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企業利潤絕不能被(底薪+提成)啃食,一定要從源頭遏制

文|孟老師

關注“宏成績效研究院官方號”頭條號,一切的學習只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落地!

引言

企業基層員工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流動性大,總是處在找工作狀態,很難把心靜在企業上。

一家外貿公司老闆的煩惱

張老闆經營一家外貿公司,向歐洲地區銷售紡織用品,原業務很不錯。但他最近遇到了很大的麻煩。

公司業務部整體氛圍非常不好,業績一般不說,業務員也完全沒有去拼搏的想法和狀態,甚至不少人有離職的打算。而老業務員仗著手裡有穩定的客戶資源,很多安於現狀。劉老闆表示,這樣下去公司都很難繼續維持生存啊。

任正非:企業利潤絕不能被(底薪+提成)啃食,一定要從源頭遏制

老闆們都有一愁,就是“薪愁”,如何發工資員工滿意,老闆也願意?

企業抓管理,要一手抓帽子(職位),一手抓票子(錢)。沒有票子,員工不珍惜崗位工作,管理就抓不下去。票子從哪裡來?票子從經營中來。

員工不想幹,沒激情,說到底其實還是激勵不到位,重賞之下能沒勇夫?

記得前幾年報道過胖東來商貿的薪資構成:

任正非:企業利潤絕不能被(底薪+提成)啃食,一定要從源頭遏制

胖東來店長年薪100萬,副總、總監級別——50萬~80萬;

處長,生鮮處、百貨處、採購處等——30萬~50萬;

課長,管5~20個人——10萬~30萬;

你知道胖東來保安和打掃衛生的女工一個月工資多少錢嗎?

2200元,三險一金。這個工資在上海估計是毛毛雨,在河南可是不得了。

河南打掃衛生女工工資普遍在600~800元,最高檔小區保衛月薪1100元,工作12小時。一個女工一個月拿到2000塊錢,她心裡會怎麼想,她一定想,我要好好幹,千萬別把工作丟了。

任正非:企業利潤絕不能被(底薪+提成)啃食,一定要從源頭遏制

曾有人在全國做了一個實驗,問保安購物券在哪裡買,好一點的告訴我在8樓,差一點的說問總檯,最差的說不知道。

看看胖東來的保安怎麼說,胖東來保安說,哥你要買購物券嗎,說完拉著我就走,一直拉到8樓總檯。說,姐,他要買購物券。我本來就是問一問,被人家的服務熱情所打動,實在是不好意思,最後買了500塊的購物券。

什麼人會像胖東來保安一樣?自己人。

所以說,管理的第一要義就是複製出像自己一樣操心的人。人為什麼會操心,因為這件事和他有關係。

任正非曾說過:老闆忙得脫不開身,害怕離開三天公司就亂,本質是自己管理有問題。老闆是公司的管理者,而不是救火員。即使老闆的個人能力再強,如果不能複製更多個像老闆一樣操心的員工,那公司也很難發展的長遠。

​然而現實很多中小企業,做績效為什麼容易走向失敗?

很多企業的績效考核還是:底薪+提成+ 績效工資

詳細說明:底薪較低,提成較高,每月將“底薪+提成”總工資的30%來做 績效 工資,如:“底薪+提成”=1萬元,就會有3000元拿來做 績效 工資,然後按佔不同比例分解到不同指標上,企業每月對每個績效指標都會提出相對應的目標,最後根據目標達成率用KPI評分方式進行打分,最高分得100分!但員工幾乎沒有拿到過100分,也就是說員工每個月都會被扣掉幾百元!

任正非:企業利潤絕不能被(底薪+提成)啃食,一定要從源頭遏制

業務員的傳統薪酬模式

胖東來是如何成功的?

  • A、滿足基層員工的基本物質需求,免去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體面生活,他們就不再把心思放在找工作上了,就會安心,這就是安心機制
  • B、讓一部分先富起來,把核心層變成小老闆,其他人捨不得走,他們就不再把心思放在找工作上了,放在創業上了,就會安心,操心,這就是操心機制;胖東來規定所有中高層幹部,每週只許工作40小時,相當於每天工作8小時,商業企業最忙是晚上和週末,還有節假日,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任正非:企業利潤絕不能被(底薪+提成)啃食,一定要從源頭遏制


而我們的企業規定只要手機24小時不開,無法接通,一次罰款50還規定,每週必須跟父母吃一次飯,每月必須帶著家人出去旅遊一次,每年強制休假20天。

老闆能做到這樣嗎?簡直比老闆還老闆。所以說,工資就是這樣發的。把員工變成小老闆,這就是一個核心點。

任正非說過一句話:華為的員工為什麼會願意主動去加班?那是得益於華為的分錢模式!只有給員工漲工資發高薪,員工才會願意拼命去幹,才會死心塌地跟隨你。

任正非:企業利潤絕不能被(底薪+提成)啃食,一定要從源頭遏制

小結:底薪+提成的弊端:

1、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佔比越大,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2、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點數的激勵性有時效性,一般在增加的頭一兩個月有點效果,之後又會迴歸過去和常態。況且加少了員工沒感覺,加多了企業吃不消。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種可以趕超胖東來的薪酬績效模式——最具有激勵性的KSF薪酬設計

KSF全績效模式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是一套給員工提供加薪機會,又不增加企業成本,以此激發員工拼命工作的薪酬方案。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獎勵。

任正非:企業利潤絕不能被(底薪+提成)啃食,一定要從源頭遏制

KSF全績效模式的5大優勢

1、大彈性、寬幅:

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變量越大,彈性就越大,激勵性就越強。因此,KSF要求從原來的固定薪酬(或底薪)中拿取不低於50%的部分用於寬帶激勵設計,通常比例鎖定在60-80%。

2、高績效高薪酬:

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

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

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任正非:企業利潤絕不能被(底薪+提成)啃食,一定要從源頭遏制

3、利益趨同:

在傳統模式之下,員工與老闆的利益通常是矛盾的。

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而KSF認為員工工資應該屬於資本,員工是來創造價值的,根據自己的貢獻獲得相應的收益。

所以,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4、激勵短期化:

激勵設計有兩種傾向,一是短期化,即月度;二是長期化,即三年以上。不過,任何激勵設計都不能忽視短期化的趨勢。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所以,KSF倡導的就是先做好月度激勵,再擴展到年度及長期。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

  • 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
  • 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
  • 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PPV薪酬全績效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購買此書後,可獲得特別禮物:

  •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 2、KSF和合夥人學習視頻;
  • 3、線上輔導1小時。
  • 4、免費解答績效困惑。

這種創新的KSF高激勵激勵性思維、設計源於《績效核能》書,全國上萬名老闆、輔導老師誠意推薦

對薪酬績效激勵感興趣的老闆,可以瞭解全國唯一一本針對老闆與員工進行共贏設計的薪酬全績效書籍。用高彈性薪酬來引起員工對績效的關注,從而讓企業業績倍增。

任正非:企業利潤絕不能被(底薪+提成)啃食,一定要從源頭遏制

同傳統薪酬、績效模式相比,KSF薪酬全績效模式著眼於三個要點:

1、高績效高薪酬:

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

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

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2、利益趨同:

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

而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任正非:企業利潤絕不能被(底薪+提成)啃食,一定要從源頭遏制

3、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

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

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

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

KSF認為,管理者關心自己的收入卻在為別人幹,經營者關心績效和結果但為自己幹,企業應該讓更多的管理者轉變成為經營者,貢獻更高的價值就能獲得更多的分享。


對於以上內容,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更多行業案例,薪酬績效請持續關注“宏成績效研究院官方號”

一切的學習都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落地,顯現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