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年轻演员断档,流量明星如何向实力派转型?

资讯|年轻演员断档,流量明星如何向实力派转型?

“我们的流量明星还扛得起收视率吗?”

对比过近期同档电视剧的收视数据后,这是近期大部分观众及制作方的疑惑,也是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疑思。

事实上,国内的电视剧产业似乎有一个尾大不掉的怪循环:出品方,明星,制作团队三者互为制约,但链条中的每一环都被架在空中,以畸形的方式形成闭环。

出品方作为资方,将更多的宝押在流量明星身上,试图凭借他们的市场号召力保证收益,此时产生了两个方向的恶循环:明星因为机会过多而无法周全拍戏时间,有时甚至用绿幕及替身来凑;资金量留给制作方的所剩无几,服化道规格无法达到精良标准。

那么怎样才能将剧集卖出一个可以平衡收支的价格?

——增加集数,拖延战线。

即便是剧集整体质量饱受争议,但观看人数依然是一个可观的数字,电视剧结构中的每一环并未受到实质影响。

而这条路在早几个月前,甚至还是畅通无阻的。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两档节目《演员的诞生》、《声临其境》的爆红,就证明观众对于演员的演技是有要求的,而我们并不缺好演员,缺的是让好演员们有戏拍的机制。

那么一部类似于《武林外传》的口碑剧,没有一位可以称作“流量明星”,他们的演员从何而来?

《武林外传》的角色都是为演员量身定做,这在目前的影视剧市场是极少见的。而目前影视剧的主角集中选择在咖位大、话题度高的明星中,话语权以绝对优势占据在明星手中。

同时,在当代语境下,影视行业的主流媒体很少就流量担当的演技发表看法,演技相关的各大奖项大多是独木桥式的评优机制,而真正的实力派演员们,市场却未能给予匹配其能力的行业和商业价值。

所以,一个具有专业性并且能够保持客观的评价体系需要被建立起来,市场需求下,就有相应的节目应运而生——《演技大赏》。

截止2018年8月6日,这档由“理娱”携手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短视频节目,全网播放量达3.5亿。单期最高值达到5700万。娱乐向短视频全网数据第一,微博话题榜第一。

实打实的爆款,以单集时长为5-8分钟的容纳了拿业务能力点评演技的核心价值输出。

这档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敢说”+“会做”,观点犀利、角度清奇的评论配上魔性的剪辑,既有深度又有趣味。不同于市面上对明星或捧或杀的节目,《演技大赏》强调通过娱乐来自省,尽可能理性地讨论行业问题,抛开八卦,摆事实讲道理。

节目每期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从演员的演技赏析入手,讨论明星的个人发展,演员群体的问题,以及行业现象和面临的困境。通过一系列节目,《演技大赏》为行业问题犀利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光鲜外表下,中生代男演员的困境有几人知?

角色脸谱化是基于剧本脸谱化,古装大剧是近几年最常见的题材,男主角通常是古装版的霸道总裁,不管讲的是玄幻还是历史,都是披着外衣的爱情剧,跟都市言情中的霸道总裁没有区别。而一大票中生代男演员,比如陈伟霆、钟汉良、乔振宇、林更新、张彬彬……都被困在这些类型剧中,兢兢业业地演着人设完全相同的男主角们。

他们不止人设相同,声音也完全一样。作为影视后期创作中的一个专业流程之一,很多优秀的配音老师会弥补现场拍摄中因客观条件受限而无法避免的遗憾。最终边江、姜广涛、阿杰则成为这些剧的男主角们的同一副嗓音。

久而久之,片方和观众可能都不会太相信,他们还能够真正地演好一部戏。

在“三十岁男演员演技大赏”这期节目中,《演技大赏》提出了30代男演员转型问题,并推导出演员断档和经济团队有最大关系。

节目当中详细分析了陈伟霆出道以来的作品。

近几年的角色雷同加之统一配音,与早年灵活生动各有不同的小人物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资讯|年轻演员断档,流量明星如何向实力派转型?

而千篇一律的人设,一年到头满满当当的通告,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几乎所有当红的中生代甚至更年轻的一代,到了镜头里,都成了量产总裁,造成这个局面的,公司和市场一个都跑不掉。因为在这当中,他们面对艺人,不是一套培养体系,而是一套榨干体系。”

片方和经纪公司为了一时的利益,将演员爆红的那一刻定格,并在之后不断重复,短期内观众当然欢迎,但时间一长总会审美疲劳,这种“榨干”式的消耗,会对演员的职业生涯造成巨大的损伤。

资讯|年轻演员断档,流量明星如何向实力派转型?

对于《演技大赏》的分析,演员粉丝也表示赞同

至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演技大赏》给出的结论是,要看演员自己的决心。

资讯|年轻演员断档,流量明星如何向实力派转型?

被资本裹挟当然容易身不由己,但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演员们也应该看的长远一些,不要被不靠谱的片方和经纪公司长期绑架。

年轻演员断档,流量明星如何向实力派转型?

除了30代小生的困境,女演员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上一代有章子怡周迅等等实力派代表,年轻些的有春夏、周冬雨、马思纯等新晋影后,她们不仅有演技,而且会挑戏,各个都已有代表作傍身。

而中间这一代,杨幂、刘诗诗、Angelababy、唐嫣……都还在质量不高的电视剧里打转。傻白甜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小花们的演技却撑不起除了傻白甜之外的其他更复杂的角色。

与之相对的正面例子,就要数刚刚拿下飞天奖,完成了电视剧最高奖金鹰飞天白玉兰大满贯的孙俪,《演技大赏》这期节目通过分析孙俪的演技进化,给年轻女演员及其他流量明星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节目梳理了孙俪的成长路径:非科班出身,拍过流量型的内容,走过弯路。但不同的是,孙俪在工作中不断磨砺自己,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敬业态度,认真对待角色,并且谨慎选戏。正是这些异于他人的自我要求和对业务的不断提升,才能使孙俪从一众小花中脱颖而出。

资讯|年轻演员断档,流量明星如何向实力派转型?

通过“80’s的孙俪成视后大满贯,为什么80’s其他小花会断档”这期节目,《演技大赏》指出小花和小生沦为流量型的原因,通过孙俪的例子给出向实力派转型的方法。年轻演员不要被名利冲昏了头脑,人气、粉丝都是一时的,颜值时代很短暂,只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才是需要牢牢握在手里的本事,明星光环加身也不能忘本。

好演员太少,还是新生代和老戏骨被埋没了?

活跃在银幕上的演员单一,市场和观众普遍反应审美疲劳。《演技大赏》对行业的另外一个贡献,就在于挖掘好演员,通过对行业的观察、专业的眼光和敏锐的嗅觉,发现那些有实力但不为大众所知的实力派。

艺考结果早已公布,中戏表演专业前三名是易烊千玺、李兰迪、胡先煦,北电表演专业前三名是吴磊、黄俊捷、宋祖儿,几乎全是明星考生。

资讯|年轻演员断档,流量明星如何向实力派转型?

而早在他们艺考前,《演技大赏》就在节目当中,盘点了几位小童星出道以来的表现。

难得的是节目中对几位小演员的态度十分客观,指出他们的演技目前并不稳定,具体要看剧本质量、剧组环境与导演指导的综合影响。关于童星的发展,节目里也表示他们在这个阶段能不能打下好的基础,还要看其背后团队选戏、为演员做规划的水准。

《演技大赏》推人的眼光,还体现在挖掘被埋没的演技派上。他们通过《海上牧云记》挖掘了周一围,通过“气场炸裂的男神女神”发现徐正溪,通过“85后小生死亡演技比拼”推出翟天临,通过《大秦帝国》和《琅琊榜2》发现了张博,又通过“谁是最有气场女演员”挖掘了万茜……据说周一围和翟天临参加《演员的诞生》,就是因为节目组看到《演技大赏》对两位实力派的推荐。

资讯|年轻演员断档,流量明星如何向实力派转型?

巧的是,周一围的那期《演技派》上线当天,就创造了艺人话题高点,这与周一围在《演员的诞生》夺冠时的话题关注度相当。

对于周一围这样的实力派演员来说,知名度不仅可以带来剧本选择权更广的机会,也能拔高时尚资源的整体水平,实现商业价值变现。

这就是《演技大赏》的初衷,通过专业视角,看待和评价明星的业务能力,然后向市场和行业推荐具有演技实力派的明星,通过行业和市场的认可,完成他们潜在商业和行业价值的最终变现。

目前的娱乐圈,充满了过剩的荷尔蒙和炒作,可是,从艺人的长期发展来看,人气、粉丝、颜值,都具有强烈的快餐消费性的特点,生命周期是短暂的。过硬的业务能力才是永不过气的真本事。

因此,一方面,《演技大赏》会坚持从行业里挖掘被埋没的演技实力派;另一面,他们试图确立某种价值取向,希望通过这些实力派的崭露头角,让娱乐圈回到“专业至上”的行业初衷,而不是沉迷于喧嚣浮躁的流量和颜值。

理娱制作方杨程团队认为,这些被埋没的实力演员,如果最终能实现他们在行业端和市场端的商业价值,才是市场和行业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同样,也是行业和市场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资讯|年轻演员断档,流量明星如何向实力派转型?

《演技大赏》的内容曾多次被明星所转发,大量被媒体引用,说明这种业务取向的评价系统,的确是行业刚需。节目固定于每周三晚播出,覆盖自媒体平台、今日头条、腾讯视频、爱奇艺、抖音等全网渠道,在影响力上可见一斑。

资讯|年轻演员断档,流量明星如何向实力派转型?

面对《演技大赏》的评论,艺人也纷纷互动,认可评价。当演员们能够坦诚地面对评价,观众能够客观地看待作品,媒体能够以客观的态度进行报道,制作方能够以质量为目标来挑选演员、创作剧本,这样的良性循环才对行业发展最有益,才能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资讯|年轻演员断档,流量明星如何向实力派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