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平台+4項使命」……深度解讀「檢校跨界」背後的浙檢密碼

“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8月30日上午,浙江省人民檢察院與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17家法學院校召開合作座談會,共商檢校合作大計,共同推進高素質社會主義法治人才培養。會上,浙江省人民檢察院與17所法學院校簽訂檢校合作協議,吉林大學李立豐教授等13名法學專家將以副檢察長等身份在檢察機關掛職,掛職時間為期一年。

這是一則重磅新聞!

司法界與學術界將上演“最強跨界”,

13名高校“超級外腦”加盟浙江檢察機關,

聯手打造四大平臺,

“檢校合作”開啟浙檢人才戰略“加速度”……

“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大學老師跨界成為檢察官,

檢察官也能到大學當老師。

這場“最強跨界”到底怎麼“玩”?

它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深刻原因?

“檢校合作”的未來還有什麼大膽構想?

彆著急,

我們替你深度解讀,

“檢校合作”背後的浙檢人才戰略密碼!

Part1

說了那麼多的“檢校合作”,那麼問題來了,檢校雙方到底會在哪些方面進深度合作?

“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檢校雙方將合作共建“四大平臺”:

1

共建高層次教育培訓平臺。要與法學院校共同研究制定培訓目標、共同設計課程體系、共同開發優質教材、共同組建教學團隊,多開展一些高層次培訓班、研討會、學術交流以及實務講座、模擬庭審等活動,建立符合雙方需求的應用型、複合型人才培養機制。

2

共建常態化互聘互派平臺。選派、聘請高校法學專家到我省檢察機關掛職或擔任專家諮詢委員、特約檢察員,力爭3年內選派40名法學專家來我省檢察機關。同時,選派我省檢察機關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檢察業務專家、標兵、能手到法學院校掛職任教,共同組建高水平法學教研團隊。

3

共建全覆蓋實踐教學平臺。在全省三級檢察院設立校外法學實踐教育基地,開展大學生見習、實習等合作教學活動,探索建立優秀法科生擔任實習助理制度,力爭3年內在一線業務崗位接收1000名實習生,由員額檢察官進行指導。

4

共建開放式理論研究平臺。堅持自身挖潛與藉助“外腦”相結合,構建“大研究”“大調研”工作格局,加強法學學術交流和檢察理論研討,以理論研究促進檢察工作。

Part2

四項合作中,最受矚目的就是高校法治人才到檢察機關掛職制度。

目前,已確定包括吉林大學法學院李立豐教授在內的13名高校教師,在全省各級檢察機關擔任副檢察長、業務部門負責人等職位,那麼,高校的專家教授到了檢察機關,他們主要做些什麼?

“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13位掛職法學專家將在浙江檢察機關發揮“四大作用”:

1

在檢察工作決策中發揮好參謀作用。要緊緊圍繞中央、高檢院、省委關於打好“三大攻堅戰”、新時代檢察工作、“六個浙江”建設等決策部署,發揮自身優勢,結合掛職院實際,協助掛職院黨組謀劃和推進工作,積極建言獻策。

2

在檢察理論研究中發揮好帶頭作用。要立足國情、省情、檢情,適應“三項改革”不斷深化,帶頭組織開展“捕訴合一”“法律監督網格化”等實務調研,為浙江檢察工作“補短板、創一流”提供更多接地氣、有分量的調研成果。

3

在檢察業務實踐中發揮好指導作用。要積極參與重大疑難複雜案件及相關法律問題的研討,及時把最新的法學研究成果轉化為推動檢察業務工作的具體舉措,指導辦案監督,更好地實現法律監督“雙贏多贏共贏”。

4

在深化檢校互動中發揮好橋樑紐帶作用。檢察機關與派出院校之間將加強溝通協調,促進深度融合;同時利用各種機會,講好浙江檢察故事,為浙江檢察工作的發展爭取更多支持、營造更好環境。

Part3

從旁觀者變成建設者,

從局外人變成局內人,

司法實務和學術研究,

從未有過如此“零距離”接觸——

這場“跨界”背後又有怎樣的深刻背景?

“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法學理論實踐和法治人才培養作出重要指示。

2016年

“4大平台+4项使命”……深度解读“检校跨界”背后的浙检密码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

2017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時強調,要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加強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實際工作者之間的交流

,並指出法治人才培養上不去,法治領域不能人才輩出,全面依法治國就不可能做好。

2018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要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法治人才培養,更好地發揮法學教育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確保立法、執法、司法工作者“五個過硬”。

而作為全國範圍最大規模、最高層次“檢校合作”發起人,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宇說:“ 通過檢校合作,推動法學理論與司法實踐相結合,推動法學教育與司法實踐相互動,推動新時代浙江檢察工作轉型發展,最終使檢校合作成為法治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和途徑,為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法治人才培養之路提供有益的浙江實踐。”

檢校合作機制是一個契機,背後更有著浙江檢察人才興檢戰略的重大布局。無論你是浙檢隊伍中的“局內人”,還是關心著浙江檢察發展的“局外人”,對於未來職業發展的規劃,賈宇檢察長給出了“三副錦囊”:

1

浙江檢察機關未來將發現和培養一批領軍型檢察人才。打通高層次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探索在全國範圍內從知名法學專家、優秀律師中遴選檢察官制度。

2

將構建檢察人才的骨幹中堅隊伍。以檢校合作形式聘請“外援”、巧用“外腦”,緩解短期或重點業務專門人才緊缺狀況,組建高校專家和檢察教官組成的教學團隊,為專業化辦案人員補強緊缺的專業知識,加強複合型人才培養。

3

搭建青年人才成長梯隊。根據本人意願和組織考察雙向選擇,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同時,建立資深檢察官職業導師制度,實行員額檢察官辦案、育才“雙責制”,加強對青年檢察輔助人才帶教指導。

業以才而興,才以業為用。

浙江檢察機關將堅持人才興檢戰略,

深入推進檢校合作,

不斷開創檢察人才隊伍建設新局面,

努力為高水平法治人才培養、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作出新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