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杀齐女儿子废嫡立庶,齐人则逼鲁嫁女于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公元前609年2月,鲁文公病死。3个月后,齐懿公被手下大臣杀死。齐、鲁两个山东半岛大国,居然在同一年先后失去了国君,真可谓是难兄难弟了。

鲁杀齐女儿子废嫡立庶,齐人则逼鲁嫁女于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虽然旁人都把齐、鲁视作难兄难弟,齐、鲁两国也经常联姻,但两国间长期以来都是矛盾重重。对于齐懿公,鲁国君臣就更是恨之入骨:在鲁文公去世前,他甚至求神拜佛地祈祷齐懿公早点死!

齐懿公死后,齐国人拥立齐桓公之子公子元为国君,是为齐惠公。

连续两次出现弑君内乱的齐国,很快就找到了继任的国君;反倒是数十年来如一潭死水般平静的鲁国,却意外地出现了麻烦。

鲁文公有两位夫人:元妃为齐女出姜,生下两个儿子恶与视;次妃敬嬴,生下了儿子俀(音腿)。

然而,出姜虽然是元妃,可她受齐国与鲁国长期紧张关系连累,并不为鲁文公喜欢。公元前623年出姜出嫁时,鲁国竟然没有派卿士前往齐国接亲!见鲁国如此失礼,当时就有人预言出姜得不到鲁人信任:“用尊贵礼仪行聘却用低贱仪式迎亲,做了小君却又蔑视她,立为夫人却又废弃她,丢弃诚信损害内主,这种事发生在诸侯国,必然会产生动乱;发生在卿大夫封地,家族必然会灭亡。出姜在鲁国没有好结果是必然之事!《诗经》说:‘畏惧上天神威,才保护她的身份’,就是说要尊重内主啊!”

鲁杀齐女儿子废嫡立庶,齐人则逼鲁嫁女于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其实鲁国对齐女不信任很正常,原因并没那么复杂:文姜和哀姜的前鉴不远,鲁国人怎么可能全身心信任齐女?齐懿公弑君篡位后,齐国对鲁国多次欺压,更加重了鲁国君臣对出姜的不信任。

因为这层关系,鲁文公反倒更喜欢次妃敬嬴;出姜在鲁国的地位,自然就尴尬了。


鲁文公死后,鲁国大臣们对该立他的哪位儿子为国君,就出现了争议:如果按宗法制立出姜之子为国君,说不定鲁桓公、鲁庄公、鲁闵公的悲剧又将再次上演!

此时,鲁国的主政人是公子遂。公子遂是鲁庄公之子,亲历了鲁国的庆父之乱,对齐女祸害鲁国之事心有余悸。因此,他决心要废嫡立庶,改立敬嬴之子公子俀为国君。

鲁杀齐女儿子废嫡立庶,齐人则逼鲁嫁女于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可是,公子遂此举,却遭到了叔仲惠伯的反对。叔仲惠伯,是鲁国“三桓”叔牙的孙子。鲁文公生前,对叔仲惠伯颇为倚重,所以他在鲁国甚有威望。如果他坚决反对废嫡立庶,公子遂的计划就难以成功了。

公子遂与叔仲惠伯之间,还有些小矛盾:当年庆父之子公孙敖为公子遂在莒国定了门亲事;后来公孙敖见莒女长得漂亮,便自己娶了莒女;公子遂一度想攻打公孙敖报夺妻之仇,却被叔仲惠伯怂恿鲁文公给阻止了。

见叔仲惠伯反对自己废嫡立庶,公子遂不得不另谋办法。他先出使齐国,向刚继位的齐惠公请求许可。因为齐惠公新立,不想恶化与鲁国关系,便答应了公子遂的请求。

得到了齐惠公许可之后,公子遂废嫡立庶计划就有了保障。

鲁杀齐女儿子废嫡立庶,齐人则逼鲁嫁女于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公元前609年10月,公子遂杀死了出姜的两位儿子恶和视,正式立俀为国君,是为鲁宣公。


废嫡立庶计划虽已成功,但是潜在危胁却还没消除。叔仲惠伯既然反对废嫡立庶,对鲁宣公而言就是一巨大威胁。为解决这一威胁,同时也为了报过去的私仇,公子遂就决心要将叔仲惠伯杀死!

于是,公子遂便以新君名义召叔仲惠伯前往宫中觐见。

接到君命后,谁都知道此行必将凶多吉少。叔仲惠伯的家宰便劝他不要去:“入宫必死!”叔仲惠伯却回答:“死于君命,有何不可!”家宰回答:“如果真是君命,当然死而无憾;可如果不是君命,为什么还要听从?”可叔仲惠伯不听,还是坚决入宫了。

鲁杀齐女儿子废嫡立庶,齐人则逼鲁嫁女于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一入宫,叔仲惠伯就被公子遂派人杀死,将他的尸体埋入了马粪之中!

叔仲惠伯的家宰听闻死讯,赶紧护送他的一家老小逃亡蔡国。直到鲁国局势稳定后,才又将叔仲氏接回了鲁国。

鲁国这次宫廷政变,让元妃出姜的两个儿子都死于非命,出姜也难以在鲁国立足了。出姜不得不回母国,以避开这一伤心之地。临行前,出姜在集市上高声痛哭:“老天啊!公子遂无道,杀嫡立庶!”

鲁国人听了,都跟着她一起痛哭。此后,鲁国民间都称呼她为“哀姜”。

上一位哀姜,出嫁时倨傲难亲;嫁入鲁国后,又与庆父私通,连杀鲁国两位国君,将鲁国朝政搞得乌烟瘴气。这一位哀姜,出嫁时鲁人就不甚礼遇;嫁入鲁国后,又被公子遂废嫡立庶,被迫孤独地重新回到了娘家。

两位“哀姜”,称呼相同,命运却迥然有异。造成她们同名不同命的核心在于:前一位哀姜嫁入鲁国时,齐国正处于齐桓公称霸的全盛时期;后一位哀姜嫁入鲁国时,齐、鲁两国都在江湖上被边缘化,实力大不如前。

鲁杀齐女儿子废嫡立庶,齐人则逼鲁嫁女于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哀姜”娘家实力的没落,是鲁国这次废嫡立庶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

不管如何,鲁国此次废嫡立庶,怎么看都是对齐国的严重挑衅,必将对齐、鲁两国关系造成严重的影响。

可是,事态的发展却令人大感意外。


公元前608年春,刚刚弑嫡立庶的公子遂就到齐国迎亲,为鲁宣公又迎娶了一位齐女。同年夏,鲁大夫季文子再去齐国,把鲁国济水之西的田地送给了齐国,以换取齐惠公的谅解。这是进入春秋以来,鲁国第一次这么心甘情愿地送土地给齐国。

公元前604年,鲁宣公前往齐国访问。可当他到齐国后,却意外地被齐人留住,迟迟未能归国!联想到鲁桓公当年随同文姜访齐之事,鲁宣公难道又被齐国人给为难了?

鲁杀齐女儿子废嫡立庶,齐人则逼鲁嫁女于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这次确实是齐国有事求于鲁宣公,不过却不是齐惠公想为难他。

齐国上卿高固看上了鲁国公室之女,所以他求齐惠公留住鲁宣公,让鲁宣公答应这场婚事。高固不过是齐国大臣,却想娶鲁国公室之女,这也太门不当、户不对了。因此,鲁宣公刚开始一直不肯答应。鲁宣公不答应这门亲事,齐国人就将他一直留在齐国,不放他走。直到这年夏天,鲁宣公决定再待下去可能就有性命之忧了,才被迫松了口。

见鲁宣公同意了,齐惠公不再为难他,就放他回国了。

这年秋,高固就前来鲁国迎娶叔姬了。

齐人强逼鲁宣公将公室女嫁给齐国大臣,这件事严重伤害了鲁国自尊心。然而,齐惠公之前同意鲁国杀齐女所生儿子另立国君,这算是一报还一报了。

所以,这不过是件无足挂齿的小事,更何况齐国上卿的身份不算太埋没了鲁女。当前形势下,两国合作才是主流。

接下来的数年,齐鲁之间关系仿佛进入了蜜月期:

公元前602年,应齐惠公要求,鲁宣公出兵,配合齐国讨伐莱国(山东昌邑东南)。

公元前600年,鲁宣公再赴齐访问。

公元前599年,鲁宣公任内第三次访问齐国。见鲁宣公如此殷勤,齐惠公终于感受到鲁国诚意,一时高兴,就把鲁国济水之西的田地又还给了鲁国。

鲁杀齐女儿子废嫡立庶,齐人则逼鲁嫁女于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虽然鲁宣公曾经受过一些委屈,但在齐惠公执政期间,鲁、齐两国关系是处于最友好的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

就在公元前599年夏,齐惠公过世了。

齐惠公之死,让鲁宣公悲恸不已:鲁宣公能被立为国君,是拜齐惠公所赐;齐惠公在位十年,齐、鲁互动频繁,齐惠公还将贿赂齐国的土地又交还给鲁国。对比春秋以来的历位齐国国君,齐惠公对鲁国是最客气的。

鲁杀齐女儿子废嫡立庶,齐人则逼鲁嫁女于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在当时,并没有诸侯奔诸侯丧的礼节;可齐惠公去世后,鲁宣公居然亲赴齐国去奔丧!不仅如此,齐惠公下葬时,鲁宣公又特意派公子遂之子公孙归父参加葬礼——除了周王、霸主,鲁国派出卿大夫参见别国诸侯葬礼,也极为罕见。由此可见,鲁宣公对齐惠公感情之深!

然而,人死不能复生。

齐惠公死后,其子齐顷公继位。齐顷公刚继位那几年,齐、鲁两国依然保持着友好,两国互访频繁。然而,一次看似平凡的访问,陡然间让两国友谊产生了裂痕。

公元前595年冬,公孙归父到齐国访问,在谷(山东东阿)与齐顷公会面。访问期间,公孙归父又与齐国上大夫晏桓子见面,两人相谈甚欢。谈着谈着,两人话题不知不觉就说到了鲁国。此时,公孙归父就不由自主地得意起来:父亲公子遂废嫡立庶扶持鲁宣公以来,父子两代人都得到了鲁宣公宠爱,在鲁国是说一不二。

看到公孙归父这副得意洋洋的神态,晏桓子就看不下去了:“子家(公孙归父字)也许要逃亡了吧!他太怀念鲁君之宠了。怀念必定要起贪心,起贪心必然要算计别人;算计别人,别人也必然会算计他。一国之人都算计他,他还能不逃亡吗?

鲁杀齐女儿子废嫡立庶,齐人则逼鲁嫁女于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晏桓子,名弱,为著名齐相晏婴之父。能培养出晏婴这样杰出的儿子,晏弱本人也当然也见识不凡。鲁国“三桓”之族势力庞大;公子遂当年能杀死“三桓”家族的叔仲惠伯、拥立鲁宣公,是得到了“三桓”家族中季孙氏的支持。如今公孙归父满满都是专宠心态,势必难以容忍鲁国其他家族来分其宠。如此一来,公孙归父在鲁国就成了众矢之的,必然在鲁国无容身之地,只能逃亡他国了!


晏弱这番话,是对着齐国上卿高固说的,高固又娶了鲁女叔姬为妻。因此,这番话很快就传回了鲁国。也许从这时起,因为齐国大夫妄议鲁国政事,齐、鲁两国之间又起了嫌隙。

四年后,鲁宣公就向楚庄王请求出兵,前往讨伐齐国。可惜他的运气不好,还没等出兵,楚庄王就去世。鲁国伐齐之事,也就只能往后推了。

鲁杀齐女儿子废嫡立庶,齐人则逼鲁嫁女于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鲁、齐二国再度决裂,在鲁国国内引发了不少非议。特别是“三桓”家族,就闹得更加凶。

这让鲁宣公和公孙归父都深感威胁,便想将“三桓”家族驱逐出鲁国。为此,公孙归父特地出使晋国,希望借晋人之力而赶走“三桓”家族。

可大事不妙——还等公孙归父回到鲁国,鲁宣公就不幸去世了!

这时,“三桓”家族的季文子趁机在鲁国大势宣扬:“当年令我国杀嫡立庶而得罪齐国的,就是公子遂!”当年公子遂废嫡立庶,季文子虽没参与,可却也没反对。如今却到处宣扬公子遂之罪,明显就是想煽动国人作乱、灭公子遂之族!

关键时刻,鲁国司寇臧宣叔及时站了出来,替公孙归父打抱不平:“当时不能治公子遂之罪,他后人又有何罪?如果一定要治罪,那我就先将他们赶走!”于是,臧宣叔就将公孙归父的族人赶出了鲁国。

还在半路上的公孙归父听说后,将使命交与副使,对着鲁宣公灵位哭祭过之后,逃亡到了齐国。

随着鲁宣公逝去,鲁国政坛又以一次轻微动荡而结束了一个时代。

鲁杀齐女儿子废嫡立庶,齐人则逼鲁嫁女于大臣,成就最友好十八年

回顾鲁宣公执政的十八年,称得上是齐、鲁密切合作的十八年,更堪称是春秋以来齐、鲁两国最为友好的十八年。只不过这十八年的友好,竟然是由鲁人杀齐女出姜所生儿子而拉开帷幕,确实令人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