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唱空?趣頭條上市次日暴跌41%

明星中概股現原形?

趣頭條上市次日暴跌41%,被“七宗罪”唱空?蔚來汽車收跌14.14%,拼多多收跌7.52%。

“七宗罪”唱空?趣头条上市次日暴跌41%

趣頭條週一開盤價為17.22美元,較上週五收盤價15.97美元上漲7.8%,隨即一路走低,臨近收盤時跌破10美元關口。趣頭條週一收跌41.08%,報收9.41美元。

蔚來汽車週一開盤價9.61美元,較上週五收盤價9.90美元下跌2.9%,隨後跌幅不斷擴大,最終報收於日低8.50美元,收跌14.14%,盤後跌超3%。

拼多多週一開盤價25.98美元,較上週五收盤價26.34美元下跌1.4%,隨即上漲觸及日高27.88美元,日內最大漲幅5.8%;開盤一個半小時後轉跌,此後一路走低,最低觸及24.20美元,盤中最大跌幅8.1%。拼多多週一收跌7.52%,報收24.36美元。

分析認為,中國科技IPO的高成長性雖被投資者追捧,但美國財經媒體MarketWatch曾在9月10日警告稱,隨著一批成立時間很短、企業結構複雜的中國科技IPO密集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可能正在製造美國的科技股泡沫。

“七宗罪”唱空趣頭條?

興許是大A股最近監管太嚴了,妖股們紛紛轉戰港美股,而且還是合夥起來出演連續劇。

吃瓜群眾們剛剛還在感慨蔚來汽車週四大漲75%的神奇,週五納斯達克的新客人趣頭條,就用暴漲128%(盤中一度暴漲190%)來刷新群眾的認知。

北京時間9月14日晚,趣頭條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短短几個小時內,趣頭條就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股價“過山車”,股價迅速暴漲暴跌,5次觸發熔斷機制。如果這都不算妖股,那樂視該冤死了。連許多做交易的老司機都看怕了。以下列出的趣頭條“七宗罪”,也即做空趣頭條的7條理由,大家可以一起探討。

這是這幾天圈子裡討論熱度最高的一個話題,當然也跟媒體人對此類問題的敏感度有關。

在一篇名為《趣頭條,200顆子彈送給你》的微信文章中, 署名為Lawyer徐凱的一位朋友表示:“接下來一週,我要在北京互聯網法院起訴他們(趣頭條)至少200件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的案子。”徐凱們要起訴的是,“他們(趣頭條)冒用新聞機構名義開設賬戶(為了適用‘避風港原則’採取的措施,恰恰構成了不正當競爭行為),‘搬運’了數百篇新聞作品。”並且,原告已經就這些侵權行為,花了很多時間和資金去固定了證據。

最新進展是,9月9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已經掛牌收案。

“第二宗罪”:商標缺失

其實只要仔細看過招股書你就知道,即便是已經上市成功,趣頭條仍未完成“趣頭條”商標的註冊。

目前的進度是仍在商標局複核過程中。顯然這家成立兩年的公司在這方面準備不是很充分,但如果那位不知是搶注還是早注的商標持有人最終獲勝,他完全有理由起訴趣頭條侵權。

法律是不講人情的,如果趣頭條被逼無奈不得不更換自己旗艦APP的品牌名稱,不僅又得多花一大筆營銷費用,而且還要賠付商標持有人的損失,而後者,隨著趣頭條的上市,變得更加不具確定性。趣頭條本來就在虧損,這些法律糾紛和隨後可能的各項經濟損失,都無異於雪上加霜。

“第三宗罪”:沒有牌照

趣頭條沒有牌照在招股書中也很坦誠:“我們缺乏互聯網新聞許可證可能會使我們受到行政處罰,包括停止提供新聞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或停止向我們提供第三方提供的互聯網接入服務的命令。”感謝美國證監會,企業必須得實話實說,不然我們也不會知道原來靠“提供新聞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的趣頭條,是隨時有可能被行政處罰給“停止”的。

趣頭條還缺《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而這點,有可能讓他們目前的短視頻服務也面臨與新聞資訊服務同樣的處境。

現在知道為什麼有人說趣頭條是在“狂奔”上市甚至“流血”上市了吧。

“第四宗罪”:監管風險

趣頭條和拼多多其實很相似,除了都將目標用戶下沉至“五環以外”,還有就是大打社交牌。

在拼多多,這張牌是轉發可砍價,在趣頭條,就成了轉發可賺錢,評論可賺錢,邀請了朋友可賺錢,甚至曾經還更進一步:收徒(發展xiaxian)一起賺錢。

年初,趣頭條曾推出過一個“收徒計劃”,具體是:

在點對點收徒模式下,用戶通過邀請碼邀請他人註冊,後者將成為這名用戶的“徒弟”,而“師傅”可以通過這名徒弟分離、閱讀、評級和再收徒獲得金幣獎勵。

這種“網賺模式”,是不是非常眼熟?

2017年1月6日,年銷售過億、擁有700萬粉絲的微信公眾號“小黑裙”被微信封號。而就在此前一天,小黑裙剛剛宣佈獲得騰訊的投資。騰訊方面之所以做出這樣一個艱難的決定,是因為小黑裙涉及三級分銷模式,這種利用熟人關係的銷售模式與傳銷行為類似。

而就在今年3月份,同樣也是數百萬粉絲的微信公眾號“新世相”,也因旗下網課涉嫌三級分銷,雖然一夜之間刷屏,仍不得不面臨被封號7天,分享鏈接遭屏蔽的處罰。

雖然,在人民日報的批評下,趣頭條已將該機制更名為“邀請好友”,以現金補貼鼓勵用戶閱讀、轉發並推薦好友下載,但“網賺模式”的過度化是否會引起監管的跟進,根據目前的態勢,可能性確是在越來越大。

“第五宗罪”:商業模式單一

“讀文章賺錢,賣廣告生財”,這便是趣頭條“極簡”的商業模式。

招股書上說,趣頭條的淨收入從2016年的5800萬元人民幣增長7.9倍至5.171億元人民幣;2018年上半年收入錄得7.1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近5.7倍。收入的飆升卻是伴隨著虧損的擴大,趣頭條淨虧損從2016年的1090萬元人民幣增長至2017年的9480萬元人民幣,增幅高達7.7倍;2018年上半年淨虧損5.1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9倍。

其93%以上的營收來源於廣告。趣頭條依靠龐大的用戶量和日活躍用戶數,吸引了不少廣告商。但是優質的廣告商似乎卻不是很買賬,據華爾街見聞報道,一位曾接觸過趣頭條的廣告經理表示,她曾看過趣頭條的刊例:“趣頭條的ROI(投入產出比)一般,以效果為目的的企業一般不會選擇做投放。反而是電商、網賺、現金貸、博彩等項目投放的比例比較高。”

這也難怪,流量和優質的流量是兩回事,除了那些“黑五類”廣告戶,一般的廣告商還是很看重目標流量的轉化率的。

“第六宗罪”:用戶質量與留存

趣頭條上面的內容毫無疑問是標準的低質化內容,很難吸引到優質用戶,長久以往,難免會產生疲勞或是直接逃離,甚至淪為營銷號的陣地,滿屏廣告。

而趣頭條拿來留存用戶的方式也是相當“簡單粗暴”,就是“撒幣”。

老虎證券的研究顯示,趣頭條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金幣獎勵制度,將現金激勵融入在了拉新、激活、活躍、留存等一整套用戶增長流程裡來引導用戶行為。

用戶的每一個行為,比如閱讀了多少次、評論了多少次、停留多長時間、分享了多少次、喚醒了多少好友、綁定微信了沒有、去曬收入了沒有等,趣頭條統統量化為用戶相應的金幣收益。

這種“撒幣”式的用戶留存方式,雖然見效快且猛,但是否能長期維持,一直以來都是個問題。

趣頭條CFO王靜波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我們的留存到一個月之後,曲線就相當平緩了。一開始的確會下降很多,它的本質不是流失,而是選擇用戶。”

雖然在面對媒體時,王靜波聲稱趣頭條的用戶留存率是“業內較高的,我不敢說是最高的,但基本是10個產品裡面排在前三位,甚至更靠前”,但因為這家公司也才成立兩年零三個月,很多數據並沒有經過時間的驗證。

“第七宗罪”:盤口可疑

港股網紅“家臨江”專注於港美股交易,他在新近發表的文章《稀裡糊塗追中概股 小心翻船!》中直言:“我不會去參與趣頭條這類股票。因為如果從盤口的情況看,經歷了5次熔斷後暴漲,交易軟件顯示的成交股數才1700多萬股,而且前面三次熔斷的成交額明顯只有幾百萬股,就這樣的流動性,是不值得投資者去短線追蹤的。”

資深交易員的觀點與媒體正在試圖揭露的一些事實不謀而合。

據報道,在中概股領域有上百傢俬募基金正在興風作浪。相對於公開的QDII,一些離岸私募基金要神秘得多。他們大多註冊在開曼或是香港,有分析師和操盤手派駐內地,資金來源大多是一些海外華人或是國內富豪的海外資產。

而華爾街見聞的一篇報道則顯示,在分析師群體中,也遊走著數目龐大的一個群體,他們與中概股妖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該報道稱,由於國內政策監管的原因,數以千計的分析師群體並無法直接將研究能力變現。但是中概股不同,它屬於離岸市場,同時又具備在國內的經營實體,分析師研究行業和公司的便利性及優勢遠勝海外投資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