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八十年的愛情巨著,作者僅憑這一部作品就奠定地位

有沒有那麼一本書,你十八歲時讀時如痴如醉肝腸寸斷,二十八歲、三十八歲讀時仍然為之淚水婆娑?我想是有的,比如問世八十年多年一直暢銷不衰的愛情鉅著——《飄》。

《飄》,英文原名《Gone With The Wind》,系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於1926年-1936年所著,這部十年磨一劍的作品是作家平生唯一的一本小說。小說於1936年問世後立即引起全國轟動,1937年獲得普策利獎,作者米切爾由此成為比當時的羅斯福總統更受歡迎的名人,絕無僅有地成為僅因一部作品就名揚天下並在文壇上佔有一席之地的作家。

1939被好萊塢搬上銀幕後,更是名揚四海,電影男女主角的飾演者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也因這部電影而名聲大噪,費雯麗更是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併成為書迷和影迷心中永遠的”斯嘉麗“。

1940年夏初,這部電影在上海放映四十餘日,並配譯了一個爆款標題《亂世佳人》。果不其然一樣引起了轟動效應,並且帶動小說原著也成為時髦讀物。在這種情況下,當時頗有名氣的譯著家傅東華先生著手翻譯這部經典鉅著,從而成就了這部小說在中國的首版譯著《飄》。

傅先生對原著從內容到語言上進行了充分的本土化改造。一是將人名和地名改成了符合中國人閱讀習慣的稱呼。人名由英語中的名前姓後改造成中國式的姓前名後,並從姓中取一個音改成我們熟悉的姓氏,如Scarlett O'Hara(斯佳麗·奧哈拉)改成郝思嘉,Rhett Butler(瑞德·巴特勒)改成白瑞德,個人以為這種改動是在”信“的基礎之上完美地實現了“雅達”改造,簡直渾然天成,這讓看外國小說從來記不住人名的我第一次看一遍就記住了書中全部人名。尤其四個主角的名字深入人心,2005年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李美華全譯本對其他人物名字按現代譯法,唯獨對這四人仍依傅舊譯。

其次傅版在語言上也運用了許多中國的語言特點,包括短句、成語以及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帶的口頭語,比如說“if(假如)”譯為“要是”,比如說“天殺的”之類口頭語,我作為南方人看此版時實在感覺非常親切。此外他還刪除了一些他認為中國讀者不太喜歡而又與主要情節關係不大的心理活動描寫。

1980年,浙江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了傅東華的這本譯著,在大眾中再次掀起追捧熱潮。

直到九十年代,這部小說及其電影仍是國內大學生和文藝青年們追捧的經典,在這股熱潮推動下,1990年相繼出版發行了多個譯本,其中包括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陳良廷版《飄》以及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黃懷仁、朱攸若版《亂世佳人》,這些版本與傅版最大的不同,一是忠實原著沒有刪節,稱為全譯本,二是人名地名一律按現代通行習慣如實翻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