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9月3日,在萬眾矚目的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同時,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隆重開幕。展期為9月3日~8日。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作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重要活動之一,藝術展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在新時代藝術化、形象化、生動化地展現傳播改革開放40年來紡織工業所取得的非凡業績,探索搭建“產品–設計”、“設計–藝術”公益共享平臺,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在紡織行業落地實施,向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高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杜鈺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國家公務員局原局長楊士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袁彥鵬,中國文聯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楊承志,中紡聯黨委副書記陳偉康,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星,中國紡織藝術展執行主席、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瑞旗,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原黨組成員、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羅勤,中紡聯副秘書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志民,中紡聯辦公室主任段紅,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王加毅,商務部原老幹部局副局長、商務部書畫協會會長陳學東,紫禁城出版社副總編陳連營,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張翠竹,中國紡織企業管理協會秘書長謝方明,全民藝術聯盟執行主席趙晶,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何寶立,商務部機關服務局黨委辦公室主任李冬林,商務部國際經濟合作事務局副處長於維華,恆源祥家紡產業集團總經理強建春,北京醫院書畫協會會長趙禾欣,北京中國書畫協會秘書長李洪偉,以及來自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等近60餘所高等院校紡織服裝藝術專業負責人出席開幕式。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開幕式由中國紡織藝術展組委會策展人兼秘書長鄭國峰主持。


“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是一項長期性、行業性、學術性和公益性展覽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作為指導單位,由中國紡織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北京恆源祥香山畫院聯合主辦,恆源祥(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戰略合作伙伴,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紡織人才交流培訓中心等單位作為支持單位。為保證展覽的質量和學術水平,特邀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香港理工大學、北京服裝學院、意大利佩魯賈美術學院等近100多家藝術院校及機構作為學術支持單位。


本屆藝術展以“恆美·跨界·共融”為主題,在近2000件投稿作品中,最終遴選出140件作品進行展出。藝術展共設置“自然·原構”、“生活·共融”、“傳習·恆美”、“未來·跨界”4個單元,展出包含時裝藝術、纖維藝術、紡織品藝術、圖案設計、傳統服飾等多個類別。紡織藝術工作者們立足紡織,情繫民生,及時把握“人民、社會、傳統、時代”的人文關切,堅持“中國特色、紡織風骨、時代新風”的創作理念。所創作展出的作品立意獨特,構思新穎,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積極表現了“紡織自然美、紡織生活美、紡織傳統美、紡織科技美”,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為紡織工業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陳偉康在致辭中談到,藝術展將為推動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紡織強國夢”提供更多的時尚藝術支撐和文化軟實力。


一是堅持紡織特色,增強文化自信。中國紡織藝術的發展,要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觀為指導,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時把握“人民、社會、傳統、時代”的人文關切,堅持“中國特色、紡織風骨、時代新風”,積極表現“紡織歷史、紡織審美、紡織文化、紡織時尚、紡織藝術”,通過提升紡織行業文化軟實力,實現“紡織強國夢”。


二是提供優質產品,創造美好生活。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紡織工業不僅要解決社會大眾的穿衣家用問題,更要為社會大眾提供健康、時尚、綠色的紡織產品;不僅要讓紡織工業服務於國計民生,還要為國家工農業等建設、許多高精尖領域保駕護航;不僅要讓紡織服裝產品彰顯高科技水準,還要融入文化審美與藝術及品牌內涵。我們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紡織文化產品的新需要,在“多層次、多維度、個性化”文化需求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三是搭建共享平臺,促進高質量發展。“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紡織藝術的世界性、共享性得以體現。紡織藝術載體豐富、外延廣大、形式多樣,要積極圍繞紡織工業作為“科技產業、綠色產業、時尚產業”的產業任務,堅持“共享、共生、共融、共贏”的工作理念。首先,要與產業鏈相融合。要涵蓋棉、麻、毛、絲、家紡、服裝等紡織產業鏈,展現它們的材料之美、工藝特色之美; 其次,要與科技創新相融合。要把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及智能化、數字化的綠色製造藝術產品引入到藝術展中來;第三,要與傳統工藝相融合。要繼承傳統文化,弘揚工匠精神,為各種手工繡藝、紡染織技藝、民族服裝服飾等傳統手工藝搭建展示平臺;第四,要與社會責任相結合。堅持綠色辦展理念,倡導使用“綠色、循環、低碳”環保材質材料,在藝術展覽方式上促進紡織工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四是引導創造求變,推動人才建設。

人才強國戰略是紡織強國建設的重要一環,而紡織服裝藝術人才更是不可或缺的行業財富。希望通過中國紡織藝術展這一行業藝術平臺,挖掘紡織博物館、專家智庫資源,吸引更多的專業強、業務精、有思想的專業人才到中國紡織藝術展隊伍中來,築牢工作基礎;也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為廣大藝術院校師生、紡織藝術設計師、服裝設計師提供交流和展示機會,鼓勵他們更多地創作藝術精品。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星對如何將工業文化融入中國製造體系,為中國製造、中國創造助力提出了建議。


他表示,工業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工業領域的具體體現。2016年,為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工信部聯合財政部發布了《關於推進工業文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既需要技術發展的剛性推動,也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撐。工業文化時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社會行為及價值取向,是工業進步最直接、最根本的思想源泉,是提升中國工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當前,我國經濟已從高速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將高質量發展落實到具體策略上,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產品的文化定價權,提高工業設計水平,打造民族工業品牌,豐富產品文化內涵,增強個性化服務體驗。


他談到,紡織行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民生和支柱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率先成立紡織工業部,著力解決老百姓穿衣問題。幾千年的風雨滋養,紡織工業不斷髮展壯大,既是一部奮鬥史,也是一部文化演變史。在今天的紡織藝術展中,時尚的文化與冰冷的工業,因為有了創新設計的融入,有了文化元素的挖掘,使得紡織產品的工業之美和藝術之美和諧共生。希望藉此展覽,能夠深挖紡織工業文化內涵,加大工業文學和工業藝術骨幹培育力度,啟發和推動文藝群體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有思想的紡織工業文學和藝術佳作,為中國紡織強國夢盡一份力量。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杜鈺洲在講話中表示,本屆藝術展反映了改革開放40年來紡織工業發展的一個側面,也是紡織工業發展成就的一次生動體現。參展作品既體現了紡織文化的歷史傳承,又透露出強烈的時代感和世界多元文化的融通開放,是自然美、生活美、科技美的統一。


他說,改革開放為紡織工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條件,通過紡織人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世界第一紡織大國。紡織強國綱要提出,我們要建設科技、品牌、可持續和人才強國,這既是此次藝術展的大背景,也是紡織業內涵豐富的奮鬥目標。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紡織人就提出“辛苦我一個,美化10億人”的口號,今後更要不負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責任和機遇,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開幕式上,與會領導、嘉賓為獲得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

金獎、銀獎、銅獎、優秀獎評委會特別獎的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獎盃。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開幕式上舉辦了中國紡織藝術高峰論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志民,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曾輝,恆源祥家紡產業集團總經理強建春,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學科帶頭人呂越,紫禁城出版社副總編陳連營等5位嘉賓,分別從基金會工作立項、高校學術建設、企業社會責任、 紡織歷史研究、展覽組織策劃等方面進行研討,共同探討了在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推動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中國紡織藝術展的現實意義和未來發展方向。論壇由中國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姜綬祥主持。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嘉賓共同參觀展覽。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首屆“紡織之光”中國紡織藝術展開幕(含獲獎名單)

-評委會特別獎-

作品《龜茲壁畫元素創新設計系列》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巖棘》

單位:常熟理工學院


作者:姜綬祥(教授)苑國祥(副教授)

作品《黑炫風》

單位:香港理工大學


作品《春夏秋冬》

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痕跡一號》

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作品《清綠山水》

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數量


作者:劉薇(高級服裝設計師/高級工藝美術師)

作品《那山·那海·那時光》

單位:北京玫瑰黛薇服裝有限公司


作品《舊衣銀行》

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一根線“花枝頭》


作品《系》

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作品《絲戲》

單位:常熟理工學院


作品《畫中游》《夏日荷塘 》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靛·情》

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羽》

單位:浙江師範大學


作品《絲路之旅》

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卷香絲語之千里江山》

單位:中華女子學院

-金獎-

作品《獨立碎片》

單位:北京城市學院

-銀獎-

作品《形脈相承》

單位:武漢紡織大學


作品《百羊百子圖》

-銅獎-


作者:任光輝(教授)、陶肖明(教授)

作品《瞳仁》

單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纖維藝術與空間陳設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學

作品《意外之緣》

單位:東華大學


作品《生命的延伸》

單位:南京藝術學院

-優秀獎-

作品《凝視》

單位:湖北美術學院


作者:高樹立(講師)、金英愛(副教授)

作品《印象·九寨溝》

單位:廣州美術學院


作品《旭日光影》

單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纖維藝術與空間陳設研究所


作品《織植紙製》

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作品《溯洄》

單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纖維藝術與空間陳設研究所


作品《geometry》

單位:江漢大學


作品《錦鏽流芳》 獨立藝術家


作品《絲路花開》

單位:北京工業大學


作品《入戲》

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結晶體》

單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作品《銀裝》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作品《清苗淡寫》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作品《我織我造》 單位:香港理工大學


作品《步步生蓮》

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沉浮》

單位:湖北美術學院

-入圍獎-

作品《海之聲》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作品《萬物》

單位:湖南女子學院


作品《芳華》

單位: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


作品《高架橋下的風景》

單位: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作品《村口》 《心牆》

獨立設計師


作品《海·陸·空》

單位:湖南女子學院


作品《山色有無中》

單位:武漢紡織大學


作品《紅房子》

單位: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


作品《絲路》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作品《春雪》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作者:羅鴻(教授) 劉霽萱/孫鴻鵬(助教)

作品《清泉石上流》

單位: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作品《遊春圖》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蛻》

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天域》

單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纖維藝術與空間陳設研究所


作品《生命·靜觀》

單位:天津美術學院


作品《鬱金香》

單位: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


作品《新生》

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仰望》

單位: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


作品《The Beauty of Symbiosis》

單位:北京市西城區少年宮


作品《香》

單位:魯迅美術學院


作品《融》

單位:西安工程大學

作品:墨韻

單位: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作品《大唐盛世系列》

單位:湖南商學院


作品《鹿靈》

單位: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


作品《蝶戀》

單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纖維藝術與空間陳設研究所


作品《山巒》

單位: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


作品《風景》

單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纖維藝術與空間陳設研究所


作者:張萍(講師) 耿雅/高天雲(學生)

作品《追憶》

單位: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作品《回首》

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植念》

單位: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作品《果·然》

單位:湖北美術學院


作品《山嵐》

單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纖維藝術與空間陳設研究所


作品《浮萍》

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ANIMAL REDEFINITION》

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作品《“川”梭》

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作品《傳變》

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WAKE UP》

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作品《曳》

單位: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


作品《衍生》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作品《壯錦美衣·煥》、《不能完美,仍能完全》


作品《城市印象》


作品《Depression抑鬱症》

單位: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


作品《如是》

單位:天津美術學院


作品《織裡》


作品《錦色·流年》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作品《重生》、 《穿裙子的蒙太奇》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作品《一起赴海洋之約》

單位: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


作品《思凡》

單位: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作品《衍變》

作品《方圓》

單位: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


作品《粼》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作品《圓·方》

單位:深圳市漢美文化服務有限公司


作者:王燕清(獨立設計師)作品《寓·新》


作品《細水長流》 《絲來線去》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作品《軌跡》 《苗》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作品《關於母親的記憶》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作品《樂山水》

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回家》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壯美錦衣》

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


作品《衣刻》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型”味》

單位:浙江省土畜集團


作品《結釦物語》

單位:湖南工業大學


作品《You jump, I jump》

單位:四川輕化工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印象·土布》

單位:南京藝術學院


作品《太湖·印象》

單位:瀋陽大學


作品《沁之韻》

單位:江蘇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作品《紃》

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芙蓉》

單位:西南大學


作品《端午五毒》

單位:湖南理工學院


作者:孫舒(獨立設計師)姜亦蓀(學生)

作品《中國風箏》


作品《鸞鳥和鳴》

單位: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參賽作者:張婧一(學生) 作品《新生》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靜謐空間》

單位:河南工程學院


作品《遊紫魚夏》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瓷韻》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作品《禮物》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少女的禮物》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舞》

單位:河南工程學院


作品《心格》

位:河南工程學院


作品《淵》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作品《少女的禮物》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迴歸》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禮物》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解語花》

單位:河南工程學院


作品《山下》

單位:河南工程學院


作品《花間瓷》

單位:魯迅美術學院


作品《禮物—親愛的外婆》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品《禮物》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憶·現》

單位:河南工程學院


作品《海里秋色》

單位:河南工程學院


作品《採蓮》、《醉夢仙霖》

單位: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


作品《繁》

單位:河南工程學院


作品《虛幻城市》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作品《瑞書雅風》

單位:東華大學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