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儿子们的结局令人唏嘘,只有他得以善终

女皇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史料记载,武则天和李治一共有两个女儿和四个儿子,据说她的大女儿是她政治上的牺牲品,刚出生就被武则天杀害了。而小女儿很受宠爱,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而对于其他四个儿子上,武则天则没有表现出一个母亲应该有的情分。那么,武则天的儿子都有谁?武则天的儿子是如何在皇位的争夺和阴谋中,不断的遭遇危难的?武则天的儿子们都是怎么死的?

武则天儿子们的结局令人唏嘘,只有他得以善终

武则天的四个儿子分别是,代王李弘,章怀太子李贤,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儿子们的结局令人唏嘘,只有他得以善终

李弘(652—675),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在武则天还不是皇后的时候,李弘的出生使得武则天在后宫站稳脚跟。李弘聪明好学,为人宽厚,深得唐高宗李治的喜欢。655年,被封为代王; 656年,原本的太子李忠被废,改立李弘为皇太子。然而,李弘太过于优秀,成为武则天权力道路上的绊脚石。675年,李弘与唐高宗、武后同赴合璧宫时暴卒,年仅23岁。时人多认为是武后毒杀他,但有说法是他因本来就病弱而早夭。唐高宗悲痛万分,将他谥为“孝敬皇帝”,葬于恭陵,而且使用皇帝之礼举办后事。

武则天儿子们的结局令人唏嘘,只有他得以善终

李贤(655年—684年),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次子。李贤年少时容止端雅,聪慧非常,读书往往看一遍就过目不忘,长大后的李贤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同样深得父皇李治的喜爱。上元二年,皇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为太子。李贤文史造诣深厚,成为太子不久就诏集众多学者如张大安等为《后汉书》作注释,史称“章怀注”,具有很高历史文献价值。 公元680年,武后宠臣明崇俨为盗所杀,怀疑是太子李贤所为,随后派人搜查太子府第,得皂甲三百余副,太子遂以谋逆罪被捕下狱。高宗下令三司会审太子谋逆案,太子最终未能洗脱罪名,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公元684年,唐高宗驾崩,唐中宗继位不久就被武后废黜而另立幼子睿宗,睿宗柔弱形同傀儡,武后自此完全把持唐朝朝政。睿宗即位初,武后派遣酷吏前去校检废太子李贤的宅第,不久李贤就被逼在流放地自尽,年仅29岁。

武则天儿子们的结局令人唏嘘,只有他得以善终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前后两次当政(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共在位五年半。李显生性比较懦弱。也正是由于他的软弱无能,才被武则天立为傀儡皇帝。然而,李显继位仅一个月,就被武则天废除。武则天晚年,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立李显为皇帝。然而,李显复位后不久,便被权力欲膨胀,意欲效仿武则天的韦后毒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武则天儿子们的结局令人唏嘘,只有他得以善终

唐睿宗李旦(公元662~716年),初名李旭轮、李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同母弟。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684年—690年、710年—712年在位),共在位八年。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武则天称帝前,李旦做了短暂的皇帝。第二次称帝是在三哥唐中宗被毒死之后,在众人的支持下,李旦成功复位。复位后不久,便把皇帝让给儿子李隆基,坐上了太上皇。两年之后,李旦因病去世,终年55岁。李旦最厉害的地方是,经历了十几次政变,他不仅安然无恙,而且顺利登基,成为武则天唯一一个得以善终的儿子。这其中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