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猖狂!50家公司虛開專票7億元,2000人涉案!

虛開發票,老生常談的話題!屢禁不止,都信奉著一句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但...這樣真的安全嗎?

1.安徽破7億藥材虛開大案!10省、50家企業、2000人涉案!

“56本卷宗的厚度竟達成人高度,而涉案的3名犯罪嫌疑人在非法獲利千萬元時,卻給國家稅收造成了億元損失……”8月13日,寧國警方輾轉全國10餘省、走訪調查50多家公司和2000多名涉案當事人,在歷經8個月縝密偵查後,最終成功偵破一宗特大虛開增值稅發票案,涉案票額逾7億元。目前,該案已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太猖狂!50家公司虛開專票7億元,2000人涉案!

2017年11月23日,寧國警方接當地稅務部門移交涉稅線索稱,該市某公司日常營銷業務數據異常,公司負責人包某、吳某和蔣某有虛開增值稅發票的嫌疑。警方獲悉後,立即展開調查。調查中,警方發現該公司竟然在1年多時間內向本地種植戶收購了數十噸幹菊花,收購數量之巨令警方生疑,而這僅是該公司眾多藥材收購業務中的一項。在掌握大量證據後,2017年12月8日,警方成功將涉案的該公司負責人包某、吳某控制,而涉案的蔣某已聞風藏匿。2018年1月,警方經多方查緝後將蔣某收入網中。

3名犯罪嫌疑人到案後,為逃避法律責任相互推脫,拒不配合警方調查。因該案涉及廣東、湖南、湖北、貴州、甘肅、吉林、廣西等10餘省50多家公司,也涉及當地種植戶人數達2000餘名,案件涉及區域廣、人數眾多,調查難度極大。

太猖狂!50家公司虛開專票7億元,2000人涉案!

為查明案情,寧國警方組成專案,分成本地種植戶調查取證組、涉案資金分析組,案件審訊組以及50餘家涉案公司調查組。

偵查中,專案民警僅奔赴廣東省某公司,就查明該公司接受犯罪嫌疑人虛開增值稅發票且涉案票額7千萬元的犯罪事實……

偵查中,專案民警根據收購業務憑證線索走訪當地2000多名種植戶,逐戶查明並無出售種植藥材的事實…

歷經8個月的多方縝密偵查,警方通過海量數據分析和遠赴全國多地艱辛調查,案件真相終於浮出水面。

太猖狂!50家公司虛開專票7億元,2000人涉案!

據警方調查,案發前,犯罪嫌疑人包某、吳某和蔣某因公司資金週轉不靈,遂採取虛開增值稅發票的方式作案。2016年至2017年期間,3名犯罪嫌疑人在明知無實物收購、無實際生產經營能力、無真實貨物交易的情況下,指使公司工作人員偽造虛假業務憑證,然後通過系列操作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折抵扣稅款,涉案票額逾7億元,非法獲利1千餘萬元。

除無真實經營業務發生算虛開以外,還有那些行為算虛開發票呢?

2.這些行為都算虛開發票,謹記,別踩雷!

1. 為他人、為自己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

什麼是與實際經營情況不符?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沒有真實交易發生,卻開具發票,這是虛開;

賣的是蘋果,發票開的是桔子,這是虛開;

賣了3個蘋果,發票開的是2個蘋果,這是虛開;

賣的蘋果5塊錢一斤,發票開的是7塊錢一斤,這是虛開;

東西賣給了甲,發票卻開給了乙,這是虛開;

甲賣東西給乙,發票卻是丙開給乙的,這是虛開,等等。

總結一下,發票上的銷貨方、購貨方、商品名稱、數量、單價、金額必須與實際經營業務一致,有一樣不一致,即為虛開。

太猖狂!50家公司虛開專票7億元,2000人涉案!

2. 讓他人為自己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

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即不僅對外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屬於虛開發票,讓他人為自己開具與實際經營情況不符的發票也屬於虛開發票的行為。舉個例子:A公司為逃避稅款繳納,A公司法定代表人讓好友任法定代表人的B公司在沒有實際交易的情況下為A公司開具發票。在這裡,A公司和B公司均屬於虛開發票的行為。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經營者或財務人員想當然的認為對外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才屬於虛開發票的行為,卻不知道讓他人為自己開具也屬於虛開發票的行為。

3. 介紹他人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

這一條把中間人也納入了虛開發票的範疇,這裡面又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職業的,即以此為賺錢的方式,在開票方與受票方之間充當"掮客"的角色,賺取中介手續費,這種屬於知法犯法;

另一種是恰巧知道有多餘發票的企業和缺少發票的企業,以幫朋友忙的想法變成了介紹人,這種行為多屬於不懂法所致。

但是不管懂不懂法,有沒有收取介紹費,一旦發生此種行為,所必須接受的法律制裁是一樣的。

太猖狂!50家公司虛開專票7億元,2000人涉案!

3企業又當如何規避虛開風險?

交易中—銀行劃款,有跡可循。建議納稅人儘量通過銀行賬戶將貨款劃撥到交易對方的銀行賬戶內。在這個過程中,納稅人可再次對購進業務進行監督審查,如果對方提供的銀行賬戶與發票上註明的信息不符,就應當引起警惕,暫緩付款,對購貨業務進行進一步審查。

收票時—火眼金睛,識破風險建議納稅人仔細比對發票信息。要求開票方提供有關資料,並仔細比對相關信息。

一是審查稅務登記證、出庫單、開具的發票、銀行賬戶上的企業名稱是否一致;

二是通過對方的一般納稅人登記相關憑證,審查對方是否具備一般納稅人資格;

三是通過對方的發票領購簿,審查開具的發票是否確實是對方領購的發票;

四是通過庫存商品賬、生產成本賬和有關憑證,審查購進的貨物是否是對方購進或生產的貨物。

如果對取得的發票存在疑問,應當暫緩付款和申報抵扣有關進項稅金,及時向稅務機關求助查證。尤其是對大額購進貨物,或者是長期供貨的單位,更應當作重點審查。

太猖狂!50家公司虛開專票7億元,2000人涉案!

交易後—留存證據,避免損失。企業在購進貨物時要重視取得和保存有關的證據,一旦對方故意隱瞞有關銷售和開票的真實情況,惡意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給自身造成了經濟損失,可以依法向對方追償由於提供虛開發票而帶來的經濟損失。每個納稅人,都應當謹慎對待每一張發票,不可為眼前小利,觸碰虛開發票的高壓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