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鐵恐難以買蘇35

本文轉自百家號秀秀男孩,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俄媒4月6日消息,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鬍拉姆•達斯特吉爾•汗表示,巴基斯坦和俄羅斯近年內可能簽署購買蘇-35殲擊機的協議。
巴鐵恐難以買蘇35​​

儘管巴防長信誓旦旦的表示會購買蘇-35,但筆者認為,這僅僅是開出的一張空頭支票罷了。巴基斯坦最終會放棄考慮蘇-35,這是巴基斯坦方面和俄羅斯方面共同決定的。

從巴鐵的角度來看,經費問題、缺乏對俄系產品的瞭解是橫亙在其面前的兩大難題。

經費問題

經費問題是制約巴基斯坦的首要問題。巴鐵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擁有2億人口,卻沒能發揮自身的人口紅利,其經濟發展十分落後。2017年,巴鐵的經濟總量約為3030億美元,軍費開支僅有約90億美元。對比宿敵印度,2017年,gdp總量為2.4萬億美元,軍費開支為500多億美元。相較之下,巴鐵在兩個方面都具有印度的幾分之一。(由此,我們也能感受到阿基斯坦在對抗印度時有多麼力不從心)而且,在這90億美元的軍費中,大部分會被用於支付軍人的工資、武器裝備的維護和日常訓練開支。除開這些,剩下的才是用於購買武器的經費。根據巴財政部長於去年5月向議會提交的一份預算顯示,下一財年用於購買軍備的費用約為13.5億美元。這13.5億美元的經費,應付國內50多萬軍人的新增採購需求就已不容易,更何況是購買蘇-35這樣先進的戰機。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此前購買的24架蘇-35,總計花費40億美元,相當於每架-蘇35約8300萬美元。即便單看成本,單架戰機的成本也在6000萬美元。如此來算,巴基斯坦一年全部的採購費用也換不來幾架蘇35。縱使俄羅斯願意將蘇35以成本價“送”給巴基斯坦,巴鐵也無福消受,而俄羅斯在武器裝備上的敲詐能力,可是能與美國平分秋色的。長期以來,之前,巴基斯坦武裝力量的主力裝備大都來源於中國和美國。這其中,美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不少的軍事援助。不過,近兩年事情發生了一點變化。2016年,美國授權了對巴基斯坦的11億美元援助。特朗普上臺後,一直批評巴基斯坦反恐不力,稱其縱容恐怖分子。2017年9月,美國宣佈暫停對巴基斯坦2.5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筆軍援是上述11億美元中最大的一筆。緊隨其後的是,2018年1月,美國宣佈暫停對巴所有軍事援助。巴鐵雖然在以上事件中一次次表示抗議,但卻無力挽回這一局面。其實,早在奧巴馬時期,就已經拒絕繼續低價向巴方出售武器。美國的這一系列舉措無疑加劇了巴方經費有限的窘境。此前更有報道稱,巴基斯坦本應與3月31日向債權方支付約60億美金,但由於外匯儲備短缺,這筆貸款至今尚未償還。2013年底至2017年底間,巴基斯坦的外債為400億美元,現如今,這筆外債已嚴重拖累巴基斯坦。在這樣的情況下,巴方稱想購買蘇35,經費這一關便難以逾越。

缺乏經驗

一直以來,巴鐵的裝備大都源自中國和美國。從深海到藍天,巴方的軍事裝備基本被中國的JF-17(梟龍戰機)、哈立德主戰坦克、“宋”級潛艇以及美國F16戰機等包攬。這也意味著,巴基斯坦對中系、美系裝備最為熟悉。儘管中系產品與俄系產品存在不小的關聯性,但畢竟中國一直以來都堅持走自主研發之路,在不少方面已頗具自己的特色。假設巴鐵真的購買蘇35,必然得為其配套一系列服務、維修設施,這又是一筆不菲的花費。
巴鐵恐難以買蘇35

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他也不會積極配合巴基斯坦的訴求。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不外乎巴鐵的“世仇”印度。

印度因素

俄羅斯與印度是傳統的盟友,這種盟友關係繼承自蘇聯與印度。早在蘇聯時期,印度就是蘇聯重要的軍火銷售對象。蘇聯解體後,印度更是長期作為俄羅斯最大的軍事出口對象,在俄軍事外銷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如果俄羅斯真的與巴基斯坦達成蘇35的銷售協議,印度必然會倒向西方,避開俄羅斯裝備。近期,印度又展開了重型戰機的招標,此次公佈的戰機需求多達100多架,金額高達上百億美元,將是有史以來印度最大一筆的軍購。這樣的一塊肥肉,俄羅斯怎麼可能會放棄,避開大魚吃小魚呢? 意圖何在? 既然從任意一方的視角考量,這筆交易都不切實際,那又為何要憑空放出這樣的風聲?事實上,政治意圖大於軍事意圖。巴基斯坦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向美國展示,自己的先進戰機不僅可以從美國購買,還有別的選擇。況且,巴基斯坦與俄羅斯的接近,本身就是在向美國施壓。巴基斯坦真正想要的,是美國回心轉意,重啟對巴軍援。於俄羅斯而言,兩國走近是在向印度釋放信號,如果印度一味跟西方接近,就有可能失去俄羅斯,以此來使印度在軍事上更加依賴俄羅斯。 所以說,買蘇35只是政治層面的一次“秀恩愛”,是秀給別人看的。買蘇35,別太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