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No.117」李開復:網際網路帶來的商業模式是獨特

【導讀:企業的成功往往是商業模式的成功,定製合理的商業模式能達事半功倍之效,這是·清無時空·商業模式系列第[117]篇文章,歡迎閱讀!】

李開復:互聯網帶來的商業模式是廣告、電子商務、虛擬微付款和訂閱內容 我認為媒體工作者應該好好學習互聯網的真正獨特商業特點,也就是和傳統媒體不一樣的地方。

「商業模式No.117」李開復:互聯網帶來的商業模式是獨特

我認為這些特點有四:

(1)互聯網可以無所不在,進入PC, TV, 手機,ipad,汽車等設備;

(2)互聯網的廣告是可以有很高針對性的(targeted)。這樣的targeted 廣告價值可以增加3-10倍。如果能夠做好targeting,這就可能可以把下滑的部分彌補;

(3)互聯網的廣告是可以衡量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衡量有多少人點擊、購買、付費等,而從此推算出如何做最有效率的targeted 廣告;

(4)互聯網是唯一一種媒介它的銷售和推廣(sale & marketing)渠道是一樣的。在傳統媒體,在報紙上打汽車廣告,但是要到店裡才能購買。但是有了電子商務,在互聯網上marketing channel = sales channel所以可以增加很多倍的效率。

互聯網帶來的商業模式,膚淺的說是廣告、電子商務、虛擬微付款、訂閱內容, 但是無論是什麼模式,我們都必須接受:

(1)用戶不願意付費,已經習慣不付費,在中國尤其如此;

(2)就算過去有付費習慣的(例如手機上的音樂下載),慢慢地用戶很可能會找到不付費的方法,所以不可過分依賴付費渠道。

雖然更好的內容會經過互聯網產生更大的效應,但是這不代表用戶會願意付費。而且,這更不代表已有的實體(例如雜誌、電視臺、網站等)都可以繼續以出售內容生存。 毫無疑問的,現在媒體面臨了千年來最大的挑戰。如果媒體工作者僅僅是彼此安慰,因為大家都說內容為王,然後說服自己既然廣告不夠,那就訂閱。Cable TV,報紙雜誌不都是這樣嗎?但是這麼做只是在掩耳盜鈴,無視不可避免的互聯網巨浪。 除了用戶認為內容應該免費,還有內容很快就被拷貝這些問題,另外我們也發現就算傳統的渠道,科技帶來的變革對媒體工作者並沒有好處。比如說,用戶在一般的電視面前願意看6分鐘的廣告。但是如果是用戶主動選擇的節目,那他只願意看一分鐘。光是這一點就足夠帶來巨大的災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