學中,我們也許能找到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