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行业环保宝典(政策合集、需求影响、未来趋势)

SMM8月24日讯:近年来,我国多地相继发生了如陕西凤翔、河南济源、湖南武冈和湖南嘉禾等数起涉铅企业重金属污染事件,为我国以铅为代表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敲响了警钟。

造成这些铅污染事件的污染源以铅冶炼企业和铅蓄电池生产企业为主,反应出国内铅冶炼行业的重金属污染防控监管存在漏洞。提高环保水平,有效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对推动铅冶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我国铅污染事件的高发态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池生产环节铅污染物超标排放问题突出。尽管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铅烟、铅尘、硫酸雾和污水等已有较成熟有效的处理技术,但其投入约占生产线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由于多数企业规模小,环保投入不足,设备设施简陋,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由于运行成本的原因,相当一批企业环保设施成为“摆设”,导致铅污染事件频发。

二是回收无序导致含铅废酸污染严重。目前,铅酸蓄电池回收以大量个体从业者为主,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由于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加上经济利益驱使,相当多回收点进行手工破碎拆解,高价卖出铅片后,酸液随意倾倒,大量含铅废水、铅渣、铅泥进入下水道、水域和土壤,其他价值不高的材料随意抛弃,含铅隔膜与垃圾一起焚烧处理,污染严重。许多再生铅企业基于经济性等方面考虑,默许倒酸行为。

三是铅再生利用不规范导致大量二次污染。回收的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再生铅生产。由于再生铅企业太多,全行业有240多家企业,平均产能规模仅4500吨/年(数据截止2013年6月)。众多小企业由于没有环保设施或设施极为简陋,工艺技术极其落后,二次污染非常严重。

铅污染事件频发,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铅污染形势十分严峻,行业秩序混乱,已到了非下大决心治理不可的地步。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轮又一轮的环保政策开始不断出台。

环保政策来袭 铅行业迎来灭顶之灾?

1、中央环保督查

2015年7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简称《方案》,要求全面落实党委、政府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主体责任。会议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号:要把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作为先期督察对象,近期要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重点督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情况。

2016年,雾霾警报频发,令国家加大环保力度。同年11月,第二批7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4日至30日陆续实现督察进驻,对北京、上海、广东、湖北、重庆、陕西、甘肃7省市进行环保督察工作。据了解,虽然在前期的多次检查后,金属企业的环保措施有所改善,但仍存一些企业有待优化或处理。

例如铅的冶炼方法有火法和湿法两种,目前以火法为主,湿法炼铅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火法炼铅基本上采用烧结焙烧--鼓风炉熔炼流程,我国主要是采用这种工艺,产量占矿产铅产量的 50%以上,这种工艺流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根据铅锌行业规范条件(2015),新建、改造及现有铅冶炼项目,粗铅冶炼须采用富氧熔池熔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或一部炼铅工艺,并需配套双转双吸或者其他先进制酸工艺,必要时制酸尾气需配套脱硫设施。

带来的影响:

对铅行业供给端的影响明显。从两次受环保督查的省份来看,15个省份2016年1-11月全国铅精矿产量占比高达69%,其中陕西、甘肃、江西、河南、云南影响较大。据报道,云南个旧的铅冶炼厂全面关停,针对督察反馈意见,云南个旧市要求2017年6月底前所有鼓风炉炼铅企业全面停产整顿,对无组织废气完善污染治理设施,排放口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备;2017年底前完成鸡街片区12座鼓风炉的淘汰。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沙甸地区59座铅冶炼鼓风炉的淘汰。不仅如此,云南部分小型铅矿山也受影响暂时关停。

原生铅方面来看,受环保督查的影响,2016年6月全国主要原生铅厂开工率为64.7%,随后7 月和8 月全国主要原生铅厂开工率分别下降至56.75%和 52.92%,9月更是跌至50%,降为年内新低。7月原生铅产量25.46万吨,8月下降至24.61万吨,9月进一步下降至22.52万吨。

再生铅方面来看,11月份第二批环保督查再起,再生铅企业关停面积扩大,供给收紧推动价格上行。

价格方面来看,原生铅和再生铅的价格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铅精矿的价格涨幅高达100%。

2017年,第三批环保督查结果显示,有色金属行业所暴露的问题尤为突出,铝铅锌行业深受冲击。在湖南,中国五矿集团下属的多家企业、湖南有色衡东氟化学有限公司、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衡阳市金龙矿业、湘潭碱业公司、湖南新新线缆公司等多家公司被点名;在贵州,六盘水市旗盛煤焦化公司、黔西南州兴仁县登高铝业有限公司等多家有色金属行业公司被点名。

另外,相关数据显示,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8个省、自治区,累计交办转办群众举报13826件;相关地区立案处罚2115家,处罚金额9449.24万元;立案侦查122件,拘留146人;约谈1113人,问责1797人。对于铅行业来说,此次的环保检查对原生铅和再生铅的持证企业基本没有影响,只对再生铅非持证企业影响比较大。

2、京津冀发布采暖季“限产令”

2017年,环保部等10部门、京津冀晋鲁豫等6省市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提出全面完成《大气十条》考核指标,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

实施范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市,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以下简称“2+26”城市,含河北省雄安新区、辛集市、定州市,河南省济源市)。

对于有色金属行业的要求与限制:

1、有色化工行业实行优化生产调控:有色再生行业熔铸工序,采暖季限产50%。

2、2017年12月底前,完成铜铅锌冶炼、电解铝、原料药制造、农药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对不按证排污的,依法实施停产整治,并处罚款,拒不改正的,依法实施按日计罚。

3、要求各地要做好钢铁、焦化、有色、电力、化工等涉及大宗原材料及产品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筛查,监督重点企业错峰运输执行情况,重点用车企业要提前做好生产物资储备,合理安排运力,优先选择排放控制水平较好的国四和国五标准车辆承担运输任务,保证采暖季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运输车辆比例达到80%以上。

停产限产名单(节选)

铅行业环保宝典(政策合集、需求影响、未来趋势)

铅行业环保宝典(政策合集、需求影响、未来趋势)

铅行业环保宝典(政策合集、需求影响、未来趋势)

2018年采暖季企业限产停产继续

2018年2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提出2018年10月1日起,河南省对有色金属再生企业的熔铸工序限产50%以上。

针对有色行业,2018年10月1日起,电解铝、铅、锌、铜、镍、钴、镁、钛、钒、锡、锑、Hg和再生铜、铝、铅、锌行业全面执行国家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规定。

铅行业环保宝典(政策合集、需求影响、未来趋势)

铅行业环保宝典(政策合集、需求影响、未来趋势)

铅行业环保宝典(政策合集、需求影响、未来趋势)

3、国务院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为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制定本行动计划。

其中目标指标要求,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的省份,要保持和巩固改善成果;尚未完成的,要确保全面实现“十三五”约束性目标;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应在“十三五”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源头防控、重点防治。在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等产能,提高过剩产能淘汰标准。集中力量推进散煤治理。大幅提升铁路货运比例。鼓励淘汰使用20 年以上内河航运船舶。二要科学合理、循序渐进有效治理污染。在重点区域继续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扬尘、露天矿山整治,完善秸秆禁烧措施。三要创新环境监管方式。推广" 双随机、一公开" 等监管,鼓励群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完善法规标准和环境监测网络,强化信息公开和考核问责,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保卫蓝天。

对有色行业的要求:

1、积极推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新、改、扩建钢铁、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区域、规划环评要求。

2、开展钢铁、建材、有色、火电、焦化、铸造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无组织排放排查,建立管理台账,对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转移和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实施深度治理,2018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基本完成治理任务,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2019年底前完成,全国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

3、在黄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对钢铁、建材、焦化、有色、化工、矿山等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实施应急运输响应。

4、加大秋冬季工业企业生产调控力度,各地针对钢铁、建材、焦化、铸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制定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差别化管理。要将错峰生产方案细化到企业生产线、工序和设备,载入排污许可证。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坚决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狠抓重污染天气应对。”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在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对今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出部署。这是汾渭平原地区首次被提到蓝天保卫战“主战场”的地位。

那么,为何将汾渭平原划入重点区域?

据悉,汾渭平原是黄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及台塬阶地的总称,主要由山西汾河平原和陕西渭河平原组成,包括山西省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河南省洛阳、三门峡,陕西省西安、宝鸡、渭南、咸阳、铜川等11个地市。

汾渭平原被纳入重点区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汾渭平原城市PM2.5浓度非常高,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汾渭平原作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国家主动去啃这块硬骨头,蓝天保卫战一定会打赢!”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部副主任雷宇满怀信心。

8月20日开始,约90个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组将进驻汾渭平原11城市,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进入第二阶段,按照工作方案要求,200个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的216县(市、区)进行督查,发现涉气环境问题49个;90个督查组对汾渭平原11城市的83个县(市、区)进行督查,发现涉气环境问题89个。

据调查,该地区铅冶炼企业分布较少,铅产能占全国不及5%,所以此次行动对铅供应影响相对有限。

此次11城市中金属相关冶炼产能占全国比例如下:

铅行业环保宝典(政策合集、需求影响、未来趋势)

接下来对“2+26”城市长达3个月的环保督查工作,预计将会有更多企业面临减产乃至停产的局面,具体情况如何,还待有关部门做出进一步事件进展公告。

“绿色环保风暴”下再生铅行业生存史

近年来,我国铅污染日益严重,铅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事件,对行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自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以来,相关环保政策密集出台,我国的再生铅产业一直处在“绿色环保风暴”之下。2013年,环境保护部公布了两批通过核查的铅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名单,仅24家入围。再加上受到越来越严厉的环保核查的影响,以及“ 两高”公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各地对新建再生铅项目审批较谨慎,为数不多的新建再生铅项目主要以技改项目为主。同年3月,信息、环保、商务、发展、财政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

2014年,关于再生铅产业的相关政策出台的脚步并未放慢。6月9日,环境保护部公布符合了《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的第一批企业名单。只有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入选。7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铅冶炼企业协同处置阴极射线管含铅锥玻璃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试点再生铅冶炼企业应当符合《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的准入要求,同时要求试点企业应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并且企业近1 年须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违法行为,未受到环保部门行政处罚。

自2013年以来,中国再生铅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和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企业数量从300多家,淘汰到80家,规模以上企业稳定在30家左右,其实际产能占到总量的70左右。 据统计,2014年中国再生铅产量为154万吨,较2013年增加10%左右;2014年12月,中国共有15家再生铅企业具有再生铅生产资质,且处于生产状态,较2013年同期增加4家。几年里,国内大型再生铅企业、蓄电池生产企业以及原生铅冶炼厂加大对再生铅行业的投入,符合再生铅生产资质的企业数量及企业产能均在明显增加。

2018年国内环保高压常态化,年初华北地区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安徽工业园区的整改,中央环保督查组对各省进行“回头看”工作,对再生铅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于再生铅“三无”冶炼厂来说,生产受限颇多,受环保核查影响,“三无”冶炼厂被大面积关停。

2018年上半年环保对再生铅企业的影响

铅行业环保宝典(政策合集、需求影响、未来趋势)

近几年蓄电池企业也生产再生铅,把市场上的废电瓶主动回收回来作为原料。但合法正规的回收企业生存空间狭小,其根本原因在于废铅酸蓄电池收集暂存环节游离在制度之外,难以监管没有制约。据了解,市场70%的废旧铅蓄电池掌握在小作坊手中,小作坊回收也因为没有规范的流程和设施容易造成严重污染,对于正规持证回收单位来说,回收量少也是面临的问题之一。2015年来,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再生铅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等相继出台,前段时间,有消息称生态环境部正考虑对电池生产、冶炼处置企业的原料合法性进行执法检查。未来或对骨干企业发放废旧铅蓄电池收集许可证,并实施全国联网电子审批跨省转移联单。这样的举措也意味着未来企业将走向规范化,非持证企业逐渐向持证企业靠拢。

总的来说,由于环保政策施压,我国再生铅产业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先进产能的利用率有所提升,环保带来的不仅仅是相关企业减产停产,更多的是规范企业生产、回收等环节,最大程度的减小铅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也不忘还百姓一个美丽宜居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