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逝世,第二天慈禧逝世,化驗結果:果然有隱情


愛新覺羅·載湉( tián ),是清王朝的第11位皇帝,也就是晚晴的光緒帝。光緒帝在甲午中日戰爭以清朝戰敗告終後,痛定思痛,極力贊同變法圖強並且支持了維新派。1898年,光緒帝大力實行“戊戌變法”,隨後一直受到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勢力反對,變法的推行也將改良派的光緒帝和保守派的慈禧推到了政變奪權的高度。結果是以袁世凱的出賣,光緒帝被囚禁於瀛臺結束。

光緒帝逝世,第二天慈禧逝世,化驗結果:果然有隱情

歷史:光緒帝

其實自從光緒帝親政之後,雖然名義上是“親政”之名,但是大部分權利還是落在慈禧手中。甲午戰爭前中外一致認為清廷必勝,畢竟兩國都在向西方學習,大國戰勝小國,但是戰爭結束世界輿論一片譁然。光緒帝在甲午戰爭的戰敗中,深刻地明白大清朝已經是明日黃花,所以積極啟用維新人士、變法圖強。孫中山在後來評價維新變法時就說:康有為、梁啟超,一個僅是進士,一個僅是舉人,光緒帝對待他們比得上千古君臣的所有知遇之恩,變法的事情上,對他們言聽計從,康、梁二人也從此聲名大振。這個孫中山的評價,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光緒帝對待變法的積極態度。

光緒帝對變法積極的態度,也就是意味著要對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矛盾加劇。帝王的世家就很少能有其樂融融的,畢竟有爭權奪利和宮廷內鬥。光緒帝與慈禧太后都是在1908年同一年去世,更為詭異的是光緒帝去世的時間是1908年11月14日,慈禧太后去世的時間是1908年11月15日,光緒帝和慈禧的逝世時間相隔不到1天。聯想到他們生前的對於清朝力圖改革和保守做派的絕對對立的政治主張、各種權利的鬥爭,以及因為變法波及到的戊戌政變,很容易得出一個猜想統治了中國48年的慈禧太后臨終前帶著有名無實權的光緒皇帝一起“走了”。

光緒帝逝世,第二天慈禧逝世,化驗結果:果然有隱情

歷史:慈禧

在2008年,光緒帝的死因得到了證實,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協同其他相關部門經過對光緒帝的一縷頭髮進行化驗,得出結論:三氧化二砷中毒,也就是砒霜中毒。如果以此為結論,那光緒帝就是被人為的謀殺,最有可能下此殺手的人當然也就是慈禧太后。

慈禧有過不少下殺手的先例,殺害珍妃就是一例。光緒帝對珍妃最為寵愛,對慈禧欽點給他的裕隆皇后從來是置之不理(慈禧是裕隆皇后的姑姑)。八國聯軍進京的時候,慈禧讓人把珍妃投入井中淹死,為了斷光緒帝的念想,珍妃死的時候24歲。珍妃是光緒帝最疼愛的妃子,這麼做也算一筆個人恩怨。

光緒帝逝世,第二天慈禧逝世,化驗結果:果然有隱情

歷史:珍妃

在政治上,其實不僅僅是改革對戰保守的戰爭,其實也是光緒帝對陣慈禧的一種內部奪權。從1889年,光緒帝親政,其實際的大權一直掌握在慈禧的手中。光緒帝既是想變法圖強也想通過變法讓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讓自己在權力爭奪中勝出。滿朝的要職都是慈禧的人,只有換上支持自己的維新派才能從慈禧手裡奪回大權重振大清。以至於戊戌變法的最高潮就找當時陸軍將領袁世凱發動政變兵圍頤和園裡的慈禧。所以在政治上光緒帝和慈禧也是一對大敵,不單單是政見不同。

1908年,光緒帝在日記中寫:“我病得很重,但我覺得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是這樣,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這段日記的內容,不料後來被慈禧獲知。慈禧非常發怒地說:“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如有不同看法和優秀意見,請以留言評論方式給我回信,期待你的回信和我交流你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