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职场毒鸡汤不会告诉小白们的冰冷现实

没有人会抗拒成功带来的诱惑,这世界上有一种青春励志畅销书专门负责贩卖职业梦想,售卖对象其一是大学生这类的社会新鲜人,另一部分就是一些在职场不得意的老江湖。

试想一下某个场景,当你刚刚灰头土脸地被老板骂了一通,觉得职业生涯毫无希望,或者你是一个大学毕业即将进入求职季的大学生,正踌躇满志地准备踏入社会,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本写着诸如“迄今最实用的求职书”、“80%的读者看完都获得了收入和职位的提升”这些大标语的书,上面还有各种行业大佬的联名推荐,多半会丧失理智,冲动消费买下一本来看看。

我特地买了本位列某电商畅销榜第一名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从择业观人生观,到写简历,怎么投网申和求职信,到面试和成功后感谢信,最后入职之后的工作态度,事无巨细从头到尾应有尽有,详细到简历上每一个英文单词用什么合适都有收录。

某种意义上,这的确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求职用书,但是,它依旧逃脱不了毒鸡汤的本质。 首先,抄近道不丢人,但得承认。

我们可以从购书者的动机来看一看,虽然这本书在一开始的序言中就写下了一句颇振聋发聩的话——“不走弯路,就是捷径”,暗示读者们读本书的目的不是走捷径,别怀疑自己的动机。

可是,这句话怎么看都是一句很鸡贼的格言,不走弯路有很多种可能,可能是踏踏实实走了直路,还有可能超了近道,也有可能直接做了弊,把这些情况都归类成捷径,实在是不怎么合适,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同意了吗?

举个例子,一个英文不怎么好的人,或者说英文差到连简历都写不好的人,通过这本书的英文简历指南拼凑出一个过得去的文件,获得了面试机会,之后又依靠各种面经准备了各种问题的答案背的滚瓜烂熟,走狗屎运恰巧面试官问的问题都准备过,获得了工作的机会。

如果这还不是捷径,那实在不知道什么还能称得上是捷径,把这种事情用“不走弯路”带过,就显得三观奇歪了。

小心那些不断进行对成功的心理暗示。 为了卖得好,肯定也要在这点上拼命展示自己作品的靠谱。 一个充满套路的结构设计上,用一个求职入职从头到尾的时间序列来进行,这就形成了一种对顺利求职的暗示,读者在从头读到尾的时候也给自己进行了一轮心理暗示和假设,好像真的走过了一遍成功的历程。

那些职场毒鸡汤不会告诉小白们的冰冷现实

这是个非常吊诡的预设,似乎世界上就没有失败这件事,好像所有的失败都是因为求职技巧不够纯熟,只要学会了这一套方法论就可以无往不利。

这也就是说,你只能按着作者的预设一步步走下去,否则你手上就只剩下一堆废纸,因为它没告诉你,也没想告诉你被拒绝该怎么办,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但事实上,对一些行业的求职者来说,可能因为学历、年龄、毕业院校等等一些硬标准的问题,在第一个投简历的环节就被砍了。

对失败的处理绝口不提,它的逻辑无法自洽。在这个方面,相比于求职鸡汤,一些深度学习的鸡汤可能更有意义。

鸡汤总想带你逃避生活的现实。 毒鸡汤之所以有毒,就是它向来不提一些读者不愿面对的事情,而是尝试用别的方式绕过去。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假象的满足,抚慰不安的心灵,作者收获自己的版税,至于求职结果最终如何,谁都不会怪罪到一本书上。

职场中遍布各种各样的工作机遇,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问题,就是能力与职位的匹配程度,你能做什么,能做多好永远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那些职场毒鸡汤不会告诉小白们的冰冷现实

事实上,对于在海量电视节目、大V、求职鸡汤的影响下,应聘者们的准备都差不了太多,有经验的HR早就审美疲劳了,问出一个问题时都快能猜出对面会回答什么了,有娱乐精神的还会专门问几个鸡汤文中常出现的问题,检验一下是不是学了套路,

最终影响判断的其实还是回到能力的差距,是硬件而非软件。 但谁愿意承认求职失败的原因是自己能力不足呢,硬实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积累, 事实很残酷,脚踏实地才是唯一的“捷径”。

那些职场毒鸡汤不会告诉小白们的冰冷现实

这种鸡汤书也不是一无是处,可以当作科普读物或者小说来读一读,千万别太当真。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是个职场老司机,或者到了求职当口的毕业生,连针对不同公司和岗位要准备不同的简历,网申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精练,面试的时候表达要大方得体,在团体讨论时要积极表达观点,这些基础到不能再基础的问题还需要通过读毒鸡汤才知道,那找不到好工作也怪不得别人。

真正的职场指南冰冷而现实,学历、能证明能力的工作经历、发展潜力,仅此而已,简历再漂亮也遮掩不了内在的空虚,鸡汤能教给你的所有的外在技巧都最多只是锦上添花,走火入魔还会适得其反。 如果要定义什么是“正确的废话”,那这类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如果要说什么是”投机取巧还要立牌坊“,那这本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也是。

踏踏实实做点事,学点东西,比什么都强。要是一本书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职业理想那么好坚持,那大马路早就被成功人士们挤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