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招安最后变为悲剧,是否早已注定?

梁山一百单八将在水泊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吃酒,可以说是好不快活,但是最后却走了招安这条道路,虽说给大家伙寻了一个出路,但是最后结局不可谓不惨烈,无疑是一出悲剧,但这场悲剧是否是注定吗?听小编来分析。

梁山招安最后变为悲剧,是否早已注定?

首先,招安是对立双方互相妥协的一种方式。既然宋朝承认了梁山好汉的合法地位,并准备加封官职,那么作为回报,梁山集团理应为宋朝效力。既是为宋朝效力,就要打仗(梁山的长处就是打仗),打仗就要死人。按《水浒》描写,梁山把实力相当的方腊给灭了,自己这边不可能一个人不死。其次,奸臣当道处处破坏招安,其中以高俅、童贯和蔡京三大权臣为首。从《水浒》描写看,梁山与高、童、蔡三大奸臣都有仇隙。高俅的堂弟高廉死在梁山手里,高俅本人也被梁山俘虏过,后来释放回京。按说梁山对高俅也有恩,不过奸臣之所以为奸臣就意味着他可能恩将仇报;童贯也被梁山打败过,面子上过不去,自然要报复宋江一伙;蔡京的女婿梁中书全家皆死于梁山之手,仇深似海,并且原来送给蔡京的生辰纲也被梁山抢了去。这三大奸臣本来就臭味相投,又有梁山这个共同仇家,自然会合起伙来设计陷害。

梁山招安最后变为悲剧,是否早已注定?

再次,招安成功与否完全系于皇帝一念之间,这加大了招安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梁山集团在招安后处处小心,怕得就是皇帝老起疑心。交出军权吧,怕皇帝卸磨杀驴;不交军权吧,又怕皇帝心疑。所以宋江为表忠心,只有一次接一次地打仗。宋江这种做法有些像蜀汉时期的姜维,只是宋江在皇帝心中的分量远低于姜维。宋江外出打仗军权保住了,皇帝放心了,一举两得。不过兄弟们的危险系数提高了,既是打仗,就随时随地可能死亡。还有,支持招安的大臣不可能永远当权,比如力挺招安的宿元景和崔靖。他们当权时还好说,他们不当权了怎么办?从书上看,宋江把招安大计完全系在了宿元景和李师师身上,这就有点走钢丝的味道。李师师不可能永远年轻,永远当红,宿太尉也不可能永远不退休。有朝一日这两根钢丝断了,宋江一伙怎么办?吴用反对宋江那种饥不择食和急于求成的招安,但最终梁山方面的招安还是急于求成了。

梁山招安最后变为悲剧,是否早已注定?

最后,从《水浒》描写看,十节度的招安应该是非常成功的。绿林出身最后官封节度使,地位不可谓不高,这无疑是宋江一伙所期待的招安结局。但是最后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啊,所以说,有的时候真的是早已注定,不可更改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