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 我幸福|甘当“头雁”引领乡亲奔富路

时过立秋,董志原上秋老虎威力不减,田野里到处热浪滚滚。西峰区肖金镇南李村的李海民,正在养殖场里忙着铡草,脚步轻快,干劲十足。若不是事先了解,很难将眼前这个麻利的养殖能手与大病初愈的人联系起来。

我奋斗 我幸福|甘当“头雁”引领乡亲奔富路

今年60岁的李海民,在20岁出头的时候,以当牛贩子初入养殖行业,他在贩牛的过程中调查牛价、市场、销售、利润、行情等情况后,寻思着养牛能赚钱,便心动了。1982年,李海民用“压箱底钱”购买了4头老土种大黄牛,决定发展养殖业。

万事开头难。牛第一次出栏后,李海民才意识到养牛并不是简单的投料,由于选种不对,称重不准,他的牛在交易过程中还被中间吃了差价。此后他便下定决心从养殖肉牛、动物防治技术学起,慢慢的对养殖肉牛熟络了起来。并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引进了由平凉农牧局培育的西门塔尔、红白花等高品质肉牛。

靠着勤劳经营,2017年,李海民新建了30间宽敞、整洁的牛棚,养殖肉牛50余头,成了全村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同时,为了解决养殖场这些“宝贝牛”的口粮问题和节约购买饲料的费用,他和妻子刘彩芸还起早贪黑种了40亩玉米和小麦。李海民总结的“翻身”的秘诀是:“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

我奋斗 我幸福|甘当“头雁”引领乡亲奔富路

但天不遂人愿,2017年农历二月初五,李海民在运输麦草的过程中,不幸从运输车顶坠落,导致12根肋骨摔断。为了凑足巨额的手术费用,妻子将30头肉牛低价出售,仅剩下21头肉牛进行养殖。

突如其来的厄运并没有让李海民一蹶不振,病情好转后的他,依旧撸起袖子加油干。

如今,一头头肉牛膘肥健硕,新生的牛崽依偎在母牛旁,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李海民忙活着铡牛草、喂饲料、打扫牛圈。他算了一笔账,21头肉牛,每头平均以1.5万元的价格出售,将收入30万元,净赚10万元。李海民提起今后的愿望,他打算过完年后,先远去山西购买小型装载机铲除牛粪,再从市场上购进50头肉牛,给牛场增添新“成员”,争取牛满圈。

李海民养殖由平凉农牧局培育的西门塔尔、红白花等高品质肉牛在村上传开后,30多户养殖户纷纷前来探看,并向李海民“取经”。村民米月粉在李海民的带动下,就养殖起了肉牛。“我目前剩下4头牛,很快就能产牛犊了,养牛一年能收入两万多元。”米月粉高兴地说。(耿洋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