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經歷過三次「大屠殺」,第一次在南宋時期,第二次在明末清初

四川人都說自己不是四川人,都是從湖南、湖北、河南過去的,就是所謂的“湖廣填四川”,作為天府之國,歷來最富庶的地方怎麼就是外省人過去的呢?原來,四川曾出現過三次大屠殺,曾經的四川人已經被全部殺死,才會在清朝時期進行了一次大移民。

四川經歷過三次“大屠殺”,第一次在南宋時期,第二次在明末清初

四川位置

一、南宋時期,60年的蒙古抗戰

公元1123年,蒙古發動消滅南宋的戰爭,到1279年南宋滅亡時,蒙古人在四川遭遇了空前激烈的反抗,這個令歐洲聞風喪膽的強大帝國三次進攻成都,因為地形易守難攻,都無功而返。知道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殺成都居民,千年古城只落得民無噍類,僅成都城中遺骸就達到驚人的140萬!有史學家統計,四川被蒙古屠殺後,人口由1200萬減少到60萬。

四川經歷過三次“大屠殺”,第一次在南宋時期,第二次在明末清初

圖1

二、明末清初,張獻忠屠川

農民領袖張獻忠起事入川,1644年第二次入蜀後建立大西政權,定成都為“西京”。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次的戰亂和屠戳,簡單來說就是明軍殺完清軍殺,清軍殺完西軍殺,西軍殺完明軍殺。這樣“車輪戰”式的屠殺幾乎是從根本上摧毀了四川的文化和生產力。尤其是對四萬貢生的屠殺,更是對中國文明和文化傳承者的屠殺。從此再無四川了。

四川經歷過三次“大屠殺”,第一次在南宋時期,第二次在明末清初

圖2

據官方統計,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萬人。一些州縣的戶口存損比例,原有的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殘餘人口約為60萬人。後來,清朝建國後,開始著手“湖廣填四川”。

四川經歷過三次“大屠殺”,第一次在南宋時期,第二次在明末清初

圖3

三、八年抗戰、川軍之功,殊不可沒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各省份的仁人志士為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者都是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為了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抗日戰爭之中,做出最大貢獻的無疑是四川省,四川男兒千千萬萬奔赴前線,為國家榮辱拋頭顱撒熱血。

四川經歷過三次“大屠殺”,第一次在南宋時期,第二次在明末清初

圖4

據日本戰史記載,日軍指揮官最痛恨的就是四川省,多次揚言要馬踏四川,屠盡川民。因為日軍與中國國共兩黨多次會戰和大小戰役中,全國到處都有四川兵,操著一口純正川話的四川兵充斥著全國抗日戰場,給日軍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成為了日本侵略者揮之不去的噩夢。

四川經歷過三次“大屠殺”,第一次在南宋時期,第二次在明末清初

圖5

從抗戰開始到抗日結束,四川省7000萬人口輸出了350萬子弟兵奔赴抗日前線,其中傷亡64萬之多,當時全中國的抗日兵力不過1100萬左右,而四川一個省輸出的兵力就佔了三分之一還多!四川明明沒有被日軍攻佔,卻付出了比很多被侵略省份更大的犧牲,不就如同被日本屠殺一場嗎?

四川經歷過三次“大屠殺”,第一次在南宋時期,第二次在明末清初

都江堰

這三次“四川人”被屠殺總結一下不過是因為這兩點:

1、經濟繁榮,兵家必爭:由於經濟的繁榮和印刷技術的先進,在北宋時期,在四川,出現了全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兩宋時的四川更是人文薈萃的地方,時稱“人文之盛,莫盛於蜀”。可見當時的四川是多麼的富庶。這樣的一塊“肥肉”,戰時急需補給和錢財的自然會非常想要得到。

四川經歷過三次“大屠殺”,第一次在南宋時期,第二次在明末清初

四川易守難攻

2、“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道難行,易守難攻,久攻不下,破城之日,屠盡全城。四川因為地形的緣故易守難攻,再加上四川人民的頑強抵抗,定會激怒對方,一旦守不住,被激怒也就不會分老弱殘幼,一併殺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