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拍賣發布收費公告:0.5%收費旨在培育服務商

8月1日,阿里拍賣發佈《資產處置頻道收資費標準調整公告》,自2018年9月1日起,將對競價成功的標的向資產處置機構收取軟件服務費。

具體的收費標準為:9月1日後,商業機構在平臺上發佈標的,如成交,按照系統成交價的0.5%收取費用,單筆收費上限50萬;12月1日後,金融機構在平臺發佈標的,起拍價成交免費,如果產生溢價,按照溢價部分的2%進行收費,單筆收費上限200萬;精準撮合服務作為平臺可選的增值服務,如您在9月1日後選擇使用,資產成交後按照成交金額的1%進行收費,單筆收費上限200萬。

收費為軟件服務費 精準撮合為增值服務

據介紹,阿里拍賣方面收取的“交易軟件服務費”,將與平臺授權服務機構按一定比例進行分成。換言之,在網絡資產處置收費這一新商業模式催生的新蛋糕中,獲得平臺授權的服務機構將分得一杯羹,而精準撮合為增值服務,也是平臺憑藉自身能力為資產交易方提供更多增值性服務。

來自溫州市的嘉誠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潤川表示,作為阿里拍賣的首家授權服務機構,過去一年來,由於阿里拍賣平臺沒有采取收費政策,他們也為溫州市農村產權服務中心、溫州市股權營運中心、溫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龍灣分中心等資產處置機構提供了一年的免費服務,不過,“平臺收費並且給我們分成之後,我們將有能力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提供更好的服務,收費代表著平臺的商業模式更加成熟,我們願意與平臺共同成長。”

“天下本就沒有免費的午餐。”林潤川說。

業內人士也預計,此舉將極大提升服務機構主動介入阿里拍賣平臺資產處置的積極性。

據介紹,授權服務機構將為買賣雙方提供包括資產撮合、競拍諮詢、標的上拍、競買培訓、委託看樣、過戶辦證等在內的全鏈路服務。

司法拍賣絕不收費

從阿里拍賣的公告來看,此次收費主要針對資產端,不涉及網絡司法拍賣,網絡司法拍賣仍延續現行免費政策;而且對軟件服務費平臺統一收費標準大部分為系統成交價總額的0.5%(千分之五)。

據瞭解,目前全國99%的法院已入駐阿里拍賣,近90%的司法拍賣在阿里拍賣上進行。2012年,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作為“首吃螃蟹者”,率先與阿里拍賣建立合作,並在司法網拍領域交出亮麗成績單。2015年,阿里巴巴集團與浙江省高院的合作從司法拍賣,深入到了立案、審理、執行等環節,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智慧法院”,推進“司法陽光化”。今年3月,阿里巴巴入駐無錫中院,經過三個多月的調試融合,研發出集執行辦案、執行指揮、執行監督、執行公開、智能服務等五大模塊為一體的“智慧執行系統”。這也意味著阿里拍賣為法院打造智慧執行,助力法院打贏“基本解決執行難”這場硬仗。

業內人士表示,對破解財產處置週期長的瓶頸問題進行有益探索,有效打破地域限制,最大限度減少人為控制,切實壓縮權力尋租空間,杜絕拍賣中的不公、不廉現象。

來自上海的一名阿里拍賣參與人士表示,淘寶司法網絡拍賣平臺的 “零佣金”, 近幾年不僅給競拍者帶來了實惠方便,也給司法帶來了公正高效。

此外,根據阿里拍賣相關人士介紹,“金融機構軟件服務費收費從2018年12月1日開始收取,指2018年12月1日以後發佈的標的才計入收費,但是2018年9月1日開始,如果金融機構使用精準撮合服務的,則需要收費比例為成交額的1%。從2018年12月1日後,如果在平臺處置的標的成交了,且同時使用了精準撮合服務,只需要繳納費用高的一項費用即可,不重複收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