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衍生出的培訓機構,是「夢工廠」還是「攪拌機」?

區塊鏈衍生出的培訓機構,是“夢工廠”還是“攪拌機”?

隨著區塊鏈引發的“顛覆風暴”,區塊鏈培訓機構如雨後初筍般應運而生,而相應的課程費用也參差不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專業區塊鏈技術人才佔到供需比僅為0.15%,嚴重供不應求,這也導致了行業出現巨大缺口,區塊鏈課程成為擁護者通往新世紀大門的快捷通道。

>>>>概念投資風潮,助長培訓熱

據報道,有相關培訓課程文案聲稱300分鐘教你學透區塊鏈、三天兩夜讓你徹底搞懂區塊鏈,某“區塊鏈大學”更是被曝出“3天產出80個講師”的荒誕新聞,區塊鏈技術培養成為可以複製量產的工廠模式,吸引浩浩蕩蕩的區塊鏈“粉絲”群體加入陣營,培訓機構究竟是“夢工廠”還是“攪拌機”?

傳統IT培訓機構主要開設的課程大體囊括C語言、C++、Java、PHP等,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相關的技術Python、數據分析、算法分析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Android、ios開發,跟以往IT技能不太一樣的區塊鏈技術,它所涵蓋的技術要點複雜並且跨學科、跨領域相對廣泛,市場需要全棧開發人員,依靠短時間內掌握全局技術並且深入瞭解顯然不太現實,然而依舊抵擋不住媒體不斷髮來區塊鏈融資捷報,鑄就區塊鏈向夢工廠發展的道路。

相對於上一個移動互聯網風口,VC投資者以及投資機構更加渴求於新技術的誕生,頻頻爆出的融資新聞刺激著每個圍觀者敏感的神經,這也助長了更多人想依靠區塊鏈掌握底層技術,改變傳統領域互聯網企業壟斷局面。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魚龍混雜的培訓圈內,真正符合標準的課程、授課人才鳳毛麟角,絕大多數授課者都一知半解,僅僅是蹭著熱度賺著追隨者的真金白銀。

>>>>呈井噴狀的市場,技術該如何落地?

翻看國內某招聘網站,輸入“區塊鏈”關鍵詞,相關招聘職位多達30頁,崗位接近450個,相關公司多達50個,熱門崗位有區塊鏈工程師、區塊鏈研究員、區塊鏈專家、區塊鏈負責人等,月薪最高可達10萬元。大企業內部對區塊鏈的培訓氣候也逐步升溫,據傳,百度內部開始區塊鏈公開課,僅半小時就報名滿員。

BAT等大巨頭動作不斷、紛紛加碼區塊鏈行業,在新世紀大門開啟之時,在邊緣處,網羅與培養技術人才。由於區塊鏈技術尚處於非成熟階段,相比於市場上培訓機構對區塊鏈人才的盲目複製量產,大企業選擇內部培養,由資深工程師帶領年輕、新晉成員根據企業項目需求,開展項目規劃、開發、運營、落地,並且紛紛成立區塊鏈研究室,建立內部技術堡壘。

實際上,不管是大企業還是IT培訓機構,對於區塊鏈的瞭解與認知也僅僅停留在概念以及表面層次的理解,依附的大部分技術主要還是來源於國外研究所研發以及開源社區的技術分享,重複造輪子的尷尬局面並不會因為新生技術而讓大眾處於同一賽道上,相反,擁有豐富資源的企業內部技術封閉式研究,實質上延期了國內區塊鏈向國際化發展的進程,而依靠概念而生的區塊鏈培訓機構攪亂了市場資金與技術良性發展的平衡。

>>>>大學教育能否成為一昧良方

據瞭解,清華大學、劍橋大學、以及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內的世界名校都已經開始提供區塊鏈相關課程。另外,許多在線課程和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也都提供了相關培訓服務,這些課程由民間市場轉入教育正規化是區塊鏈向前發展重要依附點,能否為未來發展區塊鏈基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大學課程開設相比於市場商業動向總是慢半拍,技術的更新迭代以及商業機會轉瞬即逝貌似容不得半刻的遲緩,依靠大學長達數年之久的培養方案來解決商業世界告訴發展呈現的龐大需求,顯然遠水救不了近火,並且處於二、三線城市學校的教師們掌握的信息資源遠遠沒有達到能夠與市場接軌的地步,技術研發的速度以及信息不對稱仍舊阻礙著區塊鏈向前邁進的腳步。

區塊鏈作為有可能成為未來基礎設施的一環,從長遠發展規劃而言,大學關於區塊鏈課程的增設顯得很有必要,但對於求學者而言,技術的更新迭代必然影響著個人後期職業生涯的發展,筆者認為,校企展開合作,形成技術與人才雙驅動的聯合發展路線才是推動技術發展的最佳方式,同時培訓機構也應該聯合企業同步發展,促使學員近距離接觸最新技術,引導行業良性發展。

目前階段的市場動盪都是為了後期穩定作緩衝劑,從另一方面而言,培訓機構開設區塊鏈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們對這一領域的認知,構建起的區塊鏈世界也將在未來為我們呈現更加高效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