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稱國保單位)也許是雄壯巍峨的古建築: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第一批國保單位

也許是見證了近代歷史風雲變幻的重要近現代建築: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江蘇南京美齡宮,第五批國保單位

也許是為考古學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古墓葬、古遺址、石窟: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第一批國保單位

由於國保單位的厚重歷史內涵,實地探訪這些國保單位,去“刷保”,便成了許多歷史考古文博迷的愛好。但您有想過,在刷保的時候腳下踏著的那條路,也有可能是國保單位嗎?今天,小編就來帶您盤點一下前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道路類遺址。

古纖道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批次:第三批

地點: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

年代:明清

纖道是供縴夫們行走的道路,方便他們背纖、躲避風浪。據史書記載:紹興境內的纖道始建於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明清時期重修。古纖道曾經東起上虞曹娥廟,西至蕭山,長達百餘里,見證了這一地區水上運輸的繁盛。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纖道用紹興出產的青石板砌築而成,遠遠望去,就像一條玉帶臥於河中。清代文人齊召南曾作《山陰》詩,詩中“白玉長堤路,烏篷小畫船”一句,描寫的就是纖道的景象。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如今,古纖道作為國保單位,保護範圍東起柯橋區上謝橋,西至錢清鎮板橋,全長約7.5公里。纖道在水中略呈S形,以緩解波浪對道路的衝擊,也增加了道路的美感。

劍門蜀道遺址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批次:第六批

地點:四川省廣元市、綿陽市

年代:戰國至清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白的《蜀道難》把雄奇瑰麗的想象和險峻的劍門蜀道結合起來,令人對劍門蜀道充滿遐想。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劍門蜀道的開通,據文獻記載可以早到戰國時期。現在留存下來的遺址,以劍閣古城為中心,向北至廣元市朝天鎮朝天峽,南至綿陽市演武鎮,全長200餘公里,其中有150公里左右保存比較完好。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古道邊上的攔馬牆

古道由青石板鋪設。沿途尚存護險砭(攔馬牆)、門坎石等道路設施,以及葭萌關、劍門關、苦竹寨等城址。

虞坂古鹽道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批次:第七批

地點: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

年代:西周、明

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如今號稱“中國死海”的鹽湖。早在傳說中的堯舜時代,古人就已經在運城鹽湖開採池鹽了。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運城鹽湖,冬季氣溫低的時候會出現“硝凇”景觀(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後來,隨著交通系統的完善,開採出來的池鹽,通過一條條鹽道被運往各諸侯國,史稱“西出秦隴,南達樊鄧,北及燕代,東逾周宋”。而虞坂古鹽道,就是一條重要的運鹽通道。

虞坂古鹽道從平陸縣張店鎮坪頭鋪下山,至鹽湖區東郭鎮磨河村南山底,全長約8公里。古道開通於西周時期,因穿過古虞國境內,故稱虞坂。《戰國策》中伯樂遇見千里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條古道上。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明正德八年,御史張士隆曾對虞坂古鹽道進行過擴鑿和整修,把道路的寬度增加一倍,讓鹽道又為往來的鹽車服務了數百年,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虞坂鹽道終於廢棄。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現在,古鹽道雖然廢棄,但路面上依然可見深深的馬蹄坑和車轍,訴說著當年鹽車來往的熱鬧景象。

墨爾根至漠河古驛站驛道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批次:第七批

地點: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嫩江縣、呼瑪縣、塔河縣、漠河縣)

年代:清

墨爾根至漠河驛站驛道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為準備剿滅盤踞在雅克薩的沙俄入侵者而修建的。當時,清政府調集士兵,沿大興安嶺北坡砍樹為路,架木為屋,自墨爾根(今嫩江縣)至雅克薩斜對岸額木爾河口(今漠河縣二十五站村)修建驛道,並沿驛道設立25個驛站。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如今,黑龍江省依然保留著“十二站”“十八站”等地名

驛道修建前,由墨爾根到雅克薩,必須取道黑龍江省將軍駐地愛輝,再溯黑龍江上行,十分麻煩。驛道的修建,把墨爾根和雅克薩之間的交通線長度縮短了400餘里,加快了軍事情報的傳遞及軍用物資的供應,對保證雅克薩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後,因清軍退至愛琿城,這條驛道逐漸荒廢,直至光緒十三年(1887年),吉林候補知府李金鏞為籌辦漠河金礦,重新開闢了驛道,並把驛道向西拓進,驛站數目也增加至33個。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李金鏞的塑像

墨爾根至漠河的這條驛道,整條線路全長近1000公里。其中大興安嶺地區內包含的線路長度為近700公里,設有23個驛站。有的站舍遺址目前仍然作為林業檢查站等使用。

櫸根關古徽道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批次:第七批

地點:安徽省池州市

年代:唐至清

櫸根關古徽道位於池州市石臺縣、東至縣、祁門縣交界處的仙寓山上,蜿蜒於崇山峻嶺之間。一路樹木掩映、風景秀麗。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這條古道是一條跨省的大道,連接著安徽的徽州、安慶、池州以及江西的饒州,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史稱“徽饒通衢”“徽池大道”。始建於唐代,興盛於明清。

目前,古道在保護範圍內的路段全長約7.5公里,用每塊長約1.3米,寬約0.6米的青石板鋪砌。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古道沿途不僅保留了明清時期的橋樑、古井等,還有一片戰場遺址,是曾國藩的湘軍與太平天國軍隊發生激戰的地方。

徽杭古道績溪段、古徽道東線郎溪段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批次:第七批

地點: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郎溪縣

年代:宋至民國

顧名思義,徽杭古道是連接浙皖兩省的古道。整條古道西起安徽省績溪縣伏嶺鎮,東至浙江省杭州市清涼峰鎮。它始建於南宋時期,是古代徽州商人去浙江經商的必經之路。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徽杭古道績溪段

其中,績溪縣境內的盤山石階小道保存完好,沿途分佈有眾多的古村落。

而古徽道東線郎溪段又稱鴉山古道,是郎溪、徽州兩地往來貿易的必經之路。鴉山古道的起點位於郎溪縣姚家塔村,在郎溪縣境內又分兩條支線,一條長15公里,一條長13公里,兩條線交匯於宣城市宣州區水東。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鴉山古道

古道用石塊、石板等砌築,明、清及民國時期多次維修。目前保存最好的一段是鴉山嶺山腳至山頂鴉山廟的“九曲十八彎”。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鴉山古道

沿這兩條古道行進,不僅可以飽覽秀美的自然風光,還可以撫今追昔,遙想明清時期徽商創業的艱難。

茶馬古道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批次:第七批

地點: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

年代:唐至民國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以來“茶馬互市”的習慣。從狹義來說,它專指古代(主要是明、清兩代)以騾馬運輸茶葉的古道。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生活在川藏地區的人們,飲食中有大量的肉類和奶製品,需要飲茶來幫助消化,緩解身體不適。而中原地區由於戰爭、徵發勞役等原因,對邊疆地區良馬的需求量也很大。兩者互補,“茶馬互市”應運而生。常年往來的貿易通道,便成了後來的茶馬古道。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茶馬古道多為蜿蜒于山中的小道,貨物馱在騾馬的背上,趕馬的人一般結成馬幫。除了騾馬、茶葉交易外,茶馬古道上的商人們也販運一些毛皮、布匹、日用品等。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四川木裡朝山的馬幫

隨著時間的發展,茶馬古道的內涵也在慢慢變化,不再侷限於單純的茶馬互市商路。現在的茶馬古道,已經越來越成為西南地區古道系統的代稱,涉及的地域範圍也越來越廣闊。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茶馬古道線路圖(圖自《龍蟠故事:茶馬古道民族誌》)

京張鐵路南口段至八達嶺段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批次:第七批

地點:北京市昌平縣、延慶縣

年代:清至民國

小學的時候,語文課本里有《詹天佑》這篇課文。而課文中提到的人字形鐵路、青龍橋火車站以及詹天佑銅像,就集中在京張鐵路的南口段至八達嶺段上。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詹天佑銅像明信片(發行於1922年)

如今,這段鐵路作為京張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依然在使用。在約20公里的鐵路旁,分佈著南口、東園、居庸關、三堡、青龍橋5座老車站。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京張鐵路青龍橋火車站

而由詹天佑親自設計的青龍橋火車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一百多年前的原貌。現在,青龍橋火車站也變成了著名的旅遊打卡景點,每天遊人絡繹不絕。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並且青龍橋火車站現在仍然在使用,沒有廢棄哦

在青龍橋站,不光可以看到修建於晚清時期的站房和鐵路,站房裡還有詹天佑相關的陳列展覽。刻有“蘇州碼子”的里程碑和坡道碑,更是向世人證明了: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己的創造。

你無意中走過的路,也許是一處國保單位……

刻有“蘇州碼子”的石碑

蘇州碼子是中國明清和民國時期民間採用的一種數字(攝影:雷若彤)

現在,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和遴選工作已經開始。在新的一批國保單位中,會出現哪些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的道路類遺址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