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聲音是教育演講成功的一半

參加區裡的班主任素質大賽,歷時大約兩個月。在比賽的四個環節中,結識了許多好朋友,聽到了好多教育故事,學習到了好多教育教學和表達方面的方法技巧,收益頗多。

曉行今天只說一說演講比賽中的聲音處理問題,因為不是專家,所以只是個人感悟,歡迎討論指正。

演講又叫講演或演說,是指在公眾場所,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語言為輔助手段,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情感,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

關於聲音處理,我們拋開天生的音質音色,只說說幾個注意事項,這些也是我演講時沒有處理完美的地方。

美妙的聲音是教育演講成功的一半

1、 音量

正式比賽時,站在演講的舞臺上,你可能很難分得清自己的聲音音量是大是小,如果聲音太小會很影響演講的質量,如果聲音太大,又會像噪音一樣令人感到厭煩,只有合適的聲音才能令人舒適。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提前走臺試一試音量情況,找助手在臺下不同的部位聽一聽,調整自己的音量到合適的大小。如果沒法提前試,那就注意你前面的選手演講時音量的大小情況,從而確定話筒離嘴的遠近程度。本次比賽中,前面幾位選手就因為話筒離嘴太遠導致音量太小,影響了演講效果。

2、 節奏

語速的快慢、語調的抑揚頓挫、感情的適當處理是演講中的節奏問題。演講比賽,有演有講,講的部分大約比較平,娓娓道來,語速不可以太快;演的部分要有話劇的感覺,該擬聲的擬聲,該憤怒的憤怒,該高興時要高興。文似看山不喜平,演講同樣如此。實踐中發現很多選手講的過多,而且大多平平的敘述,沒有興奮點,導致評委和觀眾走神情況嚴重,這樣也不會有好的成績。在設計演講內容上,以及語言表達上,都要考慮到敘述的節奏和層次的遞進變換,爭取能夠牢牢的抓住觀眾的心,讓他們跟著你走,與你同喜同悲。

美妙的聲音是教育演講成功的一半

3、 吐字

吐字清晰,使用普通話,這是基本要求,需要在平時加強訓練。要保證念出的每一個字都是發音正確,清晰可聞的;要保證能讓觀眾聽得清,不可以趕,不可以吞字,不可以含糊。就像郭德綱說的,要讓每一個犄角旮旯裡的觀眾都能聽的清清楚楚。

由於我在準備過程中過於勞累,練習朗誦的時間比較多,導致長了口瘡,每次發音都磨得生疼,所以,這次比賽我又很多發音不準確,吐字有偏差,是很遺憾的一件事。

4、 與背景音樂的配合

大部分的選手會在課件中加上背景音樂,增強感情效果。這是一件毋庸置疑的好事。但是,演講中發現,有的選手設計的課件播放時聲音開的很大,導致他的朗誦部分被嚴重干擾,極大影響了得分。所以,人聲與音樂聲一定要提前磨合,搭配得當,讓音樂創造的背景真的為演講增色,而不能像噪音一樣喧賓奪主。

如何調整播放過程中的音量,一定要提前到播放電腦上試驗,看看是使用鍵盤音量鍵還是需要退出播放來調整揚聲器,不要臨時抱佛腳,以影響演講效果。

美妙的聲音是教育演講成功的一半

演與講的關係。

1、 敢於表演,不扭捏

郭德綱曾經在評價舞臺表演時說過:在舞臺上,要臉就是不要臉,不要臉就是要臉。意思就是,一旦上了臺,就得撒開歡兒的表演,不能扭扭捏捏,否則就會招致觀眾的笑話。所以,舞臺的勝利者都是敢於表演的,都是進入情境的,都是能入戲的。教師的演講,大部分都是講教育故事,平鋪直敘的講自然難引人入境,所以有時候得演,可以是自己演,也可以是助手演。這次比賽,很多選手都採用了助演,其中一個老師設計的話劇中孩子們的哭戲就帶動的整個現場淚光盈盈,效果非常好。

2、 恰到好處,不浮誇

演講畢竟不是演戲,是以獎為主,以演為輔的,如果演的過多,容易讓人有不真實的感覺。所以,要合理控制演的度,點到為止,切忌浮誇。觀眾一般也是教育同仁,不會因為你只表演了一個故事就對你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充分的瞭解,大家還是要看你的思路的。所以,演的時間一定要短,要給觀眾留下思考的空間。要及時昇華你的內容,要切記,任何的演、講、展示,都是為了抒發你的教育情懷。

以上是我在比賽中的一點個人心得,不是為了指導誰,只是為了梳理自己的得失,錯誤疏漏在所難免,還望高人多多批評指正。

我是曉行致良知,喜歡觀察教育、思考教育,您的關注是我前進的動力!為了讓教育變得更美好,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