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藥每年導致7萬次兒科急診,真讓人愁!

这药每年导致7万次儿科急诊,真让人愁!

雖然抗生素適當使用時可以挽救生命,但抗生素也會傷害孩子。

作者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兒科蠟筆小新

來源丨醫學界兒科頻道

娃又雙叒叕病了

“我家娃由於體質差,幾乎每個月都要生病一次。”寶媽阿燕談起這事,深深嘆了口氣。

“醫生經常都會處方抗生素。由於從事醫療相關工作,深知抗生素的危害。但對臨床知識相對欠缺,對於醫生處方的抗生素,心裡一直很糾結——吃,擔心藥物副作用和耐藥;不吃,又怕娃病情加重……

筆者相信,糾結是否使用抗生素的不止阿燕一個,許多寶爸寶媽也會在孩子生病吃藥上糾結不已。其實,不僅老百姓糾結,有時候醫生自己都會糾結這個問題。

抗生素每年導致美國7萬次兒科急診

近日,美國疾控中心(CDC)在兒科感染病雜誌(J Pediatric Infect Dis Soc)報道稱,兒童的抗生素藥物不良事件導致美國近7萬次/年的急診科就診佔所有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的46.2%2/5的抗生素副作用發生於2歲及以下的兒童86.1%為藥物過敏反應,如皮疹、瘙癢或血管性水腫。

这药每年导致7万次儿科急诊,真让人愁!

圖一:兒童抗生素藥物不良事件導致美國每年7萬次急診科就診

研究報告主要撰寫人美國CDC的Lovegrove說,“對於父母和其他照顧孩子的人來說,這些發現提醒他們,雖然抗生素在適當使用時可以挽救生命,但抗生素也會傷害孩子,只能在必要時使用。

同時,“對於醫療服務提供者來說,這些發現提醒我們,抗生素的副作用是很常見的,而且對兒科患者來說具有臨床意義和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

2歲及更小的兒童發生藥物不良事件的風險最高;

阿莫西林是9歲及以下兒童最常使用的抗生素,其藥物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也最高;2歲及以下,阿莫西林的藥物不良事件發生率最高;

磺胺甲惡唑/甲氧苄啶是10~19歲兒童最常見的藥物不良事件;

除了磺胺甲惡唑/甲氧苄啶之外,所有抗生素不良事件均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率下降。

这药每年导致7万次儿科急诊,真让人愁!

圖二:美國不同年齡處方抗生素構成

早在本次報道之前,抗生素的濫用就已引起多方關注。

無論是兒科門急診,還是住院部,抗生素都是最常用的藥物之一。美國有研究顯示至少1/3以上的抗生素處方是不必要的。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減少抗生素的耐藥性上。然而,該研究表明,當臨床醫生決定治療方案時,這些長期的社會風險(耐藥等)並不總是優先考慮的。

Lovegrove坦言,“通過考慮對個體患者、臨床醫生、家長和護理人員的即時風險數據,可以更好地權衡抗生素治療的風險和益處。”

这药每年导致7万次儿科急诊,真让人愁!

圖三:2011~2015年,美國兒童抗生素不良事件至急診科就診的研究報道原文

研究人員指出,該研究無法確定哪些抗生素處方是不必要或不合適的,因為沒有關於抗生素適應症、劑量和治療時間的數據。同時,由於該研究只包含“導致去急診科就診的藥物不良事件”,可能會低估了兒童因抗生素產生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因為有一些不良事件不一定導致患者到急診科就診。

我國抗生素使用情況怎麼樣呢?

2004年8月,國家衛生部(現衛健委)頒發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指出:我國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調查顯示:每年約有三萬名兒童因不恰當地使用耳毒性藥物而造成耳聾,其中95%以上為氨基糖甙類藥物

抗菌藥物的濫用還導致藥物資源的巨大浪費,1998年的一個統計表明,僅不合理使用第3代頭孢這一項,就使我國每年浪費衛生資源7億元。

湖北省15所三級甲等醫院常見病原菌部分監測資料表明:一些細菌的耐藥率已從1996年的1%上升到2002年的19%。

浙江省省級醫院1997~2000年間患者的調查研究,一些細菌的耐藥率已從4年前的14%上升到44.3%,而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已從93%上升到100%。

这药每年导致7万次儿科急诊,真让人愁!

圖四:兒科常見抗生素濫用引起的藥物不良反應

2010年,顧覺奮等對我國2004~2009年兒童使用抗生素的文獻進行分析發現,我國兒童抗生素平均使用率高達84.5%,明顯高於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範》中規定的抗菌藥物使用率應控制在小於50%的;我國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中位數79%,與歐美國家20%~30%的差距十分明顯。

由於抗生素的使用,需要考慮患兒年齡、病程、疾病嚴重程度、血象、感染指標、影像學檢查及臨床表現

等多方面知識來判斷,目前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來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而不同的醫生,還受到其臨床經驗的影響,有些醫生經常處方抗生素,有些醫生則用得很少。

多數醫院兒科門診應用抗生素的途徑多為靜脈滴注給藥,抗生素佔兒童輸液量的97.3%。主觀上,醫院和家長雙方對濫用注射劑的危害均認識不足,習慣把靜脈給藥作為首選。但事實上,許多抗生素,如兒童常用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更適合於口服,因為口服吸收緩慢,有利於維持有效的血藥濃度。

如何減少兒童抗生素的濫用?

抗生素的濫用,應該從國家及衛健委、醫院、醫生及患者四個層面來努力。

■ 國家及衛生管理部門

國家可效仿歐洲的藥品管理模式,要求藥品上市許可持有者提交試驗研究數據,並關注其上市許可的評價和變更,對於兒童等特殊病人,應特別註明兒科使用安全性相關信息的申請條款。

由於許多藥物缺乏兒童相關數據,兒科醫生用藥很多時候只是效仿成人的用法,缺乏相關的數據,造成用藥劑量、療程的差異,產生不良反應。因此,建議把兒科用藥開發計劃納入藥物發展計劃。加強對藥物的監測和宣傳教育,對新生兒、年幼兒及患有特殊疾病的兒童的用藥選擇,應給出官方的指導。

醫院應充分利用藥師資源,藥劑師介入、核實處方是否符合兒科抗生素使用規範的標準,評價藥物過敏性,藥品的相互作用和超劑量等問題。由藥師和質量控制人員不定期抽查醫生的病歷和處方,定期公佈不合理用藥,並進行針對性指導。此外,醫院應建立完善的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實施細則,並嚴格實施。

醫生應嚴格把握用藥指徵

醫生應認真學習抗生素相關的法律法規(如《藥品管理法》、《藥品管理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及國家衛生部門頒發的抗生素使用指導準則(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

这药每年导致7万次儿科急诊,真让人愁!

努力做到:能用抗生素,也可以不用抗生素,就不用;能使用非限制級抗生素,就不使用更高級的抗生素;能用一種抗生素治療的,就不聯合應用多種抗生素;能口服抗生素,就不使用靜脈滴注用抗生素。

■加強家長的宣傳教育

臨床上,經常遇到有些患者要求使用抗生素,甚至認為,生病了不輸液就不會好,不使用“消炎藥”(抗生素)就不會好。醫務工作者應通過不同途徑,進行健康教育,宣傳合理使用抗生素,告知抗生素濫用的危害,減少家長對抗生素的依賴,使其對醫生的合理施治予以配合。

抗生素的濫用,已然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抗生素的規範使用,臨床上也嚴格限制抗生素的使用指徵,並根據不同等級的抗生素授權予不同級別的臨床醫生,大大降低抗生素的濫用。儘管如此,由於各種原因,抗生素的不規範使用依然很常見,抗生素的規範用藥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Maribeth C. Lovegrove. US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for Adverse Drug Events From Antibiotics in Children, 2011–2015. J Pediatric Infect Dis Soc.2018 Aug 23

2.http://www.pids.org/news/649-antibiotic-side-effects-in-kids-lead-to-nearly-70-000-er-visits-in-the-u-s-each-year.html

3.王芸,顧覺奮。我國兒童抗生素濫用現狀概述。藥學與臨床研究,2010 Jun;1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