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币政策下的民国流通铝币概况

法币政策下的民国流通铝币概况

曾经有一段时期,铝是比黄金还贵重的金属。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宴会上,只有王室成员和贵族来宾才能荣幸地用铝匙和铝叉进餐,而地位较低的客人只能使用普通的金制和银制餐具。拿破仑三世为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贵,还令人给他制造了一顶比黄金冠更名贵的王冠——铝王冠。

——此段摘自网络

法币政策下的民国流通铝币概况

第一次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对世界近代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世纪早期,人类开始充分发掘金属铝的价值。20世纪早期,金属铝开始成为铸币材质逐渐流行,变为比较普通的金属材料。

而铝的发展与时处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毫无关系,铝币在清代也并未出现。根据《克劳斯目录》记载,美国在1855年就开始尝试用铝铸造钱币,但至今并未看到实物。

目前公认的世界第一枚铝币是英属殖民地机制铝币。这类铝币并非一种,分别是英属东非和乌干达保护地的1/2分、1分铝币,及尼日利亚和英属西非发行的1/10便士铝币,他们铸造流通在1906-1908年期间。

法币政策下的民国流通铝币概况

20世纪30年代,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国民政府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施行法币政策,严禁白银流通,此时辅币基本以铜、镍币为主。虽然铝材在国外早已普及,但在中国仍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法币政策下的民国流通铝币概况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民政府法币辅币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开始逐步发生变化,此时出现铝质样币,有壹分、伍分两种,极罕见。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法币辅币彻底改变,形制普遍变小,金属配比也发生变化。最为关键的是:此时国民政府开始机制流通铝币,有壹分、伍分两种。另外还有贰分、拾分铝质样币,贰分样币分珠点版、回纹版两种。铜、镍材料更多的应用在抗战需求上。

法币政策下的民国流通铝币概况

贰分·民国二十九年珠点版样币

而民国二十九年发行的壹分、伍分两等铝币,也成为中国近代唯一自行发行的流通铝币。

此套铝币由1940年1月29日,中央造币厂委托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和美商北极公司签订代铸铝币协议。协议规定共计代铸铝币1500万枚,壹分面值900万枚,伍分面值600万枚。

法币政策下的民国流通铝币概况

壹分·民国二十九年

同年5月3日,中央造币厂在递呈财政部的资料中提到,代铸壹分铝币的成本过高,虽然伍分铝币略有利润,但也因壹分铝币的亏损而近乎入不敷出。

因战争需要,铜镍材多半用于抗战。铝币的铸造对战争耗材的节省起到了积极作用。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24日,中央造币厂再次委托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和美商北极公司签订代铸铝币的协议,铸造量更大。钱屿考证壹分铝币总计铸量4500万枚,伍分铝币总计铸量9760万枚。而《克劳斯目录》记载均上亿枚。两者差异不小,但可以肯定此次增铸铝币,壹分铸量肯定大为缩减。整体而言壹分铝币铸量要远远少于伍分铝币铸量。也正如此,我们今天所见壹分铝币也要明显少于伍分铝币。

法币政策下的民国流通铝币概况

伍分·民国二十九年

法币政策下的民国铝币,纹饰简单,形制统一,流通初期比较顺利,但也抵挡不了法币极度贬值带来的影响,铝币一度成为老百姓和部分机构的金属材料或储藏物品。

直到1948年9月2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出暂准流通部分辅币的公告,此套铝币又走向了市场。可惜好景不长,金圆券又极度贬值,铝币流通随即受阻,直到退出历史舞台。这也是如今所见此类铝币多为美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傀儡政权外,我国近代自行发行的流通铝币仅此两种。小小铝币背后所承载的,除了一个政权的衰落,更多的是那一段不屈不挠的抗战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