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竹竿行列的你,看過來!

長胖未必比減肥容易。不少人生活吃夠睡夠就是不長肉,紙片人、豆芽菜的身影也許就在你我身邊。25歲的陳先生擁有180釐米高個頭,但體重只有55公斤。醫生查出他胃腸功能紊亂。通過制定調整飲食和活動量的方案,他目前以每月一公斤的速度增重,逐漸脫離“竹竿男”行列。

告別竹竿行列的你,看過來!

專家指出,胃腸消化吸收功能紊亂、體力活動少、熬夜、偏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年輕人日漸消瘦的常見原因。增肥要做到均衡飲食、堅持食物多樣化,不要迷信某類食物的“神奇”功效,也不主張正常人長期額外補充營養製劑。

警惕身體出現“低水平的平衡”

營養師表示,想要增肥的人一大半是年輕人。“20歲出頭的職場人士或學生出現豆芽菜、竹竿男、竹竿女的體形,主要和行為模式不當有關,包括飲食習慣、體力活動、生活作息等。白領,尤其是女孩子,有的食量少,有的就餐不規律,有的睡眠不足,也有女孩子有意識控制體重追求骨感美,導致日漸消瘦下來。不少年輕人感覺自己身體還可以,但實際上存在胃腸消化吸收功能紊亂、體力活動少、長期熬夜等問題。”她說,這些年輕人極有可能身體各臟器的儲備功能相對較少,總骨量、內臟細胞的體積和數量都較少,處於營養和功能的“低水平的平衡”。

告別竹竿行列的你,看過來!

怎樣判斷是否需要增肥?營養師介紹,可以通過目前得到國際認可的是體質指數(BMI)進行計算。BMI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國際統一使用的肥胖分型標準,其計算方法是BMI=體重(千克)/身高的平方。中國正常BMI值的參考標準為18.5~23.9,低於這一範圍是體重過低;高於此則為超重。

堅持多樣化飲食 別偏愛某類食物

告別竹竿行列的你,看過來!

營養師表示,增肥前要先對身體健康情況進行全面評估。首先要排除病理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長期低燒、結核、慢性腹瀉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腫瘤等情況。第二步是進行飲食調查,瞭解患者平時飲食所吃的食物、食量。她提到,到營養科門診增肥的人群中,既有糖尿病、孕婦等特殊患者;也有一般的年輕人。通常年輕人病理性疾病情況相對少見。

告別竹竿行列的你,看過來!

“營養平衡包括營養素及熱量的攝入和代謝平衡。瘦人要增肥,總體原則是使攝入能量大於消耗能量。通常每多攝入6000~9000千卡的熱量體重能增加1公斤。”營養師介紹,由於存在個體差異,需要通過身高、體重、代謝的評估計算每天攝入的能量和運動量,制定適合個體的增重方案。總體原則是堅持做到均衡飲食,提倡食物多樣化,不主張過分強調某種或某類食物的功效,也不應該有什麼絕對禁忌,要做到不挑食。其次,正常人群不主張長期額外補充營養製劑。增加和維持體重可以通過自我調整,按正確的方法,一般每個月可增重1~2公斤,也出現過增重4公斤的案例,但增重和減肥一樣,都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修正和長期堅持適宜的行為模式。

辦公室加餐補充熱量

“增加攝入總量可通過增加進食頻率和單次攝入量來實現。”營養師說,辦公室白領可嘗試做做“減法”和“加法”。減法就是胃要靠“養”:應少吃多餐,慢吞細嚼;儘量不要吃對胃黏膜有較強刺激的食物,如:冷飲、軟飲料、濃茶、咖啡、辛辣食物、芥末、火鍋等,不要吃湯泡飯,或邊進食邊飲水。必要時可應用藥物緩解胃部不適症狀。“加法”是可嘗試在辦公室加餐補充熱量,儲備一些方便攜帶的食物,比如水果、堅果、餅乾、水煮蛋、燕麥片等,在兩餐之間進食。

營養師還推薦一些有助增重的食物(即能量密度高的食物):

1.乾果堅果類:花生、核桃、開心果、松仁、葡萄乾、杏乾等。但營養師提醒,市面一些堅果製品存在過量添加食品添加劑、含鹽量較高的情況,因此不建議一次過多食用。

2.穀類豆類:包括燕麥、全麥、餅乾、雜糧麵包、綠豆、黃豆、黑豆、豌豆等豆類及其製品。

3.飲料:牛奶、酸奶、白開水、淡茶等。

4.蔬菜和水果:土豆、芋頭、玉米、蓮藕等含澱粉較多的蔬菜;香蕉、蘋果、梨子、榴蓮、葡萄等水果。

5.出差或迫切需要增肥的人群,可使用全營養製劑,在廣州各三甲醫院的營養科都有充足的可供各種人群選擇的營養製劑。

6.此外,堅持運動對保持體重、維持人體肌肉體積十分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