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查看了三位基金經理的帳戶,揭祕他們是如何理財的?

我們查看了三位基金經理的賬戶,揭秘他們是如何理財的?

基金經理是如何理財的?

會買自己的產品嗎?

理財應該比一般人做得好吧?

很多人都會對這些問題感到好奇,因為在一般人看來,基金經理學歷高、專業從事投資,掌握著最前沿的投資動態;有錢,動輒年薪百萬、每年獎金拿到手軟。對於理財這件事,他們佔盡優勢,應該是信手拈來。

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鯉小智聯繫到三位熟識的基金經理,揭秘他們是如何理財的。

1、基金經理老趙

第一位基金經理老趙,現任職於國內某基金公司。擅長“量化”,手上掌管著好幾支基金,據其稱這幾支基金均跑贏了大盤指數,並且還超過不少。

正如你們所想,家裡的資金都是由老趙本人管理:

第一部分是

房產,估計這也是很多有錢人的首選。老趙現有房產多套,在所居地國內一線城市有幾套;在美國和新加披各有一套。

理由也很簡單,房產可以滿足自己和家人的居住,將來女兒留學也方便,還可以抵禦通貨膨脹。而且,因所購地均為黃金地段,也有升值空間。用老趙自己的話來說:“就算以後不漲,從剛買到現在也已經翻了好幾倍,已經賺了。”

第二部分是長期定投基金,基本選擇指數基金。目前以滬深300指數為主,加入創業板指數。投資目標是15-20%,每隔一段時間做一個輪動。

這部分主要考慮用於將來女兒的教育,現在不著急用。只要國家在發展、指數向上,定投就會慢慢漲,收益一定是越來越大。

第三部分是保險,老趙給家裡每個人都買了,主要是海外人壽保險。隨著自己資產的提高,老趙表示以後還會在這部分加碼,畢竟是

保護和傳承財產的重要工具。

第四部分是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養老金也放在這部分。收益倒是在其次,主要是風險低、流動性好,如果將來發生什麼事可以馬上取出來應急。

2、基金經理Willson

第二位基金經理Willson,現任職於國外某知名基金公司。在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早已實現財富自由。

Willson的妻子也是金融從業者,妻子的部分資產由自己支配,Willson理財的部分如下:

第一部分是基金,在不同的時候會選擇配置和調整不同的基金組合,包括自己管理的基金

看好股市時,他會選擇ETF、指數基金等享受指數上漲的收益;

會適時加入對沖基金來減小收益波動;

會選擇REITs來獲得穩定收益,抵禦通貨膨脹等;

另外,他也配置了一部分的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

第二部分是信託,因為信託資產一旦成立,就成為一筆獨立運作的資產,是實現資產隔離和財富傳承好手段。

Willson和妻子都有財產獨立的意識,並且有意培養兒子們這樣的觀念。兒子們從小生活富裕,現在陸續成年。為了樹立其正確的價值觀,Willson對信託進行了設計,要求兒子每月只能從中領取一小部分資金。

第三部分是保險,這部分比例也相對較重。

第四部分,現金。Willson和妻子都屬於相對浪漫的人,會時不時帶著全家人來次旅行等。

3、基金經理老錢

第三位基金經理老錢,已離職。擅長“風險控制”,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所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在大小熊市同類產品中均屬於跌幅較小的。

離職原因是炒期貨炒得太好不想工作了,令人豔羨。以下是他的理財賬戶:

老錢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股票和期貨中了,因為他現在不工作專職理財,所以比一般的基金經理更有時間和精力。再加上前期已經積累了很多資金,自己本身又是風險控制的高手,所以老錢有自信可以掌控風險大、收益多的投資品種。

當然了,老錢在貨幣基金、銀行理財方面也有投資。

這麼看來,老錢應該是最符合普通人認為的“厲害的”基金經理的樣子,雖然他是已經離職的“非典型”基金經理。

鯉小智本次聯繫的這三位基金經理在各自的職業生涯中,都屬於相對成功的一類。可以看出來,這些基金經理們具體的投資選擇存在差異,但也有相似的地方:

其一是,他們都在自己熟知的領域進行投資,選擇了那些簡單看得懂的產品;其二是他們都進行了分散投資。

不僅是他們,鯉小智接觸到的其他金融圈專業人士,在理財時都會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配置,而不會輕易投資那些結構複雜的產品。

希望對投資者有所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