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感》下,如何从参与感的角度设计产品?如何做好口碑营销?

《参与感》下,如何从参与感的角度设计产品?如何做好口碑营销?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到了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如何理解小米的互联网思维中,我们通过海底捞、小米手机、《西虹市首富》电影等互联网成功案例,证明了互联网的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其次,在口碑为王的基础上,我们指出了组成口碑的铁三角:产品、社会化媒体、用户关系。那么小米崇尚的参与感到底是什么?在这第二个重点中,我们首先分析了参与感缘起于消费时代的变迁过程:功能性消费、品牌式消费、体验式消费、参与式消费,最后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详细分析了参与感三三法则的世纪内涵以及应用。

MIUI是小米公司在Android系统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用户进行深度定制的第一个产品。2010年8月16日,首个内测版本发布,至今,MIUI已经拥有了国内外2.8亿用户,覆盖了55种语言,支持142个国家和地区。

当我们惊叹“小米神话”的时候,最不该忽视的,就是小米的用户参与开发模式:MIUI开发团队会定期在MIUI论坛上直接与用户交流,接收用户反馈,并持续改进系统,让用户参与到系统开发中来。

正如《长尾理论》里的一句话:过去,专业者和业余者之间永远存在遇到界限,但在未来,将两者分开来谈,也许会变得越来越难。小米的产品研发人员,不仅仅指它们内部的专业工程师,而且还包括千千万万的米粉消费者。在互联网参与式消费时代,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用户消费的目的,不再简单的是能干什么,而是我能用它做什么,能参与到怎样新的体验进程中区。

因此,本篇将会给大家带来本书的另外两个重点知识讲解:如何从用户参与感的角度去设计产品?互联网公司如何做好口碑营销?主要途径有哪些?

一、如何从参与感角度设计产品?

三个要点:什么是最好的产品开发模式?怎样处理用户反馈的需求?以及用户体验该如何设计?

1、明确开发模式

我们熟知的微软,在做每一个版本的操作系统时,背后都有五六千个开发工程师,他们被分成一个个小组,每组分配5个人,也就是311配备,即每个工程师就要配一个产品经理和测试,但用户的参与和声音基本上为零。

与其说微软固守的是311开发模式,还不说是3110模式,这里的0就代表用户的力量和用户的参与程度。所以,不管微软在研发上投入多大的资源,如果脱离用户,没能听取用户的声音,意识不到用户的价值,那么微软迟早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洪流淹没。

与微软相反,为了让用户深入参与到产品研发过程中,小米设计了“橙色星期五”的互联网开发模式:其核心是MIUI团队在轮胎和用户互动,并且保证每周的系统都会更新。在确保基础功能稳定的基础上,小米把好的或者还不够好的想法,成熟的或者还不成熟的功能,都坦诚地放在用户面前。

在每周五的下午,伴随着小米橙色的标志,新一版的MIUI如约而至。随后,MIUI会在下周二,让用户提交使用过后的反馈。通过反馈报告,小米可以汇总出用户对上周功能的意见,哪些最喜欢,哪些觉得还不够好,哪些正广泛受期待。这是小米基于用户参与的产品开发模式。

真是得益于小米将除工程代码编写外的产品需求、测试和发布等流程,都开放给用户,小米才得以在用户参与的过程中把握用户需求,快速迭代产品;否则,怎么可能会有亿万级米粉的MIUI。

因此,最好的产品开发模式必须是用户模式。

只有让用户参与进来,让其快速产生参与感,并在此基础上,从用户的角度和需求出发,群策群力,才能创造一个伟大的产品。

2、处理用户需求

当大量用户参与进来后,怎样处理用户的需求反馈就成了我们下一个考虑的事情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产品需求来源,往往是多个渠道的,而且提出的规律毫无章法。那么互联网公司该如何去应对用户反馈的碎片化需求呢?我们的措施是:先处理付出水面的需求,再让团队结构碎片化。

小米在迭代MIUI系统时,论坛每天有10万多条用户反馈意见,为了高效精准的处理这些意见,小米在论坛提供了恰当的辅助功能,以此来帮助用户以格式化的形式提交需求。如果用户在碰到有同样需求的时候,会直接用“我也需要这个功能”的标签来跟帖。这样,每周下来,哪些紧急的开发需求,就会按照热度,排到帖子的最前面。这样需求的优先级处理的好处,就在于这些原先需要人工进行筛选的过程,借助用户的参与感就被自动完成了,整个过程体现的高效性不言而喻。

其实,不论是BAT、360等巨头互联网公司,还是其他正在创业的小公司,他们产品需求的优先级的目的,都是为了处理浮出水面的紧急需求,因此,在互联网公司中,产品的用户需求,在以瀑布的形式铺头盖脸地迎面而来时,将这些碎片化需求做到优先级排序处理,就显得尤为关键。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应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小米将研发人员化整为零,分为2-3人的小组,并给予自主权,去进行产品的独立功能模块的迭代。这就是所谓的让团队跟着碎片需求,一起碎片化。不仅仅加强了MIUI与用户的联系,增加了用户参与感,而且在保证一定研发速度的前提下,也使得产品的战略方向一致稳步向前。

3、设计用户体验

产品的功能设计完成后,就要开始入手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了。我们一直在强调,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就是用户思维,不管是产品的功能设计,还是用户体验设计,都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因此,互联网公司在做用户体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用户体验是为谁而设计”,其次再去追求好用、好看。

“为谁设计”对很多互联网公司而言,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呗忽略。在“用户体验为谁设计上”,小米内部一直有一个独到的思想:如果把用户体验设计比喻为一个坐标系,那么为谁设计就是用户体验设计的原点,在它确定后,好看、好用这两个横纵轴才能确定下来;而如果没有这个原点,“好看”和“好用”就失去了方向,功能再齐全的产品也会因此显得苍白无力。

如果有小伙伴研究过QQ,就会发现QQ最初的一个版本,只有聊天、传图片的即时通讯功能,并且页面的UI体验元素也极其简单,毫无美感,但是它确实解决了用户快速沟通的需求。

正如小米始终坚持认为:在好看和好用之间,好用永远是第一位,小米的原则就是“保证好用,努力好看”。比如为了让MIUI系统的界面更加优雅简洁,小米内部原本打算将“短信最近联系人”的功能关闭,但是小米内部人员发现,用户对这项功能非常喜欢,其好用的价值显然大过了好看的价值,最后,这个功能得以保留了下来。

我们常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强调的就是外部体验的重要性,这与小米的设计原则是一致的。因此,为了切合互联网“快”的特点,互联网公司在做产品时,就应该坚持:保证好用,努力好看的原则,快速迭代产品。

二、互联网公司如何做好口碑营销?

1、口碑营销的核心

小米一直以一个媒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各个媒体平台,以及相关的内容运营,并建立起了依托微博、微信、QQ等社会化媒体平台的运营体系。小米通过这些子而媒体平台发布的不是小米的广告,而是小米作为一个自媒体运营的相关内容。通过这样的自媒体口碑传播方式,小米不仅节省了千万巨额的广告支出,还因此拥有了数千万粉丝的自媒体矩阵。

在夏天喝可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对消费者而言,喝可乐只要达到清凉解渴的目的就行。但可口可乐公司是希望用户冲着其口碑而来的,并将这个口碑传播出去,影响周围的人。那么,在用户即走的消费者习惯下,互联网公司如何将自己的产品口碑推广出去,进而获得更大的用户流量呢?

准确来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口碑营销,必须通过社会化自媒体。过去,传统的营销方式是用广告轰炸用户,通过持续的时间,以洗脑的方式,让用户接受产品的理念。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方式带来的效果相比自媒体,就显得逊色不少。试想下,你是情愿相信优酷视频播放前的别克君威广告,还是更愿意倾听别克驾龄超过5年且经常逛车友论坛的好朋友的意见呢?因此,互联网口碑营销的核心是做自媒体,而不是传统的广告。

2、口碑营销渠道

狭义的自媒体,就是今天我们经常说的大V和微信公众号,广义的自媒体,则是指每一个有影响力的个体用户。在门户网站时代,站点的内容完全是内部编辑采编的结果;在博客时代,内容由用户编辑,但被推荐的生杀大权,依旧掌握在编辑的手中;但是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被改变了,媒介的权利被重新分配,每个消费用户就是一个潜在的自媒体。其中包括了我们个人的公众号、个人微博、百度贴吧等。

因此,对一个互联网+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创业公司而言,在做产品口碑营销之前,必须明确网络营销的途径:论坛、微博、QQ空间和微信。但是这四个途径并不是都要采取,至少产品刚刚开始做口碑营销的时候,是不需要的。因为,对创业公司而言,分散资源去做四个渠道,最终可能哪个渠道都做不好,因此,不同的互联网公司应该认识到,在构建社会化传播渠道的时候,应该根据产品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营销途径,而不是全盘接受。

三、如何确定营销途径?

1、传播属性

从传播属性来讲:微博和QQ空间都具有很强的媒体属性,其传播是一对多的,很适合做产品的传播;微信基于通讯录的好友关系,传播是一对一的,很适合做客服平台;论坛也是一对多的模式,但是它容易沉淀老的用户、沉淀信息。

2、用户关系

用户关系越弱,信任传递就越弱,参与感的口碑事件扩散效果,也就更弱。而关系强的典型代表,就是我们熟知的微信,其次是QQ空间和论坛,最后拥有大V的微博。

小米在利用社会化媒体建立口碑的过程中,从始至终都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对小米而言,其核心用户都是发烧友,都是极客,考虑到这些用户在最初使用产品的高成本性,小米没有通过碎片化传播信息的微博,而是通过论坛沉淀用户。

当论坛沉淀的核心用户突破几十万后,小米才开始通过微博、QQ空间等方式扩散产品的口碑。试想,如果小米在一开始,就选则弱关系的微博来做口碑营销,能否获得第一批客观的爆发期用户,都要打上问号。

总结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说到了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口碑为王,并详细分析了口碑组成的铁三角:产品、社会化媒体、用户关系,其分别是口碑的发动机、加速区、关系链。然后我们分析了参与感缘起的消费时代变革过程:功能式消费、品牌式消费、体验式消费、参与式消费,最后从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和战术两个维度阐述了快速构建用户“参与感”的过程中,对应的法则是“参与感三三法则”。

在本篇文章汇总,我们聊了从用户参与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产品的三个方面:开发模式、需求优先级处理、用户体验。其中,我们强调了产品的开发模式必须是用户参与模式,用户的需求也要按优先级进行处理,团队的结构要碎片化,并且要明确用户体验是为谁而设计。最后,我们介绍了四种自媒体渠道:微信、QQ、论坛、微博,阐述了互联网口碑营销,必须根据自身产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自媒体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