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中,爲什麼很少有人去射殺敵人的馬?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戰爭中,春秋爭霸時代,確實戰陣之上射馬的情況相對較少,因為那時候打仗更類似武藝競賽,雙方勇士乘坐戰車相互比武,攻擊對方戰馬是比較下作的行為。但是混戰中射馬還是很常見的。

古代戰爭中,為什麼很少有人去射殺敵人的馬?


馬在古代戰爭中佔據重要位置,起到關鍵性作用。首先馬在軍需供給始終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然而,受交通、運輸能力、安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古代軍糧的供應非常艱難,甚至拖累了軍隊自身,限制了戰爭的進程和發展。古代軍隊中解決軍需供給的兵種是遊牧民族的騎兵,其中“羊馬隨徵”的馬成為乳血肉俱佳的食品。

不傷害馬,通常還是歐洲騎士的行為規範。中國可是講究“射人先射馬”的。歐洲騎士對陣不傷害戰馬,是當時戰爭模式決定的。貴族騎士之間,論輸贏而不一定分生死,落馬被俘的貴族也沒必要“殺身成仁”,力戰不敵,敗方交出武器做俘虜沒什麼不光彩,勝方也對俘虜也以禮待之,等待對方交付贖金就放人。而俘虜的馬匹、兵器、盔甲都成為勝利者的戰利品。

古代戰爭中,為什麼很少有人去射殺敵人的馬?


馬在古代一直都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軍事裝備,對軍隊的機動性有很大的提升,對戰爭的勝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漢武帝時期就曾為了得到大宛的汗血寶馬而發動對大宛的攻伐。歷史上各個王朝也都有設置專門飼養國家馬匹的部門和官員。

古代戰爭中,為什麼很少有人去射殺敵人的馬?


在戰場上,面對橫衝直撞過來的敵人騎兵,生死攸關,瞬間決定雙方的生死,你射出的一箭、刺出的一槍會考慮只對人而不對馬嗎?就算你只想射人,你有這樣的技術嗎?恐怕你是后羿,也不一定能做到。對付潮水般衝來的尤其是騎兵,我們第一要做的就是要停滯敵人衝鋒,只要能停滯敵人的衝鋒,射那裡都行,管他是人是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