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的真实原因:不在于武器落后,而在于制度和人

很多文章都有探讨大清灭亡的真实原因,其中有一条就是:武器落后。说是洋枪洋炮都打到家门口了,而清军还拿着长矛弓箭。

然而事实真相是这样的吗?

在美国著名的春田兵工厂的博物馆里,有一挺诺顿菲尔特速射机关枪,上面写着:“英吉利,诺顿菲尔特,敬赠李中堂”。

旁边的说明写着,此枪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天津时缴获,此战役中共缴获清军上百把这种机枪。

大清灭亡的真实原因:不在于武器落后,而在于制度和人

清军用机枪,你能相信吗?

而被现代人推崇备至的曾国藩,要知道他带领的湘军是未经严格训练募集来的乡勇,在残酷的肉搏战中,根本不是身经百战的太平军的对手。

所以受李鸿章雇佣的华尔的洋枪队影响,曾国藩募集了大笔的资金,购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发射米尼弹的前装线膛步枪,12磅野战滑膛炮。

所以湘军完全是由现代步枪和火炮组成的军队,而且曾国藩还是战壕战的发明者,

要知道西方人在50年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才学会了挖战壕。

另一位晚清重臣左宗棠平定回乱,收复新疆的过程中,清军的主力部队,装备的是被称作七连珠的斯潘塞弹仓步枪,被称为排枪的加特林机枪,后膛野战炮。

大清灭亡的真实原因:不在于武器落后,而在于制度和人

所以,不要被骗了。太平天国起义,陕甘回乱,曾国藩收复新疆等这些近代战争中都用的是先进的现代武器。

这和我们通常被告知的历史完全不同。并且由这些武器和西洋文化带来的胜利,使清朝开始了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爆发前,也就是1895年左右清军已经完成了陆军的现代化改装,全部都开始装备最先进的现代化武器,

要知道海军拥有了当时亚洲最先进的两艘7000吨级的战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号称亚洲第一。

大清灭亡的真实原因:不在于武器落后,而在于制度和人

湘军

所以说了这么多,为什么清军仍旧给予我们落后不堪的印象呢?既然这个时候的湘军和淮军已经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败得一踏涂地?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又如此的不堪一击呢?

其实武器从来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人和制度才是一切的关键。人就指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晚清重臣。

1860年,蒙古王爷僧格林沁在天津平原上惨败,清军折损了将近两万人,而英法联军只损失了几十个人。

僧格林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将是清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发动全线冲锋的将领。

那一天,所有的持矛骑兵都还没有冲到对方阵前,全部被射落下马。圆明园被烧了,咸丰皇帝病死了。

战败的责任,被全推给了僧格林沁,他被掳去了一切封号,从此落寞。

大清灭亡的真实原因:不在于武器落后,而在于制度和人

作为蒙古王爷的僧格林沁下场如此,作为汉族大臣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该作何感想?

所以当八旗军和绿营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清朝皇室只有依靠汉族的湘军和淮军。只有在政治上,清朝王室依然享有道德上的正统。

但湘军和淮军却不能打败仗,败仗的下场只能是下一个僧格林沁。所以他们可以去打捻军,打太平天国。

但不会去正面和列强冲突,北洋水师一灭,淮军才是李鸿章手里最后的王牌,他必须保全。

所以帝国没有了自己的军队,而先进的陆军是不会去拼命的。于是有了丧权辱国的各大赔款割地条约,于是有了国家未分却“东南互保”

大清灭亡的真实原因:不在于武器落后,而在于制度和人

清军巡洋舰海圻号

所以,表面上清王朝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政权,实际上却已经是各为己私的情况,一旦有外来打击,它立刻就土崩瓦解。

甲午之败,是国家制度之败。而庚子之战,是人的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