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味道|涼粉

無涼粉不夏天。

紅椒豉醬麻香油,蒜汁鹽醋脆香菜。一碗涼粉吃到嘴裡的瞬間,便是功德圓滿。


溼熱的盛夏,味蕾也變得麻木,幾乎品嚐什麼都覺得索然無味。此時最最想念那一碗酸爽微辣的涼粉,只要一口,就誘出一整個夏天了無生氣的食慾。

槐樹下的涼粉攤

小時候,涼粉攤子通常擺在街頭大槐樹底下,一張破舊但乾淨的木桌,白白嫩嫩的涼粉從搪瓷盆中倒扣在案板上,旁邊放著一堆瓶瓶罐罐。

中原味道|涼粉

聽食客要了涼粉,大姐拿起一種叫做刮子的工具,在涼粉塊上嫻熟地刨出筷子粗的涼粉條,抓起來再放進碗裡,涼粉就散開了,色澤潔白、晶瑩透亮。接著拿個小勺在蒜汁兒、辣椒油、醋、芝麻香油……罐裡快速地舀調料水,灑一撮蔥花,就送了出去。

中原味道|涼粉

端過碗來看見紅白綠嫩層疊,烏醬油亮,加上一陣香辣撲鼻,叫人忍不住直咽口水。幾毛錢一碗的涼粉,吃得心滿意足。

換涼粉的吆喝

小時候七八月的上午十點鐘,經常是在看電視,就聽到外面有人拖著嗓子吆喝:涼粉~綠豆涼粉!中氣十足,像是唱一首無敵的歌。

中原味道|涼粉

暑氣蒸騰,踩著自行車從南街到北巷,賣涼粉的大爺通常頭戴草帽,脖子上掛一條溼毛巾,抽空的時候,就拿起溼的毛巾擦一下,再擦一下。

趿拉著拖鞋抱一碗小麥,一路小跑攆過去。大爺掀開涼粉的白布,一塊稍顯透明的涼粉就露出來,帶著溫潤的水光和綠豆清爽的澀氣。

換一斤涼粉。

好咧。

只看到一把明晃晃的刀在凝脂般的涼粉上橫一劃,豎一劃,上稱一斤不多不少,剛剛好。

端在敞口的粗瓷大碗中,涼粉就一顫顫地微微晃動。拿回家用大刀切成白玉條,澆上濃香味重的調料,嗦一口,味蕾頓時就像開了花,辣得十分過癮。

開封炒涼粉

去開封逛夜市,必買的吃食就是炒涼粉。

中原味道|涼粉

賣炒涼粉的一般推個帶火爐的車子,火上架個直徑一尺半的平底鍋,旁邊是個鋏皮包的大案子。將搪瓷盆裡的涼粉倒扣出來,手起刀落,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塊,倒進平底鍋裡焙著,老遠就能聞見香氣。有人買,就用平鍋鏟扒拉一份出來,加上蔥、姜、蒜末炒。再將調成稀糊的自家曬的豆醬潑上,用一個小碗蓋上燜,燜到剛剛結出焦皮,涼粉軟香又不糊鍋粘鍋。最後加紅辣椒、綠蒜苗,快速翻幾下,用鏟子掀進碗裡。

炒涼粉最好吃的,是平底鍋最下面的一層。因為涼粉長時間加熱後容易在鍋底結成鍋巴,調料的香味兒滲進去,焦香軟嫩,唇齒間又透著豉香。

中原味道|涼粉

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在變化著,冰淇淋、果凍、布丁、冰沙、奶茶,還有各種果飲,逐漸成為人們消暑的主流美食,涼粉這道傳統小吃的生存空間被擠佔,但入口爽滑的家常滋味,早已植入很多人的心中,成為清涼爽口的夏日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