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不得项羽重用?

LiNanWang


公元前208年八月,项梁战死后,他的亲兵韩信随一伙败军逃到陈留项羽军中,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钟离昧。

钟离昧乃是项羽最为看重的大将之一,此君不光骁勇善战,且为人极具忠义,是个关云长式的人物。如此大丈夫,在当今社会基本找不到了,属于男人中的极品。

钟离昧是极品,韩信何尝不是,于是某夜,二人在军中偶遇,顿时相见恨晚,先是闲话家常,然后畅谈人生理想,接着把酒言欢,结果双双醉倒在华丽丽的月色之中,结为莫逆。

这男人之间的友谊,有时候跟爱情是一码事儿,这磁场对了,脾气对了,缘分到了,一见钟情是非常容易地。越高贵的灵魂,越容易。

韩信一生孤苦,少尝亲情滋味,更不知爱情为何物,除了功业之外,他最看重的就是友情了。

还好,他总算是碰上了钟离昧,其沉闷如白开水般接近绝望的生活,也终于有了转机。

做兄弟有今生没来世,人这一辈子碰上一个莫逆不容易,钟离昧其实并没看出韩信是个做统帅的料,他只是觉得韩信熟谙兵法,做个普通将领还是可以的,于是他决定为了友情,拉下脸去跑跑关系。

于是,数日后,钟离昧把韩信推荐给了项羽,言韩信此人有将才,可以为将。

项羽不以为然:什么?此无名胯夫可为将?你的脑袋没被撞到吧!

钟离昧还要再说,项羽已经拍板:好了,看在公的面子上,我就封他做个执戟郎中吧,从小兵到郎中,这已经是破格提拔了,再大的官儿我可不给,给了众将也会不服,是不是?

钟离昧还能再说什么?执戟郎中就执戟郎中吧,这个官儿虽不大,却能参与幕府最高决策,时间一长,项王看到了韩信的真正才能,总是还会再擢升他的,我也不能太着急了。

不久,任命下来了。一时间举军哗然:这韩信到底是什么人,一上来就进了总参谋部,这也太搞笑了吧!

可是韩信却一点儿得意的神色都没有。在他看来,以自己的才华,郎中这个舞台还是太小了,这样慢慢熬下去,何时方能大展我凌云之志?

一句话,韩信傲哪!不尴不尬的基层将官,他不愿做,也不会做。由于他的才学,为了他的志向,他需要极大的权力,但他又不会为了权力去钻营,也不能忍受漫长的援例提升。然而谁会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资历的无名之辈呢?说起来,这也不能太怪项王。

看到这里,诸位不禁要问了:这执戟郎中到底是个什么官?大耶?小耶?轻耶?重耶?

这里我们必须分开来解释:“执戟”,是一种爵位;“郎中”,是一种职官;两者不是一个概念,但通常合二为一,使人身兼。

所谓“执戟”,不是真的去拿把戟站着,而是故楚之爵,另有“执帛”(曹参自五大夫封执帛,号建成君);“执珪”(夏侯婴赐执珪)等类似的爵位,这些爵位具体有多高,已然不可考了。

所谓“郎中”,可不是治病救人的医生郎中,而是一种参谋文官,秩三百石,主要职责是在君王左右参与军政谋划,官虽不大,却是要职,秦汉时很多高官(如李斯、樊哙、灌婴、李广、霍光),都是从郎中升上来的,关键就在于郎中能经常接近君主,只要表现的好,自然比其他部门的人升官机会大。

所以呢,这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是很小,就看韩信怎么表现了。

可惜,韩信为郎中,表现了不老少,经常出一两招奇策,偏偏项羽老哥不用。为什么?

第一:自负呗!项羽自认天下无敌,冲锋陷阵么,靠武夫,大政方针么,靠自己。他根本不需要参谋官,他一个人谋就好了,还要旁人参什么谋,就连范增这个参谋长,参的谋也十个用不了一个,何况韩信?

第二:爱面子呗!项羽此人,是出了名的吃软不吃硬,给他提意见,得讲方式方法,偏偏范增韩信二人个顶个儿都是不会察言观色的孤傲之人。你想想,天下三个脾气最臭的人中之杰碰在一起,还能碰出啥思想的火花?吵架的火花还差不多。

第三点,也是最关键最根本的一点——项羽和韩信的军事风格迥异,这俩人虽然都是顶尖的军事天才,但一个用兵如火,一个用兵如水;一个是兵形势家的领军人物,上承白起、尉缭子与信陵君,一个是兵权谋家的杰出代表,上承孙武、范蠡和吴起(见班固《汉书 艺文志》),根本就属于两个完全相反的兵法派别,不可能兼容,也不可能合作。特别时项羽所信奉的兵形势家,讲究决策指挥权的高度集中,兵形势家之经典《尉缭子》说:“夫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又说: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主于后,无敌于前。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基本上就是把参谋部当成摆设了(范增这个参谋长主要谋的也是政治和外交,非军事),所以别说韩信是军事天才,就算韩信是军事神仙,项羽也用不了他。

我猜,韩信在项羽手下时能出的大策,无非就是这么几个:

第一:收服章邯后,立刻将二十万秦降卒拆散编入到各诸侯军中,可以避免秦军聚众作乱。

这个项羽不听,因为兵形势家讲究整体作战力,他也想着能让秦军当带路党。结果没想到还真出了乱子,不得已只好在新安坑杀了一部分降卒,最后还是得将剩下的秦卒拆散混编。

第二:收服秦军后,不要停留,直扑关中,可赶在刘邦之前占领咸阳。

这个项羽也不听,兵形势家非常强调建立战前的对敌优势,所以项羽一定要先派兵四略中原地,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整合与消化包括秦在内的诸侯盟军,待占据了绝对优势后,再以四十万优势兵力陈兵函谷关下,结果刘邦自知不敌,主动前来服软。

第三,宰割天下时,不要把刘邦发配汉中,最好把他封在沛县一带,可以就近控制。

这个项羽肯定不听,沛县一带他还想要呢,凭什么白送给别人。

在领导特别是那些确有真材实料的的领导屡次拒绝自己意见的时候,遇到一般人,他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有问题。可韩信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不是自己能力不足,而是领导不行。

——看来,这项羽绝非能成大事、或者能让我成大事之人!楚军这小破参谋没啥好留恋的,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得,我还是赶紧想办法跳槽吧。我就不信了,我韩信满肚子的才华,难道真就找不到一个识货的?

现在的韩信,已非淮阴那个脆弱少年了,他坚信自己是个大将之才,什么挫折也击不垮他。一个男人就要这样,贯彻始终,矢志不渝,任凭风风雨雨,不屈不挠,傲视天下,目空一切,不为王侯,决不罢休。只有狗,才会一辈子被人践踏奴役,他不要做任何人的狗,也不会向任何人摇尾乞怜,他要找的是一个合作者,一个与他一齐扫平天下的合作者。

——项羽,你不用我,是你此生最大的损失,你等着瞧吧!


千古名将英雄梦


韩信自幼就是孤儿,他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经常没饭吃饿肚子,有时候靠在河边浣纱的老妪施舍他吃一口。据传韩信的先祖也曾是贵族 。因此他虽然穿得破破烂烂,肚子饿得咕咕响,但平日很喜欢在腰间挎一柄宝剑。有个杀猪屠狗的见他整日挎着把破剑晃来晃去,故意戏耍、欺辱他,逼韩信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忍辱也钻了。秦末大乱,烟尘四起。项梁、项羽叔侄率江东义军路过淮阴时,韩信去投了军。后来,项梁被秦将章邯所杀,项羽封他做了个执戟都尉(小军官)。韩信虽然出身贫困,但从未坠青云之志 。他饱读兵书,腹有良谋,是个“下马草军书,上马击狂胡” 的军事奇才。他好几次向项王献计献策,项羽均不屑一顾、拒绝采纳。

原来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也算贵族世家子弟出身 。他力能拔山、武功盖世,但却有勇乏谋、心高气傲,平时用人喜欢用贵族出身的所谓高门大姓子弟,有些歧视寒门出身之人。因此聚集在他身边的人大都是其亲族故旧和原六国残余贵族之后裔,以贵族自诩的他对出身寒微的韩信打心眼里就瞧不上。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这几年爆发的战争被史家称作“楚汉争霸” 。随着秦朝的灭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代表的楚军与以刘邦为代表的汉军一决雌雄的大转折时期。最终,历史放弃了兵强马壮的项羽,而是选择了起于蓬蒿的草根刘邦。其实,绰号“楚霸王” 的项羽气势最盛时曾拥众数十万,麾下谋臣如云,将士如雨。张良、韩信、陈平、张耳、英布、彭越、魏王豹、韩王信等时代风云人物都曾追随过他。这些人或智或勇,均非等闲之辈。然而性格狭隘、枭勇寡谋的项羽,只重用那些贵族出身的人,毫不器重这些出身低微但谋勇兼具的蓬蒿之辈,导致这些自感在楚营无用武之地的英才最终大都投了刘邦。

因此,军事奇才韩信不被项羽重用也就不奇怪了。刘邦虽然以知人善任、胸襟博大著称,但他一开始也不太看得起彼时籍籍无名的韩信 。萧何却发现韩信这小子目光坚毅,智虑深远,绝非池中之物。经萧何屡次举荐,刘邦才半信半疑地设坛拜帅,重用了韩信。出身农家、实力弱小、但多谋善断会笼络人心的刘邦,得韩信后犹如鱼化为龙,从此呼风唤雨,由弱变强。

韩信果然不负众望。他率领一支偏师,在侧翼掩护、支援刘邦,并一次次化险为夷,反败为胜。刘邦兵败彭城,韩信迅速前来与刘邦会合,并抗住了楚军一波波的凶猛攻击。荥阳之战,楚、汉相持不下,韩信率部不断袭扰楚军的侧翼,使项羽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击溃汉军主力。后来,韩信的军事天才愈加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巧借地势挥兵灭魏,施奇计灭赵,出敌不意击破燕,一鼓作气荡平齐, 各拥兵自重的诸侯势力被他一一瓦解、歼灭。最后,他率汉军偏师配合主力在垓下击溃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逼得项王自刎乌江 。声势浩大的西楚势力被他彻底消灭。

不知骄傲的楚霸王临死前,耳闻“楚歌四起,乌骓漫嘶,虞美人兮”之乡音,心里是如何看待韩信这位昔日的弃将、今日之最强对手的?

毫不夸张地说,刘邦得到了古今罕有的大军事家韩信,几乎就等于得到了天下。而项羽得英才却 弃之不用,且一贯知善不能举 ,知恶不能去,如同将几乎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他人。为何如此说?得英才者得天下是也!

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韩信不光在项羽那不受重用,在刘邦那一开始也没被当回事。也就是说,韩信的真本事是不好被发现的。不好被发现的原因,是韩信本人的表现并不突出。表现不突出的原因,是他没到达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位置。而要到达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位置,须有独具慧眼之人的提携,那时他还没遇到。

韩信最初跟随项梁,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项梁死后顺势归随项羽,项羽让他做了个持戟郎中,职责是护卫兼备顾问,这对彼时“无所知名”的韩信来说虽不算重用,但至少是使用了,说明项羽对他还算不错。韩信利用在领导身边的优势,“数以策干项羽”,不停地刷存在感,结果项羽根本不感冒。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停留在表示频繁的“数”和突出智慧的“策”上,而忽略了体现本质的“干”。这个“干”的本意不管是干涉也好,求取也罢,目的性都非常强。急于求成的冒进,必然缺乏深思熟虑的沉淀。主意不对心思,项羽“言不听,画不用”也没啥大毛病。

项羽对韩信的判断,与后来刘邦最初的判断是一致的。刘邦入蜀,韩信前去投奔,想换个主子出人头地,结果也因“未得知名”,而只弄了个连敖小官,还不如那郎中呢。后来韩信犯事,论罪当斩,情急中看见滕公夏侯婴,大喊能帮刘邦打天下,引发关注,算是捡了条小命。夏侯婴向刘邦推荐,说韩信如何如何骨骼清奇,言语不俗,然而刘邦左看右看“未之奇也”,没发现哪里不一样,最后看夏侯婴的面子给了他个治粟都尉,管军粮供应的,官也不大。后来韩信实在觉得没劲,又想拍屁股走人,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如果单是项羽不用韩信也就罢了,刘邦也没用,而且夏侯婴举荐之后依然没用。最后还是左右手萧何说了话,刘邦基于对萧何的信任,以及对当时艰难处境的考量才启用韩信,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可见人才这东西是很难被发掘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不能全怪项羽没眼光。

韩信和项羽一样,都是自信且自傲的人,二人性格冲突排斥,碰撞不出好的结果,不反感已是十分难得。韩信喜欢被重视的快感,对刘邦拜他为上将军,让他穿自己的衣服,坐自己的车,吃自己的美食记忆犹新,而这些项羽不可能给他。有着贵族血统的项羽,很难瞧上“贫无行”,有着道德缺陷的韩信,二人根本不是一路。当然,英雄不问出身是一种襟怀,然而项羽做不到也不能强求。韩信其实也做不到,在他后来失意的时候,樊哙对他仍很尊重,“跪拜送迎,言称臣”,而韩信呢,却发出“生乃与哙等为伍”的慨叹,从骨子里瞧不起这个屠狗的武夫。


路卫兵


韩信为什么不得项羽重用,仔细想想,我觉得有项羽的问题,也有韩信的问题。太骄傲项羽的问题是太骄傲,目空一切,眼中无人,项羽没有识人之明,没有容人之量,不知用人之道。

韩信的问题是,没有及时表现自己,是真金子也得发光,不发光,谁知道你是金子。韩信有点性急,当萧何把韩信推荐给刘帮,刘帮尚无拍板时,韩信等不及就走了。要不是萧何把他追回来,就事能错过一生。


岁月悠悠73399941



济世论事


韩信出山,最初的时候投奔的就是项羽,不过是项羽手下的小兵。小兵向来是被轻视的,就像人们在生活中瞧不起饭店的服务员,扫大街的大叔,洗碗的叔叔一样。项羽也带有色眼镜,看不起韩信。

在有限的史料当中,韩信向项羽献策,但是项羽连理都不理,你一个小兵过问起军师的事儿了!范增他有时候还不听呢?别说听韩信的了!所以韩信出身低微,很快离开项羽。

这里说个题外话,韩信投奔刘邦之初,被夏侯婴赏识推荐给萧何,又被萧何赏识,进而推荐给刘邦。刘邦根本就没当回事儿,后来汉军士兵想家,不少将领和士兵们都跑了!韩信也跑了,萧何去追,把韩信追回来。刘邦反而大骂萧何,你不去追那些将领,你追韩信这个小兵干嘛?萧何说国士无双!可见韩信最初的时候不仅在项羽那受不到重视,在刘邦最初也不受重视,可见成功遇到贵人多么重要!


乱弹广场


项羽是高傲的贵族,

韩信是低调的“懦夫”

项羽是勇战派老大,

韩信是谋战派一大代表。

项羽用人,都是勇猛悍将,韩信这样的,不合胃口!


整体而言,项羽强一点,个人主观看法!

项羽的两大经典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精锐先驱快速攻灭对手,以快战取胜。这说明了项羽的长处在于对战场时机的把握能力极强,且自身冲锋陷阵的效果拔群。

对付项羽这种对手,以强克强,以快打快,抱歉在当时没一个是他的对手,事实上历史中,我想想不到谁有这个本事。

因此,必须打僵持战对峙战,以重兵围攻,以多打少,以大兵团作战的方式来围攻项羽,才有胜利的可能。


而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的特点就在于善于谋划,更主要的是大兵团作战拖死敌人。也就是说,只要给韩信的兵越多,他越厉害。

整体来说,韩信的兵在多而不在精,只要能用即可!而项羽则是精锐兵在手特别强悍,其战役特点没有指挥超过二十万的大兵团作战,这一点我也无法判断他的大兵团能力,但我个人看来他有所欠缺,毕竟猛将型性格。

以亥下之战,60万联军围攻10万楚军,八面埋伏下,居然让项羽跑了,我真不看好韩信啊!

项羽这个人,给他十万兵,起码要韩信带40万才可以有效牵制他。要知道楚汉排第三的统帅可是刘邦啊,刘邦的长期对峙项羽真的不容易啊!


晓木曰兮历史系Ljl


1.韩信本身就有傲气,但项羽傲气比较他还重韩信不会跑到他面前毛遂自荐,因为韩信看透了项羽性格。2.项羽目中无人,狂妄自大,死爱面子觉得自己身边人才多,随便任用一个执戟郎中,觉得会让人耻笑自己目光短浅。3.项羽带出来的800子弟兵要用人,那800子弟兵怎么说也是首选,所以韩信自然会被他忽视掉,更何况项羽要忙着打仗,韩信在他军中是谁都不知道,不被重用是情理之中。



柔雨哥R


这是因为韩信不是出生于名门望族,还有传闻有胯下之辱,名声不怎么好听,项羽是出生于名门望族,其性格刚愎自用,自命不凡,根本瞧不起韩信,只让韩信当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韩信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选择离开而投身刘邦。


求圆4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ea3000025af6f05a2f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