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與自媒體的「狂歡」

這幾天,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個事情,一個二十歲的女孩坐滴滴順風車被害的事情。滴滴公司的做法,值得大家去譴責,尤其是滴滴客服推卸拖拉的態度,非常令人厭惡。

不過,今天的文章,我不準備寫滴滴的罪惡,順風車司機的低素質,甚至也不會寫資本的逐利,或者出租車市場的混亂。寫的人太多了,我再寫也沒有意義。

我要寫的內容,是自媒體人對熱點事件的態度。

自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的一種新興媒體方式,擺脫了以前個人無法發表自己觀點的束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發表自己的看法。

然而,自媒體其實並不自由,在市場和同行的雙重競爭壓力之下,自媒體變成了“熱媒體”,自媒體工作者成了“熱點事件”的奴隸。

就以這次滴滴事件為例,滴滴事件成了很多自媒體人的“狂歡”。幾乎一夜之間,所有的自媒體都在寫這件事情,似乎誰不寫這個熱點事件,誰就會被吃掉一樣。

滴滴的行為的確值得譴責,但是這麼多公眾號,齊刷刷的都寫滴滴事件,這其實也不是什麼好現象,很多人只不過是為了追逐熱點罷了。

滴滴事件與自媒體的“狂歡”

“滴滴的狂歡必定要被終結”,“20歲女孩乘滴滴順風車遇害,如果滴滴......”,“滴滴女孩遇害,當消費降級到消費升級”,“滴滴女掌門的奮鬥史”,“滴滴:我不怕不怕啦,你們也不過如此”,“柳青不道歉,程維萬人捶”

當我打開手機,看見關注的公眾號(因為做自媒體的緣故,我關注的公眾號很多,有好幾十個),幾乎清一色的都在寫滴滴事件,我突然感覺一絲厭惡,千篇一律的內容,看的人心煩。晚上睡覺前,我耳邊都老是響起“滴滴”“滴滴”的聲音,久久難以入睡。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公眾號,專注報道新聞的也就罷了,連財經的,商業的,情感的,勵志的,雞湯的,都在寫。甚至一個專注政治領域的公眾號,都在寫滴滴事件。

說句不好聽的,你們真的對這件事情那麼關心嗎?我看未必。

因為只要每出現一個熱點事件,很多自媒體人就像鯊魚聞到血腥味一樣,馬上撲過去撕咬。從王寶強離婚,江歌劉鑫案,杭州保姆縱火案,到我不是藥神,疫苗事件,到滴滴女孩遇害,都是這樣。

利用大眾的憤怒或者好奇的心理,藉助熱點事件,很多自媒體人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十萬+”。但是,很多事情的真相,往往沒有人關注了,剩下的是各種誇張的描寫或者道德的批判。

吃瓜群眾鬧的越歡,自媒體人就寫的越起勁。不過諷刺的是,一個熱點事件,只要過一個月,就會被大多數人遺忘;過幾個月,就好像是上個世紀發生的事情一樣;過一兩年,就好像是傳說故事,從來沒有在現實世界發生過。

不信,我問你誰是茅侃侃,誰又是歐建新,你還記得嗎?這也就是幾個月前的事情。當時,這兩件事情的熱度,和最近的滴滴女孩事件,不相上下。我賭五毛錢,再過一個月,大家又會把今天的事情忘記,轉而關注下一個熱點事件。

滴滴事件與自媒體的“狂歡”

連一個專門寫政治的公眾號都在蹭滴滴事件的熱點,他平時寫的內容和滴滴事件一點都沒有關聯


有人會問我:楊教授,你難道不寫熱點事件嗎? 當然要寫,但是我不會什麼熱點事件都去寫,我只寫我擅長的,感興趣的話題。

我擅長寫獨立思考,思維方式轉變,職場類的話題,所以李笑來割韭菜錄音曝光以後,我就寫了一篇關於如何提升獨立思考能力的文章;所以歐建新跳樓事件出現以後,我就寫了一篇關於中年人如何開源節流,避免失業後就完蛋的文章。

我不擅長寫社會公共事件的文章,所以哪怕毒疫苗事件刷爆了朋友圈,我也按兵不動;哪怕王寶強離婚案傳的滿城風雨,我也不會跟風。只是滴滴女孩事件寫的人實在太多,我打開手機滿屏幕都是,我實在忍不住了,才寫了這篇文章批判自媒體人“蹭熱點”的文章。

熱點事件,確實應該關注,但是不能關注過度;更不能為了寫熱點事件而寫熱點事件,盲目蹭熱點。

自媒體人,寫熱點事件應該有自己獨立的立場和態度,寫自己擅長和喜歡的內容,並就該事件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解決措施;而不是一味的跟風,揮舞著道德大棒,砸向熱點事件的主人公,吸引吃瓜群眾的關注。

關注熱點事件,沒有錯,但是為了博取關注,蹭熱點,不值得提倡。

滴滴事件與自媒體的“狂歡”

自媒體人喜歡蹭熱點,一方面有自身的原因,為了博取關注,為了閱讀量;另外一方面,我們的讀者,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

自媒體人追逐熱點,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半夜了,突發一個什麼新聞,有的敬業的自媒體工作者都會爬起來趕稿子。好不容易想休息一天,看見新的熱點事件出來了,又只能開始碼字。

如果不是市場需求很大,誰又願意半夜爬起來蹭熱點呢?

俗話說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如果沒有那麼多情緒容易被煽動起來,不喜歡獨立思考的讀者,一看到熱點事件就去湊熱鬧,跟風;自媒體人也不會拼命追逐熱點,拼命迎合大眾的喜好。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越多,自媒體人就會越傾向於蹭熱點;自媒體越是蹭熱點,瞎寫一通,就會把讀者帶的更加不明真相,然後更加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就會逼的自媒體人繼續蹭熱點......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我希望(雖然像我這種無名小卒,希望也沒有用),我們的讀者朋友,少一點八卦的心理,少一點從眾和盲目;多學習知識,多獨立思考,多關心長遠的發展。而不是當吃瓜群眾,天天追逐熱點,議論這個痛罵那個,到頭來自己還是沒有進步。

(對這一事件的分析解讀還沒有完,完整內容請點擊 文末了解更多,打開鏈接拉到文章底部,有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