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兩國「相愛相殺」?同是沿海地區,爲何如此勢不兩立?

吳越兩國“相愛相殺”?同是沿海地區,為何如此勢不兩立?

春秋時,吳越兩國經常戰爭連綿,看似同處沿海地區文化卻大不相同。他們的積怨,除了吳王和越王之間“相愛相殺”的鬥爭外,要是追溯起來可以到了大禹治水時期。

吳越兩國“相愛相殺”?同是沿海地區,為何如此勢不兩立?

吳越兩王鬥爭就相互拉鋸很久,吳王闔閭進攻越國反被越王勾踐所殺,繼任吳王夫差舉兵復仇,差點剿滅越國。越王夫婦入吳為奴,就是著名的成語臥薪嚐膽,十年厚積薄發,打敗吳國。相鄰兩國發生爭鬥是很正常的,畢竟都想擴張領土,然而吳越兩國的積怨與他們的歷史頗有淵源。

吳越兩國“相愛相殺”?同是沿海地區,為何如此勢不兩立?

首先說越國,史學家研究後發現,越國乃夏朝的後裔。夏朝開創者大禹原是生活在長江下游一帶古越族土著人,後來他創立夏朝舉行的很多國家級大事,例如祭祀征伐幾乎都是在這一帶舉行。包括現在,這一帶地區流行的很多傳說都與大禹的活動有關。而後,海平面上升,迫使大禹帶領古越族人邊治水邊遷徙,最終遷至中原建立夏朝。而勾踐祖先則是夏朝王少康第六子,回故鄉守護陵寢。在夏朝滅亡時,由於較為遠離,所以得以保留這一支系。由此得出越國代表的是夏朝文化。

吳越兩國“相愛相殺”?同是沿海地區,為何如此勢不兩立?

而吳國則是周朝王室的親戚。周人部落原在陝西,周太王有三子,因為知道父親有意讓三弟繼位,大哥,二哥接躲避到太湖邊,後來建起了吳國。而這位三弟將來所生的周文王和孫子周武王,後來推翻商紂,建立周朝。而吳國作為周朝後裔也想擺脫土著的文化,自願與其中原文化和中原諸國靠攏並慢慢強大。然而越國一直以中國第一皇室自居,不願接受周朝的文化,而吳國則認為自己是周朝後裔,有義務為其開拓疆土。

吳越兩國“相愛相殺”?同是沿海地區,為何如此勢不兩立?

然而鬥爭數十年兩國氣數皆衰敗,被楚國吞併統稱華夏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