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趕駝人因農村淘寶重走絲路 只爲運出最好的巴楚蜜瓜

80歲趕駝人因農村淘寶重走絲路 只為運出最好的巴楚蜜瓜

80歲趕駝人因農村淘寶重走絲路 只為運出最好的巴楚蜜瓜

傳說中巴楚蜜瓜到底有多好吃?可能所有去過新疆的人,都會在一嘗之後就從此開始心心念念,無法忘懷。但是,想吃到它並不容易。巴楚蜜瓜的產地地處新疆腹地,路途遙遠、交通不便,而且成熟的巴楚蜜瓜最怕沾水,一旦沾水就會一夜變質。

為了讓新疆的瓜農增收,也為了讓身居都市的我們能一飽口福,農村淘寶正在想盡辦法,讓你吃到今夏最美味的蜜瓜。

80歲趕駝人因農村淘寶重走絲路 只為運出最好的巴楚蜜瓜

倚大漠,戰蒼天 大漠最後的“趕駝人”重出江湖

你見過駝隊嗎?

大漠裡,它們就像沙漠越野車,沒有越野車發動機的怒吼聲,只有一串可以傳出很遠的駝鈴,走現代交通工具都走不過的路。

有人曾說過,駝隊運送的都是珍貴之物。這一次,它們背上駝的是蜜瓜,是改變綠洲子民生計,乃至命運的。

八月初,新疆巴楚縣,瓊庫爾恰克鄉上方,一片烏雲令人不安。

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鄉民來說,雨貴如油。但下在這個時節,是一場災難。

鄉里90%的農戶以種植巴楚留香瓜為生,此時正是收穫季。成熟的瓜最怕沾水,一夜變質。

瓜農亞森急得心裡頭“著火”。他有兩畝香瓜在沙漠深處的綠洲裡,這片沙漠方圓五公里,經常黃沙漫卷,現代交通顯得軟弱無力,但他幾乎每天靠腳力來回穿越。

突然,一支駝隊順著沙丘的曲線,飄然而至。

駝隊確實是來幫他的。中午十二點,當地合作社的社長聽說亞森的困境,給維吉達尼打電話求援,維吉達尼是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的服務商。19分鐘,求助訊息傳到阿里巴巴,正在當地負責巴楚留香瓜項目的農村淘寶運營專家曹豔接到總部指示,“調動駝隊馳援亞森。”

同在這片綠洲種瓜的還有七八戶。不種地不知農民艱辛。往年他們都是靠人力將瓜背出來,搬出兩畝地的瓜,要用兩天。農民背上的皮都不是被曬破的,是磨破的。

現在大雨臨頭,雨點一下,一畝地的收入就要減少三千多元。什麼概念?以前巴楚瓜農一年收入400多元,對,是一年!一場雨能沖走他們原來8年的收入。

駝隊的領隊拜克熱·麥麥提今年80歲了,蜜瓜裝箱、上駝背,老人不放心,用自己的方式緊了緊繩索。20歲開始趕駱駝,來往絲綢之路60年,後來交通發達了,他和駱駝都退役了。但沒想到,80歲時還有機會“重出江湖”。

組建駝隊的,是農村淘寶巴楚留香瓜項目負責人益明。“七月初,我們對瓜農摸底,發現不少瓜田交通不便,就組建一個駱駝隊,以備不時之需。”

80歲趕駝人因農村淘寶重走絲路 只為運出最好的巴楚蜜瓜

沒有這支駝隊奇兵 今夏你吃不到最甜脆的蜜瓜

從農家田地到交易大棚,路不遠,但是要往返多次。駝隊執意要打上一面旗幟。拜克熱·麥麥提老人說,這是古老的方式,但它可以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看到。

“我們不放棄一個努力的瓜農,不捨棄一隻優質的香瓜。”拜克熱·麥麥提老人說。

但是也有現代的方式,大漠蒼涼,黃沙漫天,但農村淘寶團隊的壯小夥堅持穿上最乾淨的衣服,這是我們的形象,是誠意。

誠意早在三年前就有,2016年,農村淘寶首次進入巴楚,通過互聯網,讓消費者認養瓜藤,用訂單農業的方式給巴楚瓜農“經濟保底”。第二年,農業技術人員手把手、全程指導農戶種植、田間管理,為保證品質,到消費者手裡一瓜一碼,每一隻巴楚留香瓜都有一張身份證。

瓜農亞森兩畝地的瓜,都被安全運達,免遭雨淋。快到目的地是,一位小夥子為自己做的事豎了一次大拇指。

一週後,亞森的瓜跨越4000多公里,出現在上海。與農村淘寶合作3年,亞森地裡香瓜的畝產從400元增長到了4500元。

駝隊完成2018年第二次沙漠救援,只有這張圖片可以證明,駝隊的足印,不會被漫天狂卷的黃沙埋沒。

大漠烈日,他們的背影長不過這條路,但始終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