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一個隱喻的世界

中醫學——一個隱喻的世界

北京中醫藥大學賈春華教授主編的《中醫學——一個隱喻的世界》一書,單論書名就值得細細玩味。這書名一則大,一則新。“大”自是指其所論內容之範圍“中醫學”甚大。全書不過二百頁,是一本小書。但以小書論大題,非徒鉅著之節略,疾病、學派之清單也。乃是因其中醫全貌瞭然於胸,厚積薄發。著小書意在通俗,不論中醫全貌,而識中醫之真知灼見。另一要點“新”在於“隱喻”這一事物。隱喻與中醫所言之“援物比類”“象思維”相似,而更為系統深入。

以餘鄙見,中醫語言的隱喻研究提起了一個被中醫學界忽視已久的重要問題——在肉眼不察的身體內部,中醫理論讓我們看見了什麼,他又是如何讓我們看見的?緒論“中醫語言描繪了一幅人體的隱喻世界”的一系列發問,便是對該書的簡言點題,即從中醫內部的具體理論或者現象如五行、藏象、氣血津液、病因病機、治則治法、中藥方劑等出發,分析這些理論或現象是如何藉助隱喻的認知手段被認識和建構的。這本書不僅指出了隱喻在中醫理論建構的基本作用,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該理論是如何被建構一個合理方案。換而言之,他是對中醫理論本源的探究。

歷來中醫界汲汲於中醫理論本源之探究者可謂不勝枚舉,而醫理之至真名言亦可謂汗牛充棟。然此書借隱喻洞見中醫理論本源,較之前人,不可謂不新。然做學問不唯求新,必要以求至真至信之理為首,只以五行為例便可見賈春華治學求真之志。顧頡剛說:“五行是中國人的思維律。”這種思維律是用取象比類制定的,此論斷已無異議。然此論斷之下潛藏的論證方法,似乎歷來總是枚舉各種事例循環著五行與取象比類的相互引證。但是這裡卻展示了五行是取什麼象,又是如何比類的。賈春華認為五行,乃至藏象、氣血津液、病因病機、治則治法、中藥方劑等,是人們借自身身體感知日常生活的生物、物理、化學經驗的再加工。此種再加工中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被感知的事物的部分特徵。或具體而言,水這一事物不是水本身,而是流動的事物、是寒冷的事物、是安靜的事物……這些水的特徵被中醫用來描述身體內部看不見的“水”,這便是中醫學的“取象”。至於“比類”,則遠不如我原來了解的那樣簡單,賈春華借用了一個名為隱喻結構理論的理論來闡釋中醫學的“比類”,這個隱喻結構理論的要點就是在以象喻象時,人遵循了象和象對稱的特殊規律。試想一下我們是怎麼認識五臟相剋的呢?他是把五材相剋的結構關係完整地映射到五臟上,這就是象與象的對稱映射。此種隱喻的中醫學語言的特徵就是取象比類的內涵。推究而論,一門學科的語言實際上就是一門學科的受盛之體,通過研究中醫語言之至理,來彰顯中醫學科之至理,此即謂“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之意。

醫學的問題是沒有窮盡的,然而醫學的方法確是有限的;對醫學的探究道路是多元的,然而醫學的目的確是單純的;醫學的本體是關於生老病死的情與理,中醫學自始至終就篤行此道。言為心聲,若要領悟中醫學的核心,如何能荒廢其語言研究。因此,《中醫學——一個隱喻的世界》之於中醫語言研究實乃開山之作。(李建國 北京弘醫書苑)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