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的歷史文化有多悠久?

大秦雄霸天下


寶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早在七、八幹年前,人類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寶雞市區內北首嶺遺址就是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遺存。



寶雞的清姜河是第一第二代炎帝的出生地,這在史書中都有記載。黃帝也是出生在寶雞市扶風縣的姬水。姜太公曾在寶雞的渭水之濱直杆垂釣,韜光養晦,助周文王一統天下。


寶雞的岐山是周朝發祥地,周原遺址上埋葬著周朝的歷代先人。周人以此為根基,歷經幾代人的努力,終於成為國之主宰。周原之下週公的廟堂已有幾千年歷史,周公輔佐年幼的武王建立了周朝,而後在平亂之後在河南修建了洛邑,也就是現在的洛陽。

寶雞的鳳翔是禹定的九州之一的雍州所在地,也是秦國的發祥之地,秦國在此建都294年,就連秦始皇贏政的加冕也是在鳳翔。


秦始皇曆經十年,打敗了六國,建立了統一的秦朝。漢時的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奪取了天下。 三國名相諸葛亮六出祁山,在五丈原鞠躬盡瘁,成為後世政治家的楷模。吳玠吳璘兄弟大戰金兀朮的"鐵馬秋風大散關"也是發生在這裡,這裡是青銅器之鄉,全國唯一的青銅器博物院位於發現石鼓的石鼓山上。


這裡有發現佛骨舍利的法門寺,蘇東坡修建的鳳翔東湖,還有太極張三丰修煉的金臺觀以及全真教長春子邱處機修煉的龍門洞。這裡名人輩出,人傑地靈,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行雲流水1437995


寶雞的歷史文化。


寶雞,地處關中平原西部,舊稱陳倉、雍城、鳳翔等,被譽為炎帝故里、中國青銅器之鄉。

寶雞歷史悠久、文化豐富,有時間記載建都史有3200多年,著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指的是這兒。


周朝時期:

  • 公元前11世紀,西周在岐山建立都城岐邑。
  •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以表彰秦襄公尊王攘夷之功,封之諸侯,建立秦國。

秦朝時期:

  • 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2年),秦在寶雞眉縣建立國都,謂之陳倉。
  • 秦憲公二年(公元前714年),秦遷都平陽(今寶雞陳倉區東陽平村)。
  • 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遷都於雍(今寶雞鳳翔縣)。
  • 秦皇統一後(公元前221年),寶雞屬內史地。

漢朝時期:

  •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屬雍。
  •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為中地郡。
  • 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改屬內史。
  • 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右扶風。
  • 漢獻帝時期(公元189至220年),置漢安郡。

魏晉南北朝時期:

  • 曹魏時期(公元220至265年),為扶風郡。
  • 晉惠帝時(公元290至306年),改為秦國。
  • 北魏太武帝時期(公元424至452年),置秦平郡,兼置岐州。
  • 西魏時期(公元535至556年),改岐陽郡。

隋唐時期:

  • 隋初,置岐州。
  • 隋煬帝大業年間(公元605至618年),廢州,置扶風郡。
  • 唐初,置岐州。
  • 唐玄宗天寶年間(公元742至756年),改扶風郡。
  • 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改鳳翔郡,後改鳳翔府。
  • 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其東南雞峰山有“石雞啼鳴”之祥兆,改稱寶雞。
  • 五代時期,屬關西道。

宋元金時期:

  • 宋朝,屬秦鳳路,為風翔府。
  • 金朝,置天興軍,屬陝西西路。
  • 元初,立鳳翔總管府,後更為散府。

明清時期:

  • 明為鳳翔府,隸陝西布政使司,分屬關西道。
  • 清初,為鳳翔府,屬關西道。
  • 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裁關西道,隸屬西安糧鹽道。
  • 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改隸驛鹽道。

民國時期:

  • 民國二年(1913年),屬陝西省關中道。
  •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撤道,由省直轄寶雞各縣。
  •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設陝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區。

新中國時期:

  • 1949年7月14日,寶雞解放,陝甘寧邊區政府寶雞分區機關進駐寶雞市。
  • 1950年至1980年,設置寶雞分區、寶雞專區、寶雞地區,期間所轄縣市多有變動。
  • 1980年8月,寶雞地區與寶雞市合併,設置地級市。
  • 2003年5月,撤銷寶雞縣,設立寶雞市陳倉區。

順帶介紹一下何尊,這個國寶,我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有幸親眼目睹過,很是震撼!


何尊,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1963年出土於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


何尊內底,鑄有銘文122字,其中宅茲中國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之事。

何尊為長方體器物,形態渾厚、工藝精緻、儀態大方,主體感極強,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國之重寶。


答畢,供參考,謝謝!(圖片均來自百度,如有不妥,請告知)



板驢的雜貨鋪


寶雞,是陝西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一座工業重鎮和交通樞紐。它歷史悠久,是華夏始祖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

寶雞原名“陳倉”,據《寶雞縣誌》描述這個地方:”雞峰插雲,縣境峰嶽之奇,唯雞山為最;天柱矗立,玉筍排空;西連吳嶽,東接太華;雲繞峰腰,觸石時呈五色,雞棲山頂,驚人只在一鳴。”相傳春秋時,秦文公在此狩獵,抓到一隻雌雞,結果雌雞飛至山上化為石雞,秦文公以為這是上天之意,認為”得雌者霸,得雄者王”,就立祀為“陳寶”。唐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陳倉山有傳言神雞啼鳴,聲傳10餘里,皇帝以為這是瑞祥之兆,稱之為“金雞鳴瑞”,並下詔改陳倉為“寶雞”,寶雞之名得此由來。

相傳我國古代“三皇”之一的炎帝神農氏生於寶雞,上古時期皇帝跟蚩尤為爭奪地盤大戰,開始時黃帝老是戰敗,無奈親自拜訪炎帝,想得到他的援助。當時炎帝因年老已經不問世事,在老家寶雞天台山安享晚年,得知黃帝來意後,就把他介紹給九天玄女當徒弟,黃帝學到戰法後大敗蚩尤,為了感謝炎帝,就在天台山焚香三日。後人為紀念黃炎二帝,將這座山稱“燒香臺”。

早在新石器時代,寶雞就是先民們活動生息的地區之一。公元前2世紀,周的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遷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寶雞市岐山縣),“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 《史記·周本紀》),並在這休養生息,安家立業,建立的部落成為周王朝早期的雛形。後經周文王、武王努力建立大周王朝。

寶雞自古以來,佔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南有巍巍秦嶺屏障,北有千、岐山嶺橫亙,西有關、隴山脈阻隘,是中國西部的交通要道,故有秦蜀咽喉、關隴鎖鑰之稱。寶雞因而成為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的楚漢之戰,三國的魏蜀之爭,都在此處上演。比較出名戰例有劉邦大戰項羽時,大將軍韓信用計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是兵法“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由來。

在歷史文化上,做出傑出貢獻的歷史人物出自寶雞達15位之多。華夏始祖炎帝曾在寶雞天台山一帶教民稼穡,創建了農耕文化;姜太公曾在寶雞的渭水之濱直杆垂釣,韜光養晦,助周文王一統天下;千古一聖周公在岐山創立了傳世的禮樂文明,他所遺留的政治、文化思想是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主要資源;三國名相諸葛亮六出祁山,在五丈原鞠躬盡瘁,成為後世政治家的楷模;太極大師張三丰在寶雞弘揚道教思想,為此地的道教文化增添了光彩。

由此看來,不論是從上古傳說、歷代王朝更迭還是從戰爭、文化的跨度,都足以看出寶雞這座城市文化歷史發展悠久、底蘊深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