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建設繁榮和宜居的智慧新城

智慧城市建設體現了每個城市的獨特“個性”,天津濱海新區作為首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在AI 與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上走在了前列,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新標杆。

天津濱海新區:建設繁榮和宜居的智慧新城

1984年建區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TEDA-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後簡稱泰達)位於天津東部沿海地區、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是全國第一批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時其也是全國開發區當中唯一沒有花費國家一分錢投入、沒有佔用一畝糧田,依靠滾動開發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在34年的發展當中,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專注於做兩件事情:一是招商引資,二個是企業服務。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彙集了包括摩托羅拉、三星等200多家世界500強在內的3.7萬多家中外企業,這些企業為開發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留下了很好的理念。例如摩托羅拉當年有一個理念叫“客戶完全滿意”,其想法是客戶想到的我們做到了,這只是客戶滿意;而客戶沒有想到的我們也做到了,才能實現客戶完全滿意。但遺憾的是摩托羅拉當年沒有大數據也沒有人工智能,所以雖然理念很好,但最終卻並未能很好地實現。

“1”箇中心:用AI技術真正彰顯“大腦”的深度分析價值

那麼,現在我們有沒有可能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AI)的方法實現更精準、更準確地瞭解企業和居民的需求,從而給他們提供完全滿意的服務?在華為團隊的支持下,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設計和開發了一套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1+4+N”方案,希望能夠將開發區人和物的信息與數據最大限度地彙集起來,交給華為的“城市大腦”——IOC中心進行處理、溝通和深度挖掘,再通過關愛民眾和服務企業的智慧化平臺為開發區的企業和居民提供全生命週期的精準化、點對點智慧化服務。依靠著大數據、雲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的支撐,現在開發區已經可以實現對區內的企業逐一進行預測與分析,對居民實現一戶一答、一人一答,然後再針對他們不同的需求進行精準化的服務。

具體而言,“1+4+N”方案指的是1箇中心、4大平臺和N個創新應用,其中1箇中心就是城市大腦IOC中心。通過彙集政府數據、企業數據、公民數據、互聯網數據以及物聯網數據,經由“城市大腦”進行加工運算,再充分利用AI技術,就可以從3個方面真正彰顯“大腦”的深度分析價值:首先能夠為城市運行提供實時監控儀表盤,可以讓城市的管理者及時感知到城市的脈動;其次能夠為城市的決策者提供更加綜合性的決策分析和業務優化解決方案,例如可以通過熱力圖對城市某一個區域的居民活躍度進行分析、判斷,幫助政府針對性地佈局商業網點;第三就是能夠實現對城市的科學監測預警和聯動事件處理,特別是對一些突發性事件的預警預測和應急管理,例如公安部門可以通過熱力圖來輕鬆管理一些大型活動,像開發區每年舉行的馬拉松比賽和燈光秀等,以往公安部門會非常緊張,因為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參與,現在通過視頻監控和雲計算系統,在指揮中心就可以輕鬆掌控所有的現場。

城市大腦IOC中心的總體態勢圖可以實時感知泰達城區各個區域的運行情況,是IOC城市大腦的重要模塊,是實現業務數據可視化展現的主要窗口,覆蓋泰達概況、經濟、安全、交通、公用事業、民生6大領域,提煉宏觀指標和幸福指標。通過總體態勢圖可以全面深入掌握泰達城區運行的全貌。

天津濱海新區:建設繁榮和宜居的智慧新城

“4”大平臺:支撐智慧泰達的城市大腦

在城市大腦IOC中心之下是聆聽民聲、感悟城市、關愛民眾和服務企業4大AI平臺,他們與IOC中心緊密配合,可以真正實現“一心牽引,四臺同奏”。

聆聽民聲AI平臺:藉助AI技術,通過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讓城市管理者能夠真正聽懂人民的聲音,深刻洞察人民的需求。通過市民熱線、網絡聲音、居民來訪等方式“傾聽”居民的聲音,將這些信息和數據實現文本和音頻的深入分析,一方面可以為居民提供語音導航,提升他們的服務體驗;另一方面,則可以提升政府部門的質量化管理水平,為各級政府的領導提供對敏感事件或者重點信息等的智慧化監控。

感悟城市AI平臺:藉助AI技術,通過影像識別和關聯分析,深層次挖掘“人、物、車、地”的內在關係,建立和諧的社會關係和秩序。各類傳感器可以採集城市管理需要的各種數據,包括大氣、水質、照明和車位等場景的數據,而視頻採集系統可以採集社會服務現場的場景,包括交通、學校、社區和醫院等場景的信息,將這兩者結合建立一個物聯和視聯的統一平臺,可以將數據全面打通,從而實現整個城市“人、物、車、地”的關係圖,幫助管理者全面感知、感悟城市的各方面狀況。例如,可以通過小區的監控攝像智慧化分析外來人員是否是危險人員,以更好地保障小區的安全;可以通過智慧交通視頻監控系統,對區域內的危化品車輛、不在監管範圍內的黑大巴車和城市班車進行有效監控,實現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還可以通過傳感器系統監控高層物業和住宅的水箱,隨時瞭解水質的變化情況,保障市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關愛民眾AI平臺:藉助AI技術,通過深度學習和關聯分析,為民眾全生命週期精準匹配服務資源,讓民眾享受個性化服務。可以為城市中的每一個自然人提供個人“畫像”,從一個人的胎兒時期開始,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將“畫像”不斷進行疊加。在胎兒時期,可以為年輕的準爸爸媽媽們提供育兒相關知識;在寶寶出生之後,可以為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提供哺育孩子的知識,同時也可以整合社會資源為他們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在上學時,智慧教育可以準確地瞭解各類知識的困難點在哪,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在考大學時,因為系統持續跟蹤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特點,可以精準地幫助考生選擇報考的大學;而大學畢業後,系統可以幫助畢業生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總之,我們可以實現貫穿每一個居民整個生命里程的智慧化的服務,實現對居民的完全服務。

服務企業AI平臺:藉助AI技術,通過多維分析和關聯分析,明晰產業內在關係,為企業全生命週期精準匹配服務資源。企業也是同樣道理。對於泰達區政府來說,我們的主要工作更多的是對企業進行招商和提供服務,其中在招商環節,通過大數據技術對互聯網數據和政務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瞭解招商的目標企業在整個產業關係中的背景,同時對該企業的風險進行有效評估,從而決定是否需要引進;對於企業來說,區政府可以為其實時推送具有針對性的、客觀的本地投資背景信息,在企業的建設和運行期間,可以根據企業不同的時間節點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例如,在企業的運營當中,如果一段時間內發現其員工瀏覽求職網站信息比較多,那麼可能這個企業的人才政策發生了問題,我們會及時地提醒企業;如果發現一個企業使用“水電氣熱”的數據有了很大變化,那麼可能這個企業的生產經營出現了一些問題,政府就可以及時地給予解決和幫助。

“N”個創新:建立幸福泰達的評價指標體系

除了AI平臺之外,要保證居民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一定要有一個評價的標準,來保證“AI+智慧城市”建設的最終實現。所以,根據泰達區全體居民的現實需求,建立符合泰達當前發展階段的幸福指標體系,以此引導圍繞全體居民幸福的各項AI+創新應用,並將公眾幸福獲得感作為AI+智慧城市建設成效的評價標準。為此我們發放了大量的問卷,通過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深入瞭解城市居民當中那些感覺不方便、不便捷和不幸福的地方,最終通過歸納梳理出居民幸福的幾個指標,包括平安、美麗、便捷、和諧、文明和活力。

以其中的平安泰達的建設為例,其目標是為全體居民建設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通過傳感器採集數據或者對居民進行訪問調查,利用大數據分析加上網格化的城市管理體系,可以排查出所有區域內的風險點,從而幫助管理者落實責任,實現本職的安全。例如我們可以採集每一家、每一戶居民用水的變化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就可以發現哪些建築裡面是群租房,有關部門就可以針對性地去解決;我們也可以通過網格化的智慧城市實現主動發現、閉環管理、監督考核、壓實責任,最終實現精緻化的城市管理。例如,通過數據管理未來可以將公共服務下沉到社區中的每一個便利店,為居民提供打包的服務,在社區當中就可以實現包括辦證、交費等公共服務。

天津濱海新區:建設繁榮和宜居的智慧新城

總之,我們希望通過AI技術來打造更智慧的技術平臺,希望通過智慧的應用來建設更人性化的智慧城市,通過幸福指數來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從而打造出一個全新的智慧城市服務平臺,實現比企業更懂企業、比居民更懂居民,建設繁榮、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城市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