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三國生於煙火,死於灰燼」,原來是這樣……

三國時期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期,將星璀璨,湧現了無數英雄豪傑,被後世傳頌。天下豪傑並起,戰亂叢生,經過數十年的征戰,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又過了數十年,蜀、吳相繼滅亡,西晉一統天下,三國鼎立的局面徹底結束。而三國“生於煙火,死於灰燼”則是因為三國的起起伏伏都和火有關。

為什麼說“三國生於煙火,死於灰燼”,原來是這樣……

東漢末年諸侯割據,群雄並起,最後能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有一個人居功至偉,這個人就是曹操。

曹操在兗州、豫州掙扎了很多年,先後消滅了呂布和袁術,但都沒能形成氣候,主要的威望還是來自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加持。直到消滅袁紹,統一北方後,曹操才真正躋身為天下最強的勢力,有了一統天下的資本。曹操消滅袁紹最重要的一戰是官渡之戰,這場戰役曹操打得極為艱難,已經心生退意,是荀彧堅定了曹操的決心。沒過多久,苦苦支撐的曹操等來了勝利的契機,許攸前來投奔,還帶來了袁紹的重大軍事機密——烏巢存糧。於是曹操連夜奔襲烏巢,一把火燒掉了袁紹的糧草,袁紹數十萬大軍頃刻間土崩瓦解。

為什麼說“三國生於煙火,死於灰燼”,原來是這樣……

烏巢的這一把火,燒掉了了袁紹統一天下的夢想,卻燒出了一個魏國。

曹操消滅袁紹後,整頓軍馬,兵鋒直指劉表的荊州。可還沒等曹操到到荊州劉表就死了,劉琮接任荊州之主的位置後,在蒯越和韓嵩等親曹派的慫恿下投降了曹操。志得意滿的曹操決定乘勢追擊劉備,消滅孫權,一舉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萬萬沒想到,勢窮力枯的劉備勾搭上了東吳的孫權,然後連環計、苦肉計連翻上陣,將曹操玩弄於股掌之上,最後在赤壁一把火燒掉了曹操的百萬大軍。

為什麼說“三國生於煙火,死於灰燼”,原來是這樣……

赤壁之戰這一把火給曹操造成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也給劉備和孫權贏得了喘息之機,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本格局。

赤壁之戰後,劉備降劉璋,定漢中,加上關羽水淹七軍,一時之間威震華夏。但劉備沒有好好珍惜這個機會,在關羽死後,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機會討伐東吳。沒想到,打了大半輩子仗的劉備在夷陵搞了個八百里連營,被毛頭小子陸遜一把火把蜀國精銳燒了個精光。這把火燒掉了蜀國數十萬精兵,也燒掉了蜀國大部分年輕將領,導致蜀國後繼無人,從此蜀國慢慢衰落,失去了爭雄天下的資本。

為什麼說“三國生於煙火,死於灰燼”,原來是這樣……

蜀國滅亡後,吳國偷安了二十年,但吳國的孫皓沒有珍惜這個發展的機會,反而荒淫殘暴,禍害得吳國上下離心離德。魏國怕他死後換上一個明君,就趕在孫皓沒死之前兵分三路,大舉進攻吳國。其中最重要的一路是王睿的兵馬,從成都出發,沿長江順流而下,直取建康。孫皓為了阻擋王睿,派人在長江險要的地方佈下數十條橫江鐵索,王睿船隊如果撞上去,肯定是支離破碎。但孫皓部下已經沒多少忠誠度了,有人逆江而上,提前通知了王睿,王睿得知後,派人用火船先行,把全部鐵索燒斷。本以為萬無一失的孫皓不知道鐵索橫江之計被破,在建康完全沒做準備,得知王睿兵臨城下之後立刻立刻就投降了。

三國天下分分合合,大小數百戰役,成也煙火敗也煙火,一把大火燒出了三國也燒滅了三國。縱觀整個歷史,三國時期都是在戰爭中用火用得最多的時期,三國“生於煙火,死於灰燼”也算實至名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