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的歷史沿革

第一部歌劇是1597年上演,由利努契尼寫劇本、佩裡作曲的《達芙妮》,由於該作品的樂譜只剩下殘片,所以人們通常又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寫腳本,佩裡和卡契尼作曲的《優麗狄茜》作為最早的一部歌劇。

早期歌劇的腳本以希臘神話為基礎,後來又加入歷史題材。音樂部分採用通奏低音形式,歌唱部分主要為吟唱的宣敘調形式,音域不寬,節奏自由,有少量的樂器伴奏,也使用合唱。

歌劇的歷史沿革

羅馬歌劇:代表人物及作品是羅馬作曲家卡瓦萊裡創作的《靈與肉的體現》該劇為羅馬歌劇奠定了基礎。《靈與肉的體現》實際上被史學界視為清唱劇,具有歌劇的雛形,內容涉及宗教道德方面。

羅馬歌劇注重歌劇場面的壯觀給人帶來的愉悅,加入了華麗的舞臺設計、機關佈景和芭蕾場面,每幕都以合唱和舞蹈結束。

歌劇的歷史沿革

威尼斯歌劇:

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的第一個歌劇院——聖卡西亞諾,是歌劇從貴族沙龍和宮廷走向市民階層。

1607年,威尼斯歌劇作家蒙特威爾第完成了歌劇《奧菲歐》的創作,歌劇題材與利努契尼的《優麗狄茜》相似。在劇中,蒙特威爾第憑藉他在牧歌和宗教音樂創作方面的豐富經驗,結合運用16世紀的音樂寶庫中的各種手段,使《奧菲歐》成為歌劇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歌劇。

威尼斯歌劇在歌劇中大量運用詠歎調和二重唱,注重情感抒發,對美聲唱法加以重視,很少用合唱形式,絃樂器家族首次佔有重要地位,由此加強了音樂的表現力。

歌劇的歷史沿革

那不勒斯歌劇:

那不勒斯是意大利歌劇發展的最後一個城市,始於17世紀末,至18世紀定型為正歌劇(Opera seria),這種歌劇的影響力一直延伸到了19世紀。它常以虛構的歷史或英雄事蹟為題材,而且由於對美聲的追求,使那些既具有男性的強有力肺活量又帶有女性柔美明亮音色的“閹人”歌手盛行起來。

那不勒斯樂派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Alemandro Scarlati,1660—1725)在聲樂抒情調的基礎上創作自由發展的詠歎調(aria),給予美聲演唱以廣闊施展的天地。代表作為《泰奧多拉》。那不勒斯樂歌劇在內容上:多取材於古代神話和歷史傳說,內容嚴肅,與喜劇相對。

歌劇的歷史沿革

在結構形式上:

由原先的五幕歌劇變為緊湊的三幕結構,常在幕與幕之間穿插喜劇性的幕間劇(Intremezzo,在舞臺口表演)。由極具個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開場,宣敘調和返始詠歎調交替進行,極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

兩種不同的宣敘調:一種是幹念式的宣敘調,用於較長的對白或獨白,獨唱聲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種是帶伴奏的宣敘調,它善於表達複雜的情感,同時也在戲劇性的緊張場景中使用,獨唱由樂隊伴奏。

返始詠歎調:這種詠歎調是ABA三段體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現的A段寫出,而只在B段的結尾處標記da capo,意為從頭反覆,故作“返始”之意,並在結尾處標記Fine(意為結束)。

歌劇的歷史沿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