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崛起风云人物——白起(十八)

屠戮

一场长平大战,让赵国拿出了所有的家底和秦国一博。怎奈年轻的赵氏少年将军怎是秦国老谋深算,用兵如神的老将白起的对手。对于这段历史,后世的人们评判的过于轻松了,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又怎能时我们这些没有亲历过战场的人所能体会的呢?之所以,我花了较长的篇章杜撰了这场战争的细节,就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件事情,用兵乃是国之大事,如果不认真去对待,或者说敌人过于强大,失败的可不是一个国家,摧残的也是成千上万的家庭。国家之间恩怨情仇变化难测,但又有谁对那些家庭和在天之灵负责呢?

虽然,白起拿下了这场战争,但是从历史记载来看,白起赢得并不简单,敌损一千,自伤八百。赵括的能力不可以说不强。在被重重围困,陷入到极端的资源困乏的情况下,在赵括的率领下,赵军都没有投降。从中便可以看出赵括超强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以及在军中的威信。似乎这一切都与那个被扣上“纸上谈兵”的赵括不吻合。白起作为战神,打过无数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如伊阙之战、华阳之战、伐楚之战,哪一次不是势如破竹,那些不是一举拿下。只有面对赵括这名小将的时候,他拿出了前所未有的耐心和小心,花重兵围困了40多天。从中也可以看出赵军的战斗力和赵括的领导力绝非一般。

最终,战神就是战神,无论赵国再强,白起也能稳操胜券。被围困的赵军在得知主将赵括阵亡的消息后,失去了主心骨,纷纷缴械投降。于是几十万大军成为俘虏,被秦国军队押解回营寨看管。秦国众将官欢欣鼓舞,他们意识到马上就能回家了,而他们的君主一定会给他们加官进爵,并获得优厚的赏赐。于是大家放松了情绪,高兴地等待着班师的命令。

白起再次召集了众将官,研究下一步战略。与众将官不同的是,白起的表情十分凝重,似乎不太像刚刚取得胜利的样子。白起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处理赵国几十万的俘虏。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还不简单,把俘虏押回秦国后,把他们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分配到新建立的郡县,到哪里开垦田地。这是当时秦国一贯的做法。但是白起摇了摇头。大家疑惑地凝视着白起。白起慢慢的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白起明确的告诉大家,战争还没有打完,甚至说,长平之战只是战争的开始。白起这次的目光放得更为长远,不仅是长平或者是邯郸,而是整个赵国。因为在白起看来,现在是吃掉赵国的绝佳机会。

一方面,赵国内部政局十分不稳定,老臣与新王之间互不信任,导致国家统治基础并不稳固,互相拆台的局面时有发生。赵国各派往往不是为了国家而战,只是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争斗不止。他们忘却了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国难以振作,也无法振作。比如这次长平之战,赵括被围困了这么久,赵国那些能人名士竟然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平原君哪里去了,廉颇哪里去了。与其说是白起打败了赵括,不如说是这些人一步步把赵括推向了深渊。

另一方面,赵国的外交战略实在是失败。他们没有抓住各国的痛点,及时的找来救兵,也是导致长平大败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与赵国大臣不能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邻国能够看着赵国深陷险境而不顾,虽然他们的冷漠无情和小家子气值得批评,但是这也与赵国之前的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有着直接的关系。感情是需要培养的,并非一蹴而就。所以你平时对人家爱答不理,你有危机了指望别人舍命相救,也是不可能的。

其三,赵国当时奢靡之风盛行,国家内耗十分严重。不知邯郸学步的故事大家知道么,说得就是赵国当时讲究穿衣打扮和追求高冷成为潮流,而实干被冷落在一旁。这样形势下的赵国,生活奢侈糜烂,内耗越来越严重。其四,赵国军事系统建设也出现了问题,没有形成老中青体系建设。除了廉颇、乐乘这样的名将,似乎就不再有拿得出手的人物了。赵括的出现可以说是将星一闪,也被白起迅速的扼杀在摇篮之中。后来廉颇乐乘互斗,各自奔逃后,赵国战斗力呈直线下降,将这一问题彻底地暴露出来。这样的赵国,内政局不稳,而外无盟友相助,是进行毁灭性打击的绝佳机会。

第二,白起在打这场长平之战的时候,就已经为下一步攻打邯郸做好了准备。在围困赵军伊始,白起便因催促秦王迅速增兵。当时看来是为了稳扎稳打这场战争而进行的战略部署。但是现在看这种看法并不准确。以白起的能力,以当时的兵力打败赵括也不成问题。但是白起还是一次次要增援,这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下一步攻打邯郸。攻打邯郸路途遥远,而且有很多重要战略要地需要抢先拿下,所以他手上的部队要分成好几支,分别完成任务。这需要充足的兵力作为后盾。此外,在攻去邯郸的这支军队的后方,要有充足的接应部队,避免前方出现任何差池而无路可退。同时,一直庞大的军队也足以威吓当时其他的诸侯国。谁敢出手,我还有一只足以对抗的军队等着你。此外,白起还将司马梗和王龁等秦国新生代名将留在了身边,有这几位好帮手,不愁邯郸不破。

第三,怎么处理赵国的战俘。白起认为如果对赵国失势毁灭性打击,是没有时间把这些俘虏送回国内处理的。但是如果不送回去,几十万大军的本身消耗就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此外,这些俘虏一旦缓过神来,知道秦军正在攻打自己的老家,不保这些人会不会起来造反。秦军前方要打一场攻坚战,而后方不稳,很容易让秦军陷入困境。所以白起提出了另外的一个意见,那就是采取一个一了百了的残忍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杀掉这几十万俘虏。

与会众将都惊呆了,杀几十万的俘虏,这有些太不人道了吧,大家惊恐的看着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将。白起此时也是面色凝重,他抬起头,望向窗外的俘虏,“若要迅速攻击邯郸,没有别的选择了。”“实施伟大的战略,总要做出牺牲,也许我白起会背上一生骂名,但是后世子孙看到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一定会原谅我们的。”所以人都沉默了。

这一日夜晚,赵国俘虏被集中调往一处宽阔平坦之处。赵军不知这是要做什么,作为失败的一方,只能按照秦军的命令不断的集结。忽然,四面八方冲出了数不尽的秦军,他们手持利刃,像饿狼一样猛扑向这群手无寸铁的俘虏,一时间哭声、骂声、嚎叫声不绝于耳。俘虏一片片倒下,献血一片片汇集在一起,在大地上流淌着。最后,没有一个站着的俘虏了,战场上浓浓的血腥味,刺激着秦军的士兵。虽然杀掉的是敌人,但是秦兵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其实,自己与这些俘虏有什么区别呢?冲杀战场,舍命相搏,赢了那点好处养家糊口,死了就暴尸荒野。看到了这些俘虏的结局,似乎就看到了自己的下场。

秦国崛起风云人物——白起(十八)

秦军在白起的命令下,分别挖了几个大坑,将这些尸体埋在了坑里。白起望着成片的尸体,慢慢闭上了眼睛,自己征战沙场几十年,也做过不少类似的事情,但是唯有这次让他的心情十分沉重。老将哽咽了,那些战场的场景不停闪现在他的脑海当中,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