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崛起风云人物——白起(七)

华阳之战的谋略(下)

我们知道,其实咸阳距离华阳距离可是不短的,如果秦军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估计到了华阳,韩军早就被魏赵两国拿下了。而魏、赵两国敢在秦国的鼻子下面搞韩国,也是基于秦国救韩路途遥远的原因。鞭长莫及,给了联军一些信心。但是,在白起的眼里,往往缺点和弱势反而会转化为优势,这就是名将异于常人而又能建立不世功业的一个主要特征。由于路途远远,所以魏、赵两国逼定会以此为依据,确信秦国军队不会轻易出兵也不会及时赶到,所以对于秦国的救援,这两个国家是疏于防范的。

同样的道理,位于华阳城内部苦苦支撑的韩国军队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为了等到援军,定会拼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来阻止联军的攻击。越是攻击受阻,联军就会集中更多的精力放在华阳城上,战争越焦灼,联军就越疲敝。白起就是抓住了这样的战机,秦国军队轻装上阵,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向华阳城飞驰。仅仅用了八天的时间,这支援军就到了华阳城外。秦军并未停下来修整军队,而是马不停蹄,直接参入战团。

秦军的到来,大大出乎魏赵联军的意料,局势一时陷入混乱。白起的谋略是这样的。魏赵联军虽然规模较大,有十几万人,但是这两国军队的斗志和思路是不一样的。联军的主力应该是魏军。魏军打韩国,基本上就是要捞点便宜,你说他们有更长远的理想么?肯定没有。攻打韩国,他们最出力,而是在华阳这个地方受挫,他们的损失也会越大。魏国的战斗力这些年已经可以说是每况愈下,尤其是被秦国修理了那么多年,已经十分疲惫不堪了,这次攻打韩国,应该也算是强弩之末了。而赵国是来帮忙的,所以赵国的兵力不多,并且他们的目标是来老便宜的,所以,他们不会真心的冲锋陷阵,而是在旁边摇旗呐喊,看着魏国军队一批批倒在战场上。我们之前说过,赵国的站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因此,似乎来吃瓜的赵国此时应该还是保持了很强的战斗力的。

针对远在华阳的战场,还在咸阳的时候,白起就已经做出了准确的判断。首先,白起以不及迅雷之势,带领秦国军队以急行军,把天之内赶赴到现场,秦军的出现,先让联军大吃一惊,乱了阵脚。

二是白起并没有让军队进行修整,而是赶到后马上投入到战争当中,这又让联军大吃一惊。因为白起急行至华阳城疲敝之军,按说此时投入战争,攻打以逸待劳的联军是军家大忌。但是白起仍旧采取了出人意料的决定,要的就是出其不意的目的。

第三,白起这次进攻路线也是经过提款前研究过的。他进攻的主要方向是魏军大营。他知道,此时魏军久攻华阳不下,军队士气已经十分低下,战斗力大打折扣,可以说,此时的魏军战斗力相较赵军差的太远了。所以,白起采取先弱后强的战术,先捏魏军那个软柿子。突然出现的秦军,一下子打乱了魏军的阵脚,再加之之前伊阙之战的后遗症,他们一见到白起的旗帜,早就吓破了胆。于是魏军刚一和秦军打个照面,魏军就已经溃不成军了。

可怜魏国仅存的十三万左右的精锐,被秦国人这一战全部斩首,魏国大将芒卯被活捉。而赵军营盘看到魏军这边一阵大乱,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当弄清楚原来是秦军来援华阳的时候,魏军已经溃不成军了。看着魏军孤苦狼嚎的样子,估计赵国已经没有再和秦军和韩军纠缠下去的心思了。于是赵军主帅贾偃率领赵军一路后撤,在赵军匆忙间渡过黄河的时候,秦国军队和韩国军队出其不意,将半渡的赵军沉到水中,致使二万余赵军溺水而亡。

战胜联军后,秦国和韩国又形成联盟,一路攻打至魏国国都大梁,其实经此一战,拿下魏国,才是秦国的主要目的。魏国这次终于害怕了,他们一方面马上向北方的赵国和燕国求救,另一方面派人和秦国商议割地求和。刚一开始秦国是不拿下大梁不会罢休的。但是北方的赵国和燕国似乎已经表现出了准备出兵救魏的意思。此时的燕国虽然在走下坡路,但是在燕昭王的遗留的国力还是十分可观的,而赵国此次虽然也是损兵折将,但是他们的主力和真正能打将领如廉颇并未出战,赵国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一旦燕赵联合,再加上魏国,秦国此次来救的这部分兵力未必吃的消。因为我们知道秦军是疾行救韩的,以骑兵为主,这样的军队要是打个奇袭战和突破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要是鏖战,那可不是骑兵的特长,因为骑兵的需要的补给更多。所以,看到了燕赵联盟,秦国也不得不见好就收,但是此时的魏国还是献给了秦国一份大礼,那就是南阳之地。

华阳一战,再次显示了秦国强大的战斗力和高超的战略战术水平,而白起神话般的作战谋略得到进一步体现。而之于之于魏国,经历了伊阙之战、华阳之战,以及期间的大大小小的与秦作战,其几十万的兵力全都折损,这使魏国的战斗力被大大的削弱,再也无力和秦国兵戎相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只有等着被秦国任意宰割。对于秦国来讲,虽然秦国实力对于任何一个诸侯国来讲,其优势是无人可及的,但是对于诸侯国联合来讲还是有一些忌惮的。但是这也分情况。对于像魏国、韩国、赵国等这些二流和三流国家组成的联合体,秦国还是有着十分大的获胜把握的,但是对于赵国、齐国、燕国这种二流国家之间的联合,秦国还是头疼的,他们还是不敢轻易冒险与之发生正面冲突。

但是秦国似乎并未被这种焦虑困扰很久,为了解决掉这一顾虑,秦国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战斗,将那些二流强国一个一个地削弱,大规模消灭这些国家的有生力量,拉大秦国与他们的优势。秦国似乎把未来看得很清楚,而诸侯各国似乎还在迷糊当中。他们仍未清醒,尚未意识到在秦国一家独大的国际局势下,只有合纵一致对秦才有生存的空间,才有话语权。这个时代给秦国指了一条明路,而诸侯各国继续互相攻伐,给自己送上了一条死路。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