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過後,總有彩虹——Jodi Picoult《House Rules》書評

風雨過後,總有彩虹——Jodi Picoult《House Rules》書評

1.

Jodi Picoult 作為常年在英國暢銷書榜上的作家,每個書店顯眼的位置上都會看到她的名字。我以前也拜讀過一本 《Perfect Match》。講的是一個普通母親如何一步一步為自己遭受性侵的幼童復仇的故事,十分的驚心動魄,印象深刻。

她曾在普林斯頓學習創作寫作,後來又在哈弗讀過教育研究生,她的視野總是集中在美國普通有孩子的家庭。

她對於的生活細節的把握異常準確,寫作風格細膩平實,層層深入,但是又不是完全的平鋪直述,總會有意想不到的反轉。

無論是《Perfect Match》還是《House Rules》中,都可以看到寫作教科書般的,連綿不絕的小情節的突起,和一直藏到最後的大情節的顛覆。

她的另一本小說《My Sister’s Keeper》 (姐姐的守護者)在2009年被搬上大銀幕,至今在豆瓣保留著8.4的高分。

2.

《House Rules》中的主角是一箇中年單身母親艾瑪,有一個15歲的正常兒子,還有一個18歲的患有Asperger’s Syndrome艾斯伯格綜合症的兒子。

艾斯伯格綜合症是什麼呢?它是自閉症的一種,患者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能力體會他人感受。但是通常來講,患者的智商不受影響,甚至因為他們超乎常人的專注,往往比常人取得更大成就,比如牛頓,愛因斯坦,安徒生,貝多芬,莫扎特等等,都傳說或多或少患有此症。

艾瑪是一個普通善良的女人,她一心為了讓大兒子融入正常社會,不計一切代價的為他創造各種機會,進行各種治療。

事情發生在她給大兒子請的私人教師,一個大四女學生,失蹤的時候,她發現兒子藏有女學生的揹包。她的良知讓她拿起電話報了警。

但是警察來了,並沒有問出有用信息,就離開了。當女學生的屍體被發現,而包裹著屍體的是大兒子的毛毯時,艾瑪第二次拿起電話叫來警察。

但是這次,警察將大兒子作為謀殺嫌疑人帶走了。艾瑪開始了她艱難的訴訟過程。

艾瑪一開始應該只是憑著自己的良知,下意識的不相信大兒子會做出這樣的事,但是後來,越來越深入到案件,各種細節撲朔迷離,她的心理也開始發生變化。

她一方面繼續堅持,一方面委託律師向法庭提出,因為大兒子患有自閉症,所以屬於不受控制的過失性殺人的時候,心裡應該已經傾向大兒子就是殺人犯的結論了。

這個中間的過程無比的細緻,無比的虐心。

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她受不了她的兒子將另一個年輕的生命殘害,但是作為一個母親,她也受不了看到自己的兒子,完全不明白自己犯了什麼錯,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他承受範圍之外的挑釁和折磨。

整個過程,伴隨著作者向讀者呈現出的,豐富大量的法理和醫理知識,看著一個母親如何筋疲力竭,日日煎熬的保護著自己的兒子,十分揪心。

到了最後,結局反轉,原來瀕臨犯罪邊緣的並不是患有自閉的大兒子,而是正常的小兒子的時候,讀者跟著終於長長的舒出一口氣。

3.

人物刻畫上,母親艾瑪無疑是筆墨最多的。但是說真的,這個人物的形象並不討喜,總讓人覺得她哪裡沒有拎清。

很少有母親那樣斬釘截鐵的懷疑,又那樣不惜代價的保護,完全因為她自己的搖擺而備受折磨的兒子。這兩種完全對立的心態和舉動,發生在兩個人身上自然沒有問題,但是放在一個人身上,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總有些不對勁。

事實上,後來的種種跡象也表明,不光是她的大兒子,她的小兒子,甚至她自己,都或多或少患有自閉症的時候,這一切的不和諧就找到一個出口。原來大家都是假裝正常,不得不被生活裹挾著,在困難中迅速長大的普通人。艾瑪只不過剛好碰到了這樣一個戲劇化的契機罷了。

大兒子的塑造是非常成功和吸引人的。超高的智商,不發作的時候,能夠完全細緻縝密的思考,大段大段吟誦電影裡的金句,對於《法醫鑑定》近乎執迷,這當然也解釋了他為什麼會在一開始看起來那麼像嫌疑犯的原因。

然而小兒子卻更讓人心疼。母親制定的House Rule 之一就是“永遠照顧兄弟”,這樣一句簡單的無可反駁的金玉良言,不知道損失了他多少童年的快樂,而且一直不斷的蠶食著他的內心。他開始毫無目的的在陌生的房子裡遊走,在不同的家庭背景裡,體味著想象出來的新的溫情。

角落中的孩子不受重視,但是一樣希望可以開出花朵。這一次旁支斜逸出一點點,下一次就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闖下了大禍。他才15歲,當然不能怪他?但是不怪他又怪誰?他不滿一歲就離開的父親?他全心撲在他自閉症兄弟身上的母親?還是他的自閉症兄弟?

誰都沒有錯,但是悲劇已經釀成。

重新再想,依舊唏噓。就像是人生,不能解釋,無法抱怨,扔給你什麼,都只能暗自消化,獨自行走,艱難求生。

4.

這本小說的寫作手法十分新奇。共11個章節,每一個章節都以一個法醫案例開頭,引領著故事情節步步深入。唯有最後一個案例,用的就是艾瑪一家的案例,案例之後故事戛然而止。一切疑雲散去,一切話語用盡。想要的答案一直在身旁。

小說的視角也非常奇特,並非同一上帝視角,而是讓每一個人敘述心聲,每次都告訴讀者一點點,讓你一直津津有味的讀下去。

全書500多頁,讀起來容易,但無法快速。雖然英語生字不多,但是在這樣一個不斷翻轉的懸疑劇情裡,讀者唯恐錯漏了距離行間的深意。

雖然和《Perfect Match》一樣,最後的那個結局就是讓讀者覺得最恰當的結局。但是在整個故事裡,人物的消耗太大太多,到最後的不是勝利的勝利出現時,讀者幾乎可以看到遍體鱗傷的主角就站在自己面前。

普通人的勝利都是這麼傷筋動骨。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就算是500頁的故事也終會看完,但是人生卻是一條漫漫長路,不得不在風雨中繼續。

能夠看到最後的彩虹總是好的。一點點熹微的希望,就可以鼓勵我們在黑雲密佈的路上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