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公衆反間諜意識,讓敵對勢力無隙可乘

最近幾天,央視等媒體披露了國家安全機關偵破的多起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的案件,大陸青年學生日益成為臺灣間諜情報機構的主攻對象。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反特工作深入各級組織,群眾反特意識比較強,發現可疑人員會主動向公安機關報告。我小時候生活在中蘇邊境饒河鎮,五、六歲時父母就教育我們不要向陌生人講述單位和家裡情況,發現住家附近出現陌生可疑人員或者鄰居有可疑行為時,要及時向單位報告。每年一到冬天,饒河鎮第一小學都要在烏蘇里江邊修建天然滑冰場,江對面就是蘇聯邊防哨所。有一年冬天,母校高年級學生在冰場練習滑冰時,發現有一個陌生人在冰場穿冰鞋,穿著打扮和攜帶揹包不像本地人,形跡十分可疑。同學們走過去問他:你是什麼人,幹嘛要在這裡滑冰?男子聽到同學們質問而感到不安,目露兇光地斥責小孩子多管閒事,趕緊穿好冰鞋,背上揹包站起身來,準備向江東蘇聯方向滑去。同學們認為男子可能要越境叛逃,一擁而上將男子撲倒在地。男子被十幾個小學生按在冰面上掙扎不得,同學們向江邊遠處邊防哨所呼喊抓特務,密切注視江面動靜邊防戰士迅速開車趕過來,將被壓在學生身下的男子抓捕。邊防公安機關根據查獲物品和審訊男子,確認被捕男子為蘇聯克格勃潛伏特務,計劃攜帶竊取的情報準備逃過江。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與境外人員交流密切,群眾接觸境外人員機會多了起來,特別是互聯網絡讓大洋彼岸陌生人可以結識,甚至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敵對勢力滲透機會大增。我們的反間諜工作卻不像以前普及和深入,有些公民的反特意識淡化甚至沒有,境外間諜組織竊取國家安全情報比以前更容易更安全了。媒體報道的大陸學生被臺灣間諜策反,首先是他們出境學習和交流時,有關部門沒有對他們進行嚴格細緻的預防策反教育,頭腦裡無反間諜意識;其次青年學生抵達臺灣後人生地不熟,渴望結交本地朋友,以為兩岸一家親,臺灣都是好人,與臺灣人交往時防人之心沒有;最後,被策反的大陸學生返回境內,有關部門沒有在第一時間詳細調查他們在境外活動和人際關係,給了大陸學生從事間諜工作機會。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們應當對每一個公民進行反間諜方面知識教育,增強公民反間諜意識,自覺抵禦境外敵對勢力策反,發現有人策反自己時主動向國家安全機關報告。群眾發現有人可能從事危害國家安全行為時,積極向主管部門舉報。國家工作人員、從事科研工作的技術人員,應當定期接收測謊調查,及時清除洩露機密的人員,將間諜行為危害降為最小。

只要我們全民樹立反間諜意識,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境外敵對勢力就不會有機可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