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死後誰守漢中?漢中的結局是什麼?

徐瑋光208


蜀漢一共有過四位將軍鎮守過漢中,有兩種防禦策略。

第一位鎮守漢中的就是魏延,魏延看重外圍防禦,在各個關隘險要處安排重兵把守。其後的王平、王訓父子在防禦漢中方面沿用了魏延的防禦策略。

第四位鎮守漢中的是姜維,姜維則是將外圍防禦全部回縮,僅靠漢中單線防禦。


當初劉備進漢中王,安排魏延為漢中太守。魏延在漢中外圍各關隘留重兵把守。如敵人來犯,可直接將敵人阻擋在外圍。

魏延死後由王平接替鎮守漢中。公元244年,魏曹爽、夏侯玄率軍自駱谷口進攻漢中。王平採用魏延的方法迎敵,成功擊退了魏軍。

王平死後由其子王訓接管防禦漢中,後來才到姜維。

到姜維接管漢中防務的時候,天下局勢已經不一樣了。魏延鎮守漢中的時候,蜀國國力是最強的時候,而曹操方面也無暇西顧,所以那個時期的漢中相對和平無戰事。



而到了姜維時期的情況就不一樣了,那時的蜀國經過連年戰爭已經非常疲憊了,反而魏國還緩過氣來了,經常襲擾漢中一代,攻勢也越發強,姜維招架起來有些吃力,又覺得將大量兵力佈置在外圍險要處是過於分散,於是將外圍防禦兵力全部收攏在沓中,若遇戰事僅靠漢中防線禦敵,沓中負責支援。

(唇亡齒寒)在後來的司馬昭伐蜀戰爭中,沓中主力被鄧艾牽制住了,魏軍直取漢中,沒有外圍防禦的漢中沒等到姜維支援就被攻破了。


左將軍


劉備攻下漢中後,仿照祖上劉邦自主漢中王,同時破格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重用程度高過了張飛。而魏延的確也非常給劉備長臉,鎮守漢中近十年,魏軍不敢染指漢中,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升任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魏延受誣陷慘遭殺害後,諸葛亮的接班人、蜀漢政權後期重要軍事統帥維取代魏延鎮守漢中,僅僅守了一個月,漢中就被魏軍攻陷。分析漢中失守的原因,不僅僅有姜維策略上的失誤,還有當時三國力量對比,經及當時蜀漢政權內部的變化:

第一個原因,蜀漢政權在三足鼎立中已經處於下風。由於年年征戰,導致國力疲憊,民生凋敝,據記載,劉禪降魏時,《士民簿》記載蜀“領戶28萬,男女人數94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而當時魏“戶口60萬3千,人口443萬2千。”其兵力估計近八十萬。吳“戶口52萬3千,人口240萬。”其兵力估計近三十萬。蜀為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在用兵上已成捉肩見肘之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姜維想要抵擋魏國強大的攻勢更是難上加難。

第二個原因,蜀漢政權內部矛盾進一步加劇。蜀漢政權是外來政權,始終存在荊州集團,東州集團,以及益州集團之間的矛盾,諸葛亮主政時,由於其治理能力,品德操守和政治威望,這一矛盾被暫時掩蓋。諸葛亮去世後,無論是蔣婉、費禕,還是姜維,都因為資歷不夠,沒有人能壓住陣腳,加之劉禪偏信宦官干預政事,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其實魏延被殺,姜維因怕被誣陷獨自到沓中屯田,就是明顯的例證。

第三個原因。司馬家族掌權後積極向外發展。司馬懿高平陵政變後,兩派鬥爭以司馬家族勝出而告終,消除了由曹爽領導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勢力,司馬家庭自此牢牢掌握曹魏軍政大權,控制了曹魏朝政,曹魏內部矛盾得以解決。於是實現大一統的目標就提上了議事日程,蜀漢政權是三國中最弱小的,而且內部矛盾重重,漢中也就成了司馬氏的進攻蜀漢的首選目標。

第四個原因。姜維改變魏延防禦性戰略導致失敗。魏延在鎮守漢中的時候採取的是防禦性戰略,充分利用漢中易守難攻的地形優勢,在每個關口設立了鐵壁銅牆般的防線,魏軍想要進攻漢中十分困難,魏延之後,王平代之,沿用魏延的防守策略,確保漢中不失。而姜維在鎮守漢中之時,為了完成諸葛亮的北伐大業,採取的是讓出大路,把魏軍放入關內,打運動戰的戰術策略,給了魏軍可趁之機,最終導致蜀漢政權第一道門戶的漢中失守。

綜合分析以上四個原因,最後掌心要為姜維說句公道話:漢中失守貌似是姜維策略失當所致,其實這只是表相,憑姜維的軍事才能不可能不知道主動防禦的重要性,其之所以要改變防守策略,主要原因還是蜀漢國力疲憊,兵力吃緊所致,加之曹魏內鬥司馬氏獨掌軍政大權後,積極謀求統一,加大對漢中的用兵,才導致漢中失守。真所謂,時也,運也,命也!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關注點評。


掌心讀歷史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同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蜀軍撤退,魏延作亂謀反,後經楊儀、王平平定,事後不久王平就被升為後典將軍、安漢將軍,輔助吳懿駐紮漢中,王平兼任漢中太守。

公元237年,王平進封安漢候代替吳懿鎮守漢中。

公元238年,姜維隨大將軍蔣琬駐軍漢中,王平被招到大司馬府,蔣琬任命王平為前護軍。

公元243年,蔣琬因病回軍涪縣,任命王平鎮守漢中。

公元248年,王平逝世。此時姜維獨掌蜀漢軍權,所以應該是姜維鎮守漢中。

由於姜維的錯誤防禦策略,把魏軍放入關內,想憑藉漫長的補給線打敗魏軍,後來失敗,姜維投降魏將鍾會。

公元264年,姜維利用鍾會想恢復漢室,失敗後被魏軍所殺。

漢中最後歸於曹魏政權。


迴廊壹寸相思地


魏延死後由王平守漢中。

建安十二年(公元234年)秋,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中病逝五丈原。魏延與楊儀矛盾加劇,以私心領軍作亂,進攻撤退的楊儀。楊儀派遣何平(即王平)迎擊魏延。王平在陣前高聲呵斥魏延軍:“丞相剛剛去世,屍骨未寒。你們怎麼敢如此妄為!”只一句,魏延手下的諸軍明白了過錯在魏延,於是不再為他效命,大軍風流雲散。魏延帶著兒子倉皇逃亡漢中,最終被馬岱斬殺。



《三國志》記載,魏延失敗皆王平一戰之功。因此王平升遷為後典軍、安漢將軍,輔助車騎將軍吳懿駐防漢中,任漢中太守。三年後,建安十五年,王平晉爵安漢侯,並代替吳懿出任漢中都督。

王平於延熙十一年(248年)去世,諸葛亮的親密部下胡濟繼任漢中都督。

景耀元年(258年),大將軍姜維改變之前一直沿用的防守策略,不再主張用重兵屯各個圍戍內禦敵於漢中之外。而是放敵入陽平關,然後利用重點守衛堅城消耗,再派部隊遊擊攻襲敵人弱點。



景耀六年(263年),鍾會大舉伐蜀,圍住漢壽、樂城。久攻不下,本來已經初步實現姜維的防守策略,可沒想到關口守將蔣舒投降,都督傅僉戰死。鍾會得以長驅直入,姜維無奈只能退兵回保劍閣,至此漢中防守策略宣告失敗。漢中落入曹魏政權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