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太深!不注意銀行理財產品這些風險 小心本金都會撈不回來

銀行理財在普通老百姓的眼裡是一種非常安全、可靠的理財產品,儘管收益不算高,但是本金和收益都能如期拿到。但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虧損的案例屢屢發生,投資者對銀行的信賴感越來越低,甚至有投資者遭遇被欺詐的情況,令人堪憂。

水太深!不注意銀行理財產品這些風險 小心本金都會撈不回來

在全國多個城市都有老百姓選擇銀行理財後出現的虧損情況,有的案例很普遍但也最容易中招,本來買的是銀行理財,但事後才發現買的是保險,不僅期限長達五年,而且收益率要遠遠低於銀行理財。最坑爹的是,在理財變保險這種案例中,老年人中招的可能性更多。現在很多老年人有不少退休金,還有子女平時給的生活費等,手中攢了不少積蓄,她們期望尋求升值保值,但是金融知識及風險防範意識匱乏,所以最容易上當。

因為這些事件的發生,令很多人開始不信任銀行,他們不願意將錢交給銀行,而是選擇零錢通,保險融資,個人借貸等互聯網理財機構的高風險產品。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對銀行理財抱有誤解,對自己所購買的產品一知半解,無法有效識別產品的風險。

水太深!不注意銀行理財產品這些風險 小心本金都會撈不回來

那麼,銀行理財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到底靠不靠譜?有沒有什麼風險?能不能購買?

銀行內部員工透露,理財的水很深,搞不好就是個坑,一定要注意購買的理財產品到底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還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是最常見的,風險最小的理財。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包括基金、保險、信託、國債、第三方理財等,除了國債之外,其它產品的風險普遍要高於銀行理財。

如果想購買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你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仔細看產品說明書,如果沒有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產品登記編碼,說明就不是銀行發行的,不放心的話可以在購買的時候去銀行官網上了解一下是否你需要的這款產品,如果是在營業廳購買,也可以讓銀行工作人員在電腦上給你展示,是從該行官網購買的理財產品。

大家買理財產品沒達到預期收益最常見的是買成了保險或是基金。銀行員工為了拿高額佣金,往往會積極向大家推薦代銷的保險理財或是基金,買保險理財的時候會跟你說多麼安全收益率多麼高,但實際上經常達不到銀行員工承諾的收益,有時甚至連存款利率都達不到;買基金的時候會跟你吹噓產品的高收益和穩定性,但實際上基金的風險太大,有可能會獲取高收益,有可能收益會很低,有可能會虧損。

水太深!不注意銀行理財產品這些風險 小心本金都會撈不回來

知道銀行理財的風險之後,投資者該如何挑選理財產品呢?

第一,一定要注意,要通過正規途徑購買銀行理財,不要走“旁門左道”,所謂正規途徑包括銀行櫃檯、銀行理財專區、自助機、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渠道,即使是在貴賓室也要保證有監控,這樣的話可以保證資金是流向銀行渠道。購買的時候要確認是否是銀行自營產品,不放心的話可以去銀行官網上查看。

第二,第一次購買銀行理財需要做一份風險評估問卷,而且必須按照評估結果購買理財產品,不能買超出自己風險能力的理財產品,選擇產品之前先看看自己的錢袋子,用於投資的資金是多少,可用於投資的時間是多長,有些投資者為了能購買到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會重新進行風險評估,這種行為是非常不提倡的。

水太深!不注意銀行理財產品這些風險 小心本金都會撈不回來

第三,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五個風險等級,分別為低風險(R1級)、中低風險(R2級)、中等風險(R3級)、中高風險(R4級)、高風險(R5級),風險等級為1級或2級的理財產品可以放心購買,起碼本金無憂,風險等級在3級及以上的理財產品就要小心了,確認你自己能承擔一定的風險可以買,否則儘量別碰。

說實話,銀行理財確實是一種比較安全的理財產品,前提是一定要通過正規途徑購買的自營理財產品,而且要注意是風險等級為1級或2級的非結構性理財,如果瞭解以上注意事項,基本上會如期拿到本金和銀行承諾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