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顆子彈留給微信

文|陳蘭

兩年前,不愛露面的張小龍首次在公開場合談及微信價值觀。

他建議用戶遠離微信,因為用戶在微信裡面花的時間太多了,幾乎是上癮狀態,他很擔心。張小龍說完這些話後,現場的、手機屏幕外的觀眾都熱淚盈眶地把掌聲鮮花送給了他。

那一年微信的月活躍用戶數量正式超越QQ成為騰訊旗艦級產品,而張小龍在觀眾眼裡是行業內走心的產品經理。

兩年後,羅永浩在錘子發佈會上把一款標著高效即時通訊的軟件——子彈短信,帶到觀眾面前。這款軟件在APP Store類別欄裡的定位是:社交。然後兩天時間子彈短信衝上APP Store社交榜榜首,將微信探探等壓在身下,七天時間完成第一輪1.5億元融資成為業內追捧的社交類明月光。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微信

命運是無情的,風水是輪流轉的。曾經為張小龍鼓掌喝彩的人都開始為羅永浩點起了贊,紛紛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子彈短信賬號二維碼求加好友。

這兩個此前幾乎沒交集並都是喬布斯粉絲的人,今天在社交跑道上突然打了個照面。微信與子彈短信也不可避免拉起了拔河繩,儘管羅永浩並不想承認這種競爭關係,但在90%的人看來這顆子彈就是打向微信,剩下10%則認為微信已經中彈。

01 現成嫁衣

短短几天時間就登上社交榜首位,子彈短信確實來勢洶洶。七歲的微信第一次登上榜首都還是在上線六七個月後,一年後才超過Facebook位列香港APP store社交下載排行榜首位。那個時候同樣有人說,微信是可怕的微信是兇猛的。後來人們慢慢厭倦微信,到了今天都在說著逃離,彷彿在躲著什麼可怕的病毒,可它真的是病毒嗎?

大約十年前移動互聯網發展蓬勃,智能手機以當時為起點一路高歌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標配,那時除了QQ也就是短信最受歡迎了:又能聊天又能發照片(彩信)。

直到2011年微信第一版出現,將短信發送照片和信息的功能完美涵蓋。但就像現在的子彈短信遇到的社交與普及問題一樣,那時候有一位微信用戶在APP商店留言:不能跟飛信一樣給其他手機發免費的短信,我不知道這種產品有什麼意義。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微信

微信應該感謝曾經不給非中國移動用戶開放短信功能的飛信,才讓自己有機會填補中國一大片社交空白市場。早期微信用戶活躍度很低更不用談競爭力,第一波用戶增長源於借鑑Talkbox創新的語音功能加入,同樣跟上腳步的還有WhatsApp和米聊等,只是在借鑑這條路上微信最後完善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子彈短信所謂的熟人社交跟前期的微信有異曲同工之妙,對85後或者90後來說QQ曾是青春樂園,按條件查找好友是他們擴展交友圈的強大方式,家人朋友同學也都蝸居在QQ上。微信通過巧妙連接QQ的方式將這一批85、90後轉移到了微信,即微信QQ關聯,QQ離線消息可以再微信接收到,順帶還轉移了用戶的熟人們。子彈短信現在通過通訊錄添加好友,以前微信也幹過,但微信的真正普及不在通訊錄而是QQ用戶的搬家,可以說微信現在的成功跟以往QQ積累轉移過來的人流量脫不了關係。

微信定位於社交自然要有交友屬性,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搖一搖就是三個類似於按條件查找好友的功能鍵,這三個鍵給微信的前進按下了加速,其中搖一搖一度最受歡迎日啟動量大於1億次。線上有了一條社交鏈張小龍就開始發展線下,一張簡單的二維碼成為線下添加好友的簡單方式,

而今天的子彈短信用戶不也是分享出自己的賬號二維碼添加好友?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微信

子彈短信現在處於起步逐漸完善的階段,說起來有些諷刺,有的人希望子彈短信將資訊欄換成朋友圈,然後再引入支付寶能發紅包,最好是能自定義表情。這三點,都是微信在完善過程中摸索出來的:朋友圈被視作微信最大膽的嘗試,微信支付微信紅包被馬雲稱為“襲擊珍珠港”,表情包在今天成為用戶之間的溝通食糧。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同樣也沒有十全十美的軟件。今天子彈短信基本是在微信已有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解決整改了微信存在所謂“不高效”的痛點,而這些痛點反過來成為子彈短信的宣傳招牌。

02 “好用”到沒朋友

羅永浩的死對頭王自如這幾天在直播的時候,肆無忌憚地狠狠diss了子彈短信一把:“活不了一年,能活一年就不錯了,融資1.5億根本不算什麼,我做美妝的朋友融資3000萬美金也照樣倒閉。”

雖然網友們都表示王自如這樣公然開懟得了面子失了裡子,但依然有人跟王自如一樣不看好子彈短信。

國外媒體人Matthew Brennan在微博上爆料子彈在國外火熱的原因——色情。他曬出了一些子彈短信的色情信息截圖,說自己玩了幾個小時候的第一印象不是高效,而是充滿色情以及別的在微信上被屏蔽的敏感內容。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微信

最開始上線的時候子彈短信主要功能欄裡有一欄資訊流遭到用戶強烈抗議,最終子彈下線了裡面的騰訊新聞欄但保留了今日頭條。這個整改恰好說明子彈並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定位在社交卻又有一個無法屏蔽的資訊流,注重高效但卻忽視保護隱私。

比如查看歷史頭像的功能,雖然說是為了讓用戶通過頭像得知對方是誰,但改了備註後這個功能就顯得很雞肋,並且有時候很多人都不願讓人看到歷史頭像。微博也有這個功能,同樣被人吐槽過,誰都不願意讓別人輕易看到自己的黑歷史。反觀微信朋友圈推出的三天可見半年可見或僅自己可見的功能,則將隱私保護主動權交到用戶手中,自行把控。

最重要的是在鎖定頁面直接回復的這種高效方式也存在弊端。微信的通知顯示詳情是同樣可以直接回復的,只不過沒有語音選項,但是有一部分用戶選擇在微信當中關閉顯示詳情,這是為什麼?因為隱私。假如你與對方聊天的信息敏感不願讓人知曉,又或者你在地鐵上公交車上總感覺旁邊的人在偷偷瞄你手機,而你不願讓陌生人瞟見鎖定界面的消息內容,那麼大多數人會選擇關閉顯示詳情。

可是對於子彈短信來說,如果關閉了顯示詳情那就無法在鎖定的時候獲取對方發送的內容,這個時候子彈短信“不解鎖就能即時回覆消息”的亮點又成了雞肋。更何況它現在都還沒加上這個“關閉詳情”選項。

還有人說子彈短信讓社交一下倒退到十年前的短信時代,當用戶給未安裝子彈短信的用戶發送信息都會以短信的形式發送過去,文本短信可以直接打開閱讀,但語音、文件、圖片就必須要求打開網站註冊後才能讀。這個被稱作倒退的場景,跟十年前發短信一樣要收費,不過羅永浩說以後會由快如科技掏錢,以後是多久?再說飛信易信這些曾經打著免費短信旗子的軟件最後不都敗給了微信嗎?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微信

單純從場景層面上來說,當你看到朋友發過來的含有鏈接的短信,你敢點嗎?新聞裡各種報道點擊短信中鏈接地址銀行卡里的錢不翼而飛的例子多不勝數。短信病毒、詐騙,如今手機又關聯了銀行卡支付寶,即使有梁靜茹給你勇氣你敢點嗎?澳門賭場短信彩信瞭解一下。

也許有人會說“我聽說過這個東西而且還是朋友發來的我就敢點”,然而這是在理想狀態下的假設,客觀現實裡的情況就是:不能保證你通訊錄的人都知道子彈短信,也不能保證朋友給你發的短信鏈接就安全無害。至少有一些網友的朋友收到邀請短信後,幾乎都是第一時間在微信上問:你手機被偷了?

不過,子彈短信有一點確實無可厚非,那就是語音拉進度條以及語音文字同時顯示功能。很少人樂意去聽幾條60s的語音,最讓人惱火的是不小心斷了又得重頭開始聽。這一點,子彈短信打進了用戶心坎裡,只是有網友說:原本以為是炮友升級為彈友,但是下了子彈短信之後回頭一看,既沒有炮友也沒有彈友。言外之意:裝子彈短信的時候號上一個好友,三天後還是隻有一個好友。

微信應該沒想過自己與用戶的七年之癢會由子彈短信點燃。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微信

這七年,微信給人們的社交生活確實帶來了不少改善,仔細算算省下的彩信費也得有好多錢。在接入朋友圈後,分享生活分享歲月靜好,尋物尋人尋建議,打破傳統社會的物理隔閡將智能手機多端的人連接在了一起。打車、看電影買車票、付款轉賬、充話費生活繳費等,九宮格感覺就像是一個生態生活圈,在無意間變革人們的生活。

微信紅包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接在九宮格里面,只是後期這類適合互動的功能被放到了聊天界面,九宮格界面可能有些人幾個月都不曾點開過,但裡面的功能都能通過聊天主界面使用。所以當有人在說子彈短信簡單得好看的時候,還有一部分人會說微信才是簡約到極致。

可是為什麼人們現在要逃離微信?真的只是因為子彈短信“好用”?當然不是。主要是人們在微信的市場壟斷下待得太久了,逐漸產生一種叛逆情緒,當子彈短信出現的時候這部分用戶就有一種“翻身農奴把歌唱”的得意感:看,又不是非你微信不可。

這樣的情緒與微信的商業化脫不了關係,2013年是微信商業化元年,這一年的公眾號、微信支付、表情中心和遊戲中心是微信實現商業化的產品,也是微信商業化一部曲。兩年後的朋友圈廣告是第二部曲,這一步微信走得很小心翼翼,畢竟用戶對於朋友圈這樣私密的領地是不會容忍廣告的。寶馬、可口可樂以及vivo是首批體驗品牌,因為當時的廣告是在大數據基準下精準投放的,所以當時還有人開玩笑的說:微信廣告把人分為了三種,刷出寶馬(土豪)的、刷出VIVO(年輕)的、刷出可樂(屌絲)的。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微信

小程序、小遊戲是微信商業化第三部曲,二部曲進行的時候微信用戶粘性已經很強。相關數據顯示,那時一天24小時的時間裡有將近一大半的用戶打開微信次數多於10次,還有的人還有因為不看微信就產生焦慮心情,儼然當微信是“科技毒品”。

商業化成為大家想逃離想戒掉微信這個“毒品”的一部分原因,很多人覺得微信越來越不“簡單”並被當成了韭菜,去年騰訊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效果廣告收入增長83%,主要來自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等。

但資本有幾個是不割韭菜的,戒掉毒癮也從來都不簡單。

社交軟件千千萬,計劃逃離微信的用戶為什麼偏偏選擇子彈短信呢?最可能的原因是羅永浩自帶營銷體質。2016年羅永浩一場發佈會上提及了訊飛輸入法,結果訊飛輸入法如同今天的子彈短信一樣火得不得了,科大訊飛股價也應聲上漲。

羅永浩可能缺少運動但不會缺少情懷,靠著一張能言善道的嘴巴他擁有一批比各種CP粉還要堅定的粉絲。此前他一直掙扎在“說大話吹牛X”的輿論泥潭裡,這一次靠著子彈短信給人一種打翻身仗的感覺,相信一直對老羅深信不疑的人體會更甚。也許粉絲不會花一兩千買錘子手機為老羅站臺,但是動動手指頭下載個APP再動動嘴皮子去宣傳還是比較容易的,畢竟零成本。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微信

吳曉波說了:羅永浩本人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他所做的產品本身,所以無論他做什麼,哪怕是子彈瀏覽器、子彈遊戲、子彈清理工具,只要是他做的,收到的效果一定遠超過其他人。

子彈短信雖然明面上是快如科技的產品,羅永浩只是個投資人,但實際上快如科技聯合創始人郝浠傑與法定代表人張霽都曾是羅永浩的手下。而快如科技成立的時間也很奇妙,5月份羅永浩鳥巢發佈會的時候就拋出了子彈短信這個項目,而快如科技成立就是在那場發佈會前面不久。所以,就算有人說“子彈短信是羅永浩的”,相信也沒幾個人會出來反駁。

04 是取代還是落敗

那麼,子彈短信在大眾逃離微信後就能成為第二個社交棲息地嗎?不見得。

子彈短信後面要完善的太多太多了,現在的它就像是一兩歲的工具,用著用著就會有人說出它的Bug,完善後估計也避免不了商業化。今天有人將子彈短信與WhatsApp對標,兩者功能實在太相似,但去年WhatsApp就被爆出在組建自己的商業化團隊併發布招聘廣告,到了今年8月初,WhatsApp正式公佈份詳細的商業化計劃——出售廣告,向希望通過APP服務觸及到客戶的公司收費。

乾淨、純淨的WhatsApp都逃脫不了商業化的魔掌,而子彈短信剛上線,其資訊流就有人稱為“商業化”了。在社交市場歷史賽道上,那些想挑戰或者沒挑戰微信的軟件,大多都沒拼出一條血路,抱抱、陌陌等都是在社交路上走不通轉型去了直播路。易信曾經也超越微信霸佔蘋果APP store社交榜榜首,但如今處於龍頭位置的還是微信。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微信

羅永浩說子彈短信有望接入支付寶,有人猜測下一步是不是要走微信的路接入自家開發的遊戲了。假如子彈短信有朝一日真的成為第二個微信,那與此同時它可能也會成為微商們的第二個家。等到它商業化並聚集微商後,新一波的逃離也許會再次來臨。所以對於子彈短信來說,道路且長。

站在面臨七年之癢的微信角度,不管是不是為了抵禦子彈也該做出改變了,比如改善一直被用戶吐槽的功能:被刪除好友不給提示但別人撤回消息卻給提示、朋友圈發視頻的時長增加、陌生人增加臨時聊天功能以及自動回覆功能、增加朋友圈不止點贊評論的互動——“踩一下”等等。

若走情懷路線,可以考慮出個朋友圈恢復功能,畢竟90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懷舊,曾經年少無知衝動刪掉的朋友圈都載滿了回憶。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微信

玩刺激戰場的人都知道遊戲裡有兩把自動步槍名字相似,一把叫M16A4,命中率和獨特的3發點射功能是它瞬間火力強大的優點,但遊戲中極少數人喜歡並且能使用好這把槍;另外一把是M416,可靠又準確,有中等的後座力和射速,是一把涵蓋全方位的有效武器,刺激戰場10個人有9個人都會用它。

當下的子彈短信就如同M16A4,突然命中社交加上高效即時的招牌,爆發出瞬間的威力;而微信則更像是M416,七年一步一步逐漸改善完善,涉及生活全方位,穩定成熟。

假如是你,會pick哪支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