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窮忙族:我想用消費降級的態度,過能力升級的人生!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但生活還是如此費力?這大概是窮忙族來自內心深度的詰問。

第一批90後禿了,第一批90後開始養生了,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佛系)…第一批90後確實很受媒體關注,但事實的真相是,曾經那些冬天堅決不穿秋褲的的90後不在了,看看現在,大家都是“榨菜就著二鍋頭,騎著摩拜遛一遛”的消費降級窮忙族。

焦慮的窮忙族:我想用消費降級的態度,過能力升級的人生!

消費升級的說法出現還沒幾年,我們又要進入消費降級了嗎?

消費降級,從吃開始。下午茶點一杯奶茶?算了不喝了,自己泡點綠茶就當減肥。

意麵西餐不吃了,街頭的蒼蠅館子來碗重慶小面。

朋友安利了一家網紅餐廳,大為心動的你,看了下菜單,決定還是默默回家點外賣吧。

後來索性連外賣也不點了,熬上一鍋粥,打開一包涪陵榨菜。

出行也不任性了,以前順手攔輛出租車,或者叫個滴滴,現在滴滴既然出了事,滴滴也不叫了,能騎共享單車絕不打車。

“消費降級”似乎成了眼下流行詞。這些自身或身邊人的生活細節,映射出的問題無一不是因為某些原因我們要降低自己曾經的生活品質,不得不購買和消費那些低價商品,節儉度日。

焦慮的窮忙族:我想用消費降級的態度,過能力升級的人生!

隨著80後步入“中年人”的隊伍,越來越多的90後也走進工作崗位,工作族的群體心理,也在發生一個微妙的變化,從消費升級到消費降級,鐵馬可以大致分出的幾個重要時間截點:

1.消費升級的夢想階段兩三年前,我們最愛看的話題是如何邁入“中產階級”?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到了雙11和618跟著馬爸爸和強東哥大肆“買買買”,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沒事買點車釐子牛油果等高檔水果,週末再去吃吃牛排和龍蝦。

咪蒙等公知大V也不斷的給我們灌雞湯,彷彿每個人都必須活的精緻、活的優雅,什麼 “女人一定要捨得給自己花錢”、“好看的女孩自帶燒錢屬性”,在這些充滿了誘惑力的號召和一眾毒雞湯的洗腦之下,很多人都被拉入了消費升級的“陷阱”。彷彿現代都市人兒的生活就是揹著LV,坐在星巴克,用著蘋果電腦45度角仰望天空。

但是這樣夢幻的升級真的長久嗎?其實不然!

2.夢想與現實交織階段然而在今年年初,“隱形貧困人口”、“吃土”的概念開始走紅!

焦慮的窮忙族:我想用消費降級的態度,過能力升級的人生!

雖然這些概念大多用於略帶誇張的自我調侃;但是在節儉為傳統美德的中國,以超前消費為主的“隱形貧困人口”讓一些人頗為擔心,甚至有經濟學家開始擔憂,中國正在慢慢走向個人消費的高負債。這些論調,與十幾年前批評“月光族”的擔憂不謀而合。

所謂“隱形的貧困人口”,大部分人月入一萬多,在護膚、穿衣、飲食上毫不吝嗇——穿著3000塊的西裝,敷著100塊一片的面膜,租著6500塊帶落地窗的大房子。

一查存款,嘿!不僅沒存款,居然還欠著花唄和信用卡呢。所謂“隱形貧困人口”更多是自我消費不節制所造成的——不是沒有錢,只是花得多而已。

在隱形貧困人口流行於朋友圈時,有多少人是真正的顯性貧困人口?他們看起來很窮,但實際上,比看起來更窮。

3.消費降級——顯性貧困人口面對現實今年上半年,土味的快手抖音“農村包圍城市”,大金鍊子小手錶,一天三頓小燒烤的老鐵們取代了精緻女孩。

而且隨著不久前的拼多多的上市,讓我們看到了其實三線城市以下還有著巨大的流量市場,他們雖然沒趕上PC互聯網革命,但智能手機的普及讓三四線城市及村鎮都趕上了移動互聯大潮,尤其是微信的縱深度更是覆蓋到了每一個人。

極光大數據顯示,拼多多用戶中只有35%分佈在一二線城市,而京東的用戶則有近50%分佈在一二線城市。拼多多相對來說,更加吸引三線以下城市的用戶。

前段時間的爆文是在拼多多的上市裡,藏著最真實的中國,主旨就一個:其實很多人不是隱形貧困人口,而是顯性貧困人口啊!

是啊,在拼多多崛起之前,一個收入尚可的都市白領,可能不會關心比自己低收入者在淘寶上買了什麼。但是拼多多崛起後局面不同了,廉價商品的集散地集中展示了更多層次人群的生活狀況。

人們受到了現實生存壓力的擠壓。換句話說就是誰原意消費降級呢?還不是因為窮!

焦慮的窮忙族:我想用消費降級的態度,過能力升級的人生!

在住房、教育、醫療三大項上,大家可能都缺乏安全感。所以,消費降級更多還是種話術,和之前比較火的中產焦慮一樣,它有些矯情的成分,但更多還是源於生活的快節奏和種種壓力。

上班族每天忙於上班、工作、下班,週而復始。臉上帶著倦容,身子像陀螺一樣旋轉起來就不再停下,然而每月的收入還是緊緊巴巴。在拼多多等“消費降級”品牌的帶動下,捂緊錢袋子,不衝動消費就成了大部分人的共同選擇。

我們的社會是個結果導向型社會,自嘲過後,作為窮忙族的我們還是得面對現實,把擺在面前的問題、困難解決掉,我最應該做的不是哭哭啼啼或者義憤填膺,而是收起我的玻璃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